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2024七上·淳安期末)电子导航是当今很多人出行的主要选择,小明和同伴利用手机在陌生城市导航。读图完成问题。1.图中箭头显示他们此时的前进方向是( )A.自南向北 B.自西南向东北C.自东向西 D.自东南向西北2.当导航地图显示的实际范围变大,此时,地图比例尺的变化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3.(2024七上·淳安期末)宋代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到:“……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存满绫罗绸缎),竞豪奢。”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A.城市,这里有桥梁 B.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C.乡村,这里人口多 D.乡村,这里以丝绸生产为主(2024七上·淳安期末)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亮点。读“世界四大湾区分布图”,完成问题。4.四大湾区位置的共同特点是位于( )A.东半球 B.热带 C.中纬度 D.北半球5.下列湾区与其濒临大洋匹配正确的是( )A.粵港澳大湾区—印度洋 B.东京湾区—太平洋C.旧金山湾区—大西洋 D.纽约湾区—北冰洋(2024七上·淳安期末)右图是中国海军从海南三亚航行到亚 丁湾海域路线,读图回答问题。6.图中A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必经之地是( )A.台湾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白令海峡 D.苏伊士运河7.图中B地气候类型应该是( )A.A B.B C.C D.D8.(2024七上·淳安期末)合掌屋是日本中部名古屋白川乡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村落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该建筑的优点表现在( )①节约木材②减少冰雪积压③就地取材④节省劳力资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七上·淳安期末)右侧表格是小军整理的世界之最地理学习笔记(部分),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最大的大洲 亚洲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①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②A.① 俄罗斯 ②英语 B.① 美国 ②汉语C.① 俄罗斯 ②汉语 D.① 美国 ②英语10.(2024七上·淳安期末)符合“北半球,发达国家,以白色人种为主”三个条件的一组国家是( )A.德国,法国 B.南非,意大利C.日本,英国 D.美国,澳大利亚11.(2024七上·淳安期末)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头盖骨化石、直立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据此推测正确的有( )①当时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火③当时人们已定居生活 ④当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2024七上·淳安期末)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大禹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3.(2024七上·淳安期末)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A.河姆渡猪纹陶B.良渚玉棕C.二里头遗址的铜鼎D.司母茂鼎14.(2024七上·淳安期末)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选项中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学思结合15.(2024七上·淳安期末)历史地图以简明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 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右图反映了( )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形势 D.百家争鸣16.(2024七上·淳安期末)“他生当大变革的时代,又遇着信任专一的孝公,使他能够放手做去,收到了莫大的功名……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他变法的后果。”郭沫若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商鞅 C.蒙恬 D.卫青17.(2024七上·淳安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8.(2024七上·淳安期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被国内学者描写为“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也被全球水利专家一致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巧妙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筑坝蓄水;②自动调节水量、自动分流、自动排沙;③建成之后,成都平原变为沃野,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在发挥防洪、灌溉、发电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2024七上·淳安期末)大事年表是历史学习的工具,编制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编写了下列中国古代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处应该填写( )时间 事件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约公元前2070年 ①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② 秦灭六国A.①夏朝建立 ②公元前221年 B.①商汤灭夏 ②公元221年C.①西周开始 ②公元前221年 D.①武王伐纣 ② 公元221年20.(2024七上·淳安期末)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政权维护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秦始皇在中央专门设置的具有廉政监察作用的官职是( )A.丞相 B.剌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21.(2024七上·淳安期末)传统观点多认为秦亡于“酷刑”、“暴政”。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地推行郡县制。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 )A.传统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更正确B.后来观点标新立异更加合理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渐趋全面 D.观点太多莫衷一是毫无价值22.(2024七上·淳安期末)某部热播历史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最可能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康熙帝23.(2024七上·淳安期末)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材料说明“这条道路”(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 B.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C.沟通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D.巩固了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24.(2024七上·淳安期末)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其中第三期播出一部书写黄帝以来中国“三千年的英雄群像”。这部典籍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史记》25.(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传统医学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名家辈出。下表中属于“医圣”张仲景的是( )选项 时间 成就A 春秋战国之际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B 西汉 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C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D 东汉 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创编“五禽戏”。A.A B.B C.C D.D26.(2024七上·淳安期末)它的发明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它是( )A.秦朝统一的文字 B.张衡发明地动仪C.蔡伦改进造纸术 D.马钧改进的翻车27.(2024七上·淳安期末)右表是七年级(1)班准备编写的班级历史黑板报条目。据此推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一、巨鹿之战二、官渡之战三、赤壁之战四、淝水之战A.秦朝灭亡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东晋兴亡 D.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28.(2024七上·淳安期末)史书记载“江南……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相对频繁29.(2024七上·淳安期末)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为了纪念他,国际数学联合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他是( )A.刘徽 B.范缜 C.郦道元 D.祖冲之30.(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有一位书法家 被后人誉为“书圣”,其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他的作品(摹本)最有可能是( )A. B.C. D.31.(2024七上·淳安期末)聚焦乡村振兴,关注区域发展。某初中地理研学小组开展实践考察,了解乡村振兴推进情况。下图是他们收集到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问题。(1)从温度带来看,该地区属于 (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从地形类型看,该地区属于 。(2)该图等高距为 米。量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那么两村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米。(3)丙村和丁村之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现有①②两条线路供选择。请分析两条线路各自的优缺点。(4)该地区欲推动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5)“产业兴,乡村兴”,请你为该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献计献策。32.(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材料二: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33.(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1)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2)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3)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知识点】方向;比例尺【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阅读。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确定方向 。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该地图的左上角有指向标,因此需要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因此图中箭头的前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B正确。故答案为:B2.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因此当导航地图显示的实际范围变大,此时,地图比例尺的变化是变小,A错误。故答案为:A3.【答案】B【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诗句“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可以得知这里人口稠密,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因此该聚落是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商业发达,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城市聚落的人口密度大,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而乡村聚落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4.D5.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大洲和大洋【解析】【点评】 东半球的范围是20°W以东到160°E之间。 东半球的划分是基于特定的经线圈,即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之间的区域。 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4.A、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位于西半球,A错误;B、只有粤港澳湾区位于热带地区,其他位于北温带地区,B错误;C、中纬度的范围是0°-30°,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低纬度地区,C错误;D、可以看到四大湾区都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范围,D正确。故答案为:D5.A、粤港澳大湾区濒临太平洋,A错误;B、东京湾区濒临的是太平洋,B正确;C、旧金山湾区濒临的是太平洋,C错误;D、纽约湾区濒临大西洋,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6.B7.D【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点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其中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一年分为旱雨两季,属于典型的雨热同期;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一年分为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6.从图中可以看到,A海域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B正确。故答案为:A7.B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D选项是热带沙漠气候;A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是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C是有明显旱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D8.【答案】C【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①可以看到合掌屋用到的木材比较多,①错误;②名古屋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丰富,合掌屋的房顶坡度很大是为了减少冰雪的积压,②正确;③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合掌屋利用木材建造,可以就地取材,③正确;④合掌屋的建造没有节省劳动力,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合掌屋主要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便于就地取材。木材的轻质特性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减轻房屋的受损程度,从而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屋顶设计 :合掌屋的屋顶设计成倾斜的60度角,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雨雪的滑落,防止积雪和雨水对房屋的损害,而且在地震发生时,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的冲击,保持房屋的稳定性。9.【答案】C【知识点】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陆地面积排名前三的的国家是指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的语言是英语。10.【答案】A【知识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解析】【分析】A、德国和法国都位于北半球,人种以白种人为主,属于发达国家,A正确;B、南非属于南半球国家,B错误;C、日本的人种以黄种人为主,C错误;D、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国家,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地区。11.【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①旧石器是指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的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①正确;② 发现灰烬、烧石等东西,可知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火,③正确;③北京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定居生活,③错误;④材料当中没有体现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北京猿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12.【答案】A【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是因为他们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后,其部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因此被视为华夏族的祖先,①②正确,蚩尤和大禹不是华夏的人文初祖。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华夏初祖。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 ”自称。13.【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A、选项当中的文物是河姆渡人的文物,和商朝无关,A错误;B、选项当中的文物和商朝无关,B错误;C、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所在地,C错误;D、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的铸品,可以帮助我国了解商朝的历史,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文化遗产。 商朝的文化遗产 商朝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商代的建筑和手工业遗址。 商朝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等。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之一,其制造技术代表了当时青铜冶铸业的极高水平。14.【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A、因材施教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A不符合题意;B、有教无类说明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把人看做是平等,B正确;C、温故知新强调复习的重要性,C不符合题意;D、学思结合强调学习要思考,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有教无类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强调教育机会的平等性。15.【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可知当时的国家有韩国、赵国、秦国、燕国、齐国、楚国、魏国,为战国七雄,属于战国时期,C正确,ABD与此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春秋时期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当时形势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16.【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据题干“他生当大变革的时代,又遇着信任专一的孝公,使他能够放手做去,收到了莫大的功名……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他变法的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故这位历史人物是商鞅。故答案为:B【点评】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7.【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这是墨家思想,墨子的“非攻”与爱民,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儒家核心思想是仁 。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主张实行德政,道家反对苛政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18.【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①都江堰水利枢纽并不是筑坝蓄水,①错误;②都江堰巧妙的运用了弯道环流原理,能够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调节水流量,②正确;③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③正确;④都江堰至今并没有发挥着发电的左右,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水利枢纽。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19.【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因此序号①应该填写夏朝的建立,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 夏朝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商朝的建立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是商汤。 西周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是周武王。 西周是在商朝灭亡后建立的,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军,从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20.【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 秦始皇在中央专门设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监察官职是御史大夫。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是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负责监察事务,确保官员的廉洁和政权的稳定,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在中央设三个最高官职。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观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九卿:在丞相之下设置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1.【答案】B【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传统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更正确的,A错误;B、后来的观点并不一定更标新立异和合理,B错误;C、材料反映由于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说明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趋于全面,C项正确;D、材料中的观点都存在一定道理,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传统观点多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酷刑”和“暴政”,这是对秦朝灭亡原因的一种基本认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观点,认为秦朝的灭亡原因不仅限于传统的“酷刑”和“暴政”。22.【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可知国号是汉,题目给出的人物中只有一个汉武帝,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功绩。汉武帝的功绩主要体现在扩张国土、强化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和官制改革、修筑长城、发展经济、崇尚儒学等方面,对于巩固汉朝统治、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3.【答案】B【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A、丝绸之路加强的是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和东南亚没有关系,A错误;B、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中国与西域的技术,作物的传播可知,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其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B正确;C、丝绸之路的建立使得中国通过西域与阿拉伯开始通商有了直接往来,通过阿拉伯人与欧洲有了间接往来,C错误;D、汉代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的措施是设置西域都护府,而不是通过丝绸之路,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24.【答案】D【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部书写黄帝以来中国“三千年的英雄群像”。可知这本书是《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司马迁编写,记述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且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史记》,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 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5.【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A、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时期,并非春秋战国时期,A错误;B、张仲景是东汉的医学家,并非是西汉的人物,B错误;C、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C正确;D、发明麻沸散的是华佗,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的事迹。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26.【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纸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它的出现方便了人类记录信息,使得人类能够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符合这一题意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发明的意义。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7.【答案】D【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 本期的黑板报主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这一主题的选择基于所列出的历史事件: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这些战役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例子,展示了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通过智谋和勇气取得胜利的策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巨鹿之战 发生在秦末大起义期间,项羽率领的楚军与诸侯联军合计约15万对抗秦军40万,最终迫使秦军投降,标志着西楚霸王的崛起。 官渡之战 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以8000兵力对抗袁绍的10万大军,通过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成功击败袁军,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同样是东汉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孙权和刘备联军约5万对抗曹操的20万大军,通过火攻等战术,成功击败曹军,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发生在东晋时期,东晋以较少的兵力对抗前秦的步骑兵90万,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成功击败前秦,这一战役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之一。28.【答案】A【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 兵车勿用,民不外劳 , 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可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安定,A正确;B、材料当中没有体现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B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C错误;D、北方地区战乱频发无法从材料当中看出,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北人南迁,输送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社会比较安定。29.【答案】D【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他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祖冲之在刘徽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其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30.【答案】D【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D符合题意,ABC不属于王羲之的作品。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王羲之。王羲之一生最突出的成就即书法艺术,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们的尊崇,有“书圣”之誉。王羲之不仅能精通书法各体,集当时书法之大成,更在于其能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31.【答案】(1)北温带;丘陵(2)50;1000(3)选择①优点:处于同一等高线,坡度小,路线平坦; 施工难度小 ;投资成本低。缺点:路程比较长。选择②优点:路程短。缺点:开凿隧道,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4)甲。优点;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5)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等。【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28°N穿过该地区,该地区属于北温带的范围,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之间。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该地区的海拔大部分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大,属于丘陵地区。(2)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值,因此该地区图的等高距是50米,实地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该地图的比例尺换成数字式是1:50000, 因此量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那么两村的实地距离大约是1000米。(3)从图中可以看到①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修建,因此坡度小,施工的难度小,行车的安全性高,但是线路比较长;②线路是跨越等高线修建,需要开凿隧道,成本高,但是线路更短。(4) 该地区欲推动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甲村,因为甲村位于平原当中,地形平坦开阔,建设用地面积广,位于河流的沿岸,水源充足,位于公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5)该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打造优美的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相关知识。同一图幅,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都相等; 同一图幅,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致;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红色部分比蓝色等高线稀疏,实际坡度也较缓;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可以记作“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可以记作“凸高为谷”;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32.【答案】(1)战争;通婚;主动吸收中原华夏民族成果。(2)人物:张骞、班超。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事件:孝文帝改革。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表现:内迁各族人民开始过着定居生活;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方的民族融合;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可知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一般是战争和通婚。(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杰出人物有张骞和班超,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根据材料三“ 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是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点评】本题考查民族交融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个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民族融合,不仅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包括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33.【答案】(1)水稻、粟、黍(2)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和推广。(3)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或答轻徭薄赋政策)。成效:出现“文景之治”(4)观点: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5)培育物种;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调整政策(轻徭薄赋、以农为本);总结生产经验,顺应自然规律;兴修水利;政治安定;人民勤劳;民族交融;等等【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水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2)根据材料二可知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根本变革的时期,是因为从农业生产力的角度下这个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进程,加速了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私田的产生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可知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这是因为汉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4)材料四的观点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可知该著作认为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5)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调整、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者的重视、社会因素、外部因素等。 生产工具的改进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铜器到铁器的发展过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耕犁和唐朝的曲辕犁,以及灌溉工具如桔槔、翻车、筒车等,这些工具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生产关系的调整 ,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的调整 :历代政府通过调整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如实行均田制等,来促进农业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 : 统治者通过设立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等措施,直接推动农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原因 ,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果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1 / 1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2024七上·淳安期末)电子导航是当今很多人出行的主要选择,小明和同伴利用手机在陌生城市导航。读图完成问题。1.图中箭头显示他们此时的前进方向是( )A.自南向北 B.自西南向东北C.自东向西 D.自东南向西北2.当导航地图显示的实际范围变大,此时,地图比例尺的变化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答案】1.B2.A【知识点】方向;比例尺【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阅读。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确定方向 。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该地图的左上角有指向标,因此需要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因此图中箭头的前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B正确。故答案为:B2.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因此当导航地图显示的实际范围变大,此时,地图比例尺的变化是变小,A错误。故答案为:A3.(2024七上·淳安期末)宋代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到:“……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存满绫罗绸缎),竞豪奢。”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A.城市,这里有桥梁 B.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C.乡村,这里人口多 D.乡村,这里以丝绸生产为主【答案】B【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诗句“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可以得知这里人口稠密,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因此该聚落是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商业发达,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城市聚落的人口密度大,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而乡村聚落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024七上·淳安期末)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亮点。读“世界四大湾区分布图”,完成问题。4.四大湾区位置的共同特点是位于( )A.东半球 B.热带 C.中纬度 D.北半球5.下列湾区与其濒临大洋匹配正确的是( )A.粵港澳大湾区—印度洋 B.东京湾区—太平洋C.旧金山湾区—大西洋 D.纽约湾区—北冰洋【答案】4.D5.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大洲和大洋【解析】【点评】 东半球的范围是20°W以东到160°E之间。 东半球的划分是基于特定的经线圈,即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之间的区域。 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4.A、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位于西半球,A错误;B、只有粤港澳湾区位于热带地区,其他位于北温带地区,B错误;C、中纬度的范围是0°-30°,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低纬度地区,C错误;D、可以看到四大湾区都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范围,D正确。故答案为:D5.A、粤港澳大湾区濒临太平洋,A错误;B、东京湾区濒临的是太平洋,B正确;C、旧金山湾区濒临的是太平洋,C错误;D、纽约湾区濒临大西洋,D错误。故答案为:B(2024七上·淳安期末)右图是中国海军从海南三亚航行到亚 丁湾海域路线,读图回答问题。6.图中A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必经之地是( )A.台湾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白令海峡 D.苏伊士运河7.图中B地气候类型应该是( )A.A B.B C.C D.D【答案】6.B7.D【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点评】四种热带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其中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一年分为旱雨两季,属于典型的雨热同期;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一年分为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6.从图中可以看到,A海域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B正确。故答案为:A7.B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D选项是热带沙漠气候;A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是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C是有明显旱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D8.(2024七上·淳安期末)合掌屋是日本中部名古屋白川乡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村落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该建筑的优点表现在( )①节约木材②减少冰雪积压③就地取材④节省劳力资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①可以看到合掌屋用到的木材比较多,①错误;②名古屋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丰富,合掌屋的房顶坡度很大是为了减少冰雪的积压,②正确;③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合掌屋利用木材建造,可以就地取材,③正确;④合掌屋的建造没有节省劳动力,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合掌屋主要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便于就地取材。木材的轻质特性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减轻房屋的受损程度,从而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屋顶设计 :合掌屋的屋顶设计成倾斜的60度角,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雨雪的滑落,防止积雪和雨水对房屋的损害,而且在地震发生时,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的冲击,保持房屋的稳定性。9.(2024七上·淳安期末)右侧表格是小军整理的世界之最地理学习笔记(部分),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最大的大洲 亚洲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①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②A.① 俄罗斯 ②英语 B.① 美国 ②汉语C.① 俄罗斯 ②汉语 D.① 美国 ②英语【答案】C【知识点】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陆地面积排名前三的的国家是指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的语言是英语。10.(2024七上·淳安期末)符合“北半球,发达国家,以白色人种为主”三个条件的一组国家是( )A.德国,法国 B.南非,意大利C.日本,英国 D.美国,澳大利亚【答案】A【知识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解析】【分析】A、德国和法国都位于北半球,人种以白种人为主,属于发达国家,A正确;B、南非属于南半球国家,B错误;C、日本的人种以黄种人为主,C错误;D、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国家,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地区。11.(2024七上·淳安期末)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头盖骨化石、直立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据此推测正确的有( )①当时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火③当时人们已定居生活 ④当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①旧石器是指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的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①正确;② 发现灰烬、烧石等东西,可知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火,③正确;③北京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定居生活,③错误;④材料当中没有体现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北京猿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12.(2024七上·淳安期末)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大禹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是因为他们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后,其部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因此被视为华夏族的祖先,①②正确,蚩尤和大禹不是华夏的人文初祖。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华夏初祖。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 ”自称。13.(2024七上·淳安期末)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A.河姆渡猪纹陶B.良渚玉棕C.二里头遗址的铜鼎D.司母茂鼎【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A、选项当中的文物是河姆渡人的文物,和商朝无关,A错误;B、选项当中的文物和商朝无关,B错误;C、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所在地,C错误;D、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的铸品,可以帮助我国了解商朝的历史,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文化遗产。 商朝的文化遗产 商朝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商代的建筑和手工业遗址。 商朝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等。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之一,其制造技术代表了当时青铜冶铸业的极高水平。14.(2024七上·淳安期末)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选项中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学思结合【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A、因材施教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A不符合题意;B、有教无类说明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把人看做是平等,B正确;C、温故知新强调复习的重要性,C不符合题意;D、学思结合强调学习要思考,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有教无类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强调教育机会的平等性。15.(2024七上·淳安期末)历史地图以简明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 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右图反映了( )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形势 D.百家争鸣【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可知当时的国家有韩国、赵国、秦国、燕国、齐国、楚国、魏国,为战国七雄,属于战国时期,C正确,ABD与此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春秋时期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当时形势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16.(2024七上·淳安期末)“他生当大变革的时代,又遇着信任专一的孝公,使他能够放手做去,收到了莫大的功名……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他变法的后果。”郭沫若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商鞅 C.蒙恬 D.卫青【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据题干“他生当大变革的时代,又遇着信任专一的孝公,使他能够放手做去,收到了莫大的功名……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他变法的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故这位历史人物是商鞅。故答案为:B【点评】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7.(2024七上·淳安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这是墨家思想,墨子的“非攻”与爱民,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儒家核心思想是仁 。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主张实行德政,道家反对苛政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18.(2024七上·淳安期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被国内学者描写为“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也被全球水利专家一致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巧妙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筑坝蓄水;②自动调节水量、自动分流、自动排沙;③建成之后,成都平原变为沃野,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在发挥防洪、灌溉、发电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①都江堰水利枢纽并不是筑坝蓄水,①错误;②都江堰巧妙的运用了弯道环流原理,能够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调节水流量,②正确;③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③正确;④都江堰至今并没有发挥着发电的左右,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水利枢纽。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19.(2024七上·淳安期末)大事年表是历史学习的工具,编制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编写了下列中国古代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处应该填写( )时间 事件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约公元前2070年 ①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② 秦灭六国A.①夏朝建立 ②公元前221年 B.①商汤灭夏 ②公元221年C.①西周开始 ②公元前221年 D.①武王伐纣 ② 公元221年【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因此序号①应该填写夏朝的建立,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 夏朝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商朝的建立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是商汤。 西周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是周武王。 西周是在商朝灭亡后建立的,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军,从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20.(2024七上·淳安期末)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政权维护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秦始皇在中央专门设置的具有廉政监察作用的官职是( )A.丞相 B.剌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 秦始皇在中央专门设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监察官职是御史大夫。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是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负责监察事务,确保官员的廉洁和政权的稳定,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在中央设三个最高官职。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观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九卿:在丞相之下设置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1.(2024七上·淳安期末)传统观点多认为秦亡于“酷刑”、“暴政”。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地推行郡县制。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 )A.传统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更正确B.后来观点标新立异更加合理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渐趋全面 D.观点太多莫衷一是毫无价值【答案】B【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A、传统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更正确的,A错误;B、后来的观点并不一定更标新立异和合理,B错误;C、材料反映由于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说明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趋于全面,C项正确;D、材料中的观点都存在一定道理,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传统观点多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酷刑”和“暴政”,这是对秦朝灭亡原因的一种基本认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观点,认为秦朝的灭亡原因不仅限于传统的“酷刑”和“暴政”。22.(2024七上·淳安期末)某部热播历史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最可能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康熙帝【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可知国号是汉,题目给出的人物中只有一个汉武帝,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功绩。汉武帝的功绩主要体现在扩张国土、强化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和官制改革、修筑长城、发展经济、崇尚儒学等方面,对于巩固汉朝统治、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3.(2024七上·淳安期末)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材料说明“这条道路”(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 B.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C.沟通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D.巩固了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答案】B【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A、丝绸之路加强的是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和东南亚没有关系,A错误;B、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中国与西域的技术,作物的传播可知,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其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B正确;C、丝绸之路的建立使得中国通过西域与阿拉伯开始通商有了直接往来,通过阿拉伯人与欧洲有了间接往来,C错误;D、汉代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的措施是设置西域都护府,而不是通过丝绸之路,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24.(2024七上·淳安期末)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其中第三期播出一部书写黄帝以来中国“三千年的英雄群像”。这部典籍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史记》【答案】D【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部书写黄帝以来中国“三千年的英雄群像”。可知这本书是《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司马迁编写,记述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且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史记》,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 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5.(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传统医学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名家辈出。下表中属于“医圣”张仲景的是( )选项 时间 成就A 春秋战国之际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B 西汉 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C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D 东汉 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创编“五禽戏”。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A、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时期,并非春秋战国时期,A错误;B、张仲景是东汉的医学家,并非是西汉的人物,B错误;C、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C正确;D、发明麻沸散的是华佗,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的事迹。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26.(2024七上·淳安期末)它的发明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它是( )A.秦朝统一的文字 B.张衡发明地动仪C.蔡伦改进造纸术 D.马钧改进的翻车【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纸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它的出现方便了人类记录信息,使得人类能够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符合这一题意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发明的意义。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7.(2024七上·淳安期末)右表是七年级(1)班准备编写的班级历史黑板报条目。据此推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一、巨鹿之战二、官渡之战三、赤壁之战四、淝水之战A.秦朝灭亡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东晋兴亡 D.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答案】D【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 本期的黑板报主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这一主题的选择基于所列出的历史事件: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这些战役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例子,展示了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通过智谋和勇气取得胜利的策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 巨鹿之战 发生在秦末大起义期间,项羽率领的楚军与诸侯联军合计约15万对抗秦军40万,最终迫使秦军投降,标志着西楚霸王的崛起。 官渡之战 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以8000兵力对抗袁绍的10万大军,通过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成功击败袁军,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同样是东汉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孙权和刘备联军约5万对抗曹操的20万大军,通过火攻等战术,成功击败曹军,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发生在东晋时期,东晋以较少的兵力对抗前秦的步骑兵90万,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成功击败前秦,这一战役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之一。28.(2024七上·淳安期末)史书记载“江南……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相对频繁【答案】A【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 兵车勿用,民不外劳 , 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可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安定,A正确;B、材料当中没有体现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B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C错误;D、北方地区战乱频发无法从材料当中看出,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北人南迁,输送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社会比较安定。29.(2024七上·淳安期末)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为了纪念他,国际数学联合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他是( )A.刘徽 B.范缜 C.郦道元 D.祖冲之【答案】D【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他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祖冲之在刘徽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其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30.(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有一位书法家 被后人誉为“书圣”,其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他的作品(摹本)最有可能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D符合题意,ABC不属于王羲之的作品。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王羲之。王羲之一生最突出的成就即书法艺术,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们的尊崇,有“书圣”之誉。王羲之不仅能精通书法各体,集当时书法之大成,更在于其能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31.(2024七上·淳安期末)聚焦乡村振兴,关注区域发展。某初中地理研学小组开展实践考察,了解乡村振兴推进情况。下图是他们收集到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问题。(1)从温度带来看,该地区属于 (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从地形类型看,该地区属于 。(2)该图等高距为 米。量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那么两村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米。(3)丙村和丁村之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现有①②两条线路供选择。请分析两条线路各自的优缺点。(4)该地区欲推动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5)“产业兴,乡村兴”,请你为该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献计献策。【答案】(1)北温带;丘陵(2)50;1000(3)选择①优点:处于同一等高线,坡度小,路线平坦; 施工难度小 ;投资成本低。缺点:路程比较长。选择②优点:路程短。缺点:开凿隧道,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4)甲。优点;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5)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等。【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28°N穿过该地区,该地区属于北温带的范围,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之间。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该地区的海拔大部分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大,属于丘陵地区。(2)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值,因此该地区图的等高距是50米,实地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该地图的比例尺换成数字式是1:50000, 因此量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那么两村的实地距离大约是1000米。(3)从图中可以看到①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修建,因此坡度小,施工的难度小,行车的安全性高,但是线路比较长;②线路是跨越等高线修建,需要开凿隧道,成本高,但是线路更短。(4) 该地区欲推动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甲村,因为甲村位于平原当中,地形平坦开阔,建设用地面积广,位于河流的沿岸,水源充足,位于公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5)该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打造优美的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相关知识。同一图幅,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都相等; 同一图幅,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致;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红色部分比蓝色等高线稀疏,实际坡度也较缓;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可以记作“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可以记作“凸高为谷”;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32.(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材料二: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答案】(1)战争;通婚;主动吸收中原华夏民族成果。(2)人物:张骞、班超。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事件:孝文帝改革。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表现:内迁各族人民开始过着定居生活;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方的民族融合;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可知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一般是战争和通婚。(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杰出人物有张骞和班超,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根据材料三“ 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是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点评】本题考查民族交融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个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民族融合,不仅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包括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33.(2024七上·淳安期末)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1)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2)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3)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水稻、粟、黍(2)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和推广。(3)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或答轻徭薄赋政策)。成效:出现“文景之治”(4)观点: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5)培育物种;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调整政策(轻徭薄赋、以农为本);总结生产经验,顺应自然规律;兴修水利;政治安定;人民勤劳;民族交融;等等【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水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2)根据材料二可知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根本变革的时期,是因为从农业生产力的角度下这个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进程,加速了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私田的产生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可知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这是因为汉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4)材料四的观点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可知该著作认为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5)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调整、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者的重视、社会因素、外部因素等。 生产工具的改进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铜器到铁器的发展过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耕犁和唐朝的曲辕犁,以及灌溉工具如桔槔、翻车、筒车等,这些工具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生产关系的调整 ,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的调整 :历代政府通过调整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如实行均田制等,来促进农业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 : 统治者通过设立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等措施,直接推动农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原因 ,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果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