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26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26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章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说出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解释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沧海桑田
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海洋变成陆地
活动
结合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陆之变。阅读图3.18—图3.20提供的实例,了解海陆的变迁。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 发现岩石中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这说明了什么?
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曾经是海洋
活动
结合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陆之变。阅读图3.18—图3.20提供的实例,了解海陆的变迁。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这说明了什么?
东部海域所在地曾经是陆地
活动
结合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陆之变。阅读图3.18—图3.20提供的实例,了解海陆的变迁。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 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湾变成湖泊, 其中的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人类可以改变海陆状态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
造成海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哪种力量是主要的呢?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主要因素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 怎样形成的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 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 你同意哪种观点呢
观察世界地图
观察世界地图,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西洋两岸, 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图3.22)。
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思与学
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得到什么启示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满脸疑惑。“奇怪!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不能平静,“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魏格纳开始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 从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1912年, 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尽管这个假说当时未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但它打破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固定论”的思想禁锢, 帮助人类重新认识地球。
活动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虽然只是一种假说,却不是空想,而是在科学推断的基础上,找到了相应的资料及实证。图3.24和图3.25提供的资料,被认为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两个典型实例。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这好比撕破了的一张报纸, 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活动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行类动物化石, 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
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
南极洲地区有煤炭等化石能源
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依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
(2)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3)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的一致性。
.....
板块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
图中“→←”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在板块的交界处,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 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板块张裂
活动
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板块运动引起大陆的漂移,形成世界地形的分布格局。地球上山脉的大规模隆起,裂谷带的生成和发展,海洋的发育和消失,以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都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阅读图3.29,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对图示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1.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不断隆升
2. 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3. 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拉伸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知识补充
张裂
(生长边界)
挤压
(消亡边界)
陆地: ;
海洋: ;
裂谷、断层
海洋、海岭
陆地: ;
海洋: ;
山脉
海沟;海洋缩小
地震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
防护原则: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
方法:生命三角救生法
三大原则:正确抉择 行动果断 伏而待定
四大常识:不着急 先藏身 避危险 存体力
自救知识: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来了怎么办?
本节小结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海陆的变迁
碰撞挤压
两大火山地震带
六大板块
地壳的变动
板块运动
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张裂拉伸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解析上的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