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2 地球和地球仪(新授课)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重点)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完成以下要求:1、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历程。2、举例说明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3、记忆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赤道)、表面积。4、了解地球上的点与线。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感知文本1、说一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历程。2、举例说明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3、小组提问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赤道)、表面积。4、通过P5图1.4说一说地球上有哪些重要的点与线。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交流,分组展示猜想古代由于活动范围很狭小,人类往往凭自己的直觉来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一口倒扣着的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①天圆地方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②太阳和月亮逻辑推理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实践证明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④地球卫星照片亲眼目睹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举例说明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地图册P6)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作用: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地轴:地球自转轴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新授课)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历程:2、说明地球的形状的两个现象:3、地球是一个的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作业:1、记忆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2、通过P5图1.4可以指出地球上重要的点和线。3、制作简易地球仪。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线④地球卫星照片①月食现象②桅杆现象。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重点)2.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重、难点)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认真预习课本P6-7内容,完成以下要求:1、找出纬线的定义及别称,发现它的特点(形状、数量、指示方向、长度、纬线间的关系)。2、区分南北纬及其表示字母,发现它们的分布规律。3、找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和南北半球分界线及中国所在半球。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感知文本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交流,分组展示1、说一说纬线的定义、别称及特点(形状、数量、指示方向、长度、纬线间的关系)。2、区分南北纬及其表示字母,它们有什么分布规律。3、结合课本后面的地图指一指低中高纬度地区和南北半球的范围并说出它们的分界线。各纬线间的关系: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形状:圆圈数量:无数条方向:东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平行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纬线:纬线的特点0°纬线又被称作赤道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基多赤道纪念碑第四环节:解疑答惑-纬线(特殊纬线)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纬线?0°-- 90 °赤道以北、0°-- 90°N赤道以南0°-- 90°S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赤道0°、南北极90 °向北度数向南度数赤道增大增大N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纬度范围:北纬(N):南纬(S):分布规律:纬度划分南北纬0°-30°南北纬30°-60°南北纬60°-90°低 纬 度中纬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四环节:解疑答惑-纬度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赤道以北0°-- 90°N赤道以南0°-- 90°S北半球南半球赤道第四环节:解疑答惑-半球划分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北半球分界线:北半球:南半球:中国在:纬线 概念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度 范围分布表示方法半球划分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指向东西第二节 经线和纬线(新授课)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0°-- 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南纬(S)、北纬(N)赤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