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地球的公转公转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证明地球运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掌握地球五带的名称、范围,理解五带的光照和气候特点。【区域认知】- 01 -定义、方向、周期······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概况地球公转方 向绕转中心周 期太 阳自 西 向 东一 年近似正圆的椭圆概 念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轨 道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5°夹角。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5°- 02 -四季、五带等····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在地表垂直照射的点由于地球始终倾斜着自转和公转,所以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23.5°N—23.5°S之间移动。因此把23.5°N和23.5°S这两条纬线称为回归线,23.5°N为北回归线,23.5°S称为南回归线。地球公转太阳直射赤道,次日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地球公转23.5°N0°(赤道)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夏至 ,6月23日前后(以北半球为例)秋分,9月23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一次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地球公转节 气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春分3月21日前后赤 道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级递减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节 气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夏至6月21日前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节 气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秋分9月23日前后赤 道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级递减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节 气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进行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相反地球公转四季的变化①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同一地区不同时段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多热少冷四季地球公转3、4、5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7、8为北半球夏季。9、10、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五带的变化有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地球公转名称 范围 气候特点 阳光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炎热 有 无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四季明显 无 无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 无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地区 终年严寒 无 有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地区 无 有地球公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请给予指导时代The adoption of new processing models enables data to be more decision making, insight discovery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capable of better adapting to large, high growth and diverse information assets.下课了地球自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