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二节 地图第二课时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0103学习目标0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郑和航海图》(局部)我国地图发展十分悠久,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绘图史上的灿烂瑰宝,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之一。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表面的高山和低地。思考:如果想要更精准地知道地球表面的高山或者低地在平面中的具体高度,这种地图能否满足要求?一、地形图的判读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海拔与相对高度1.什么是海拔 (绝对高度)2.什么是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球表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高度/米0-2000200040006000A相对高度海拔C思考:1.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2.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甲乙甲乙相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计算:甲乙相对高度=甲海拔-乙海拔1.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问题思考甲的海拔高度1500m乙地海拔高度500m甲乙两点之间相对高度1000m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思考:1.什么是等高线?2.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度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等高距?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1.什么是等高线?在地图上,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成的线。2.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度有什么特点?同线等高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思考: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50米观察:全图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是否相同?等高线地形图观察:等高线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结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陡缓稀疏密集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思考: A、B两山坡的坡度与等高线的疏密有什么关系?1.从数值上看:同线等高;全图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即等高距)相同。2.从形态上看: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3.一般来说,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总结:三.识别山体部位山顶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识别山峰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间向四周减少。山峰山峰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识别山脊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小处凸出。山脊山脊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识别山谷识别山谷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大处凸出。山谷山谷鞍部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识别鞍部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两两相等。鞍部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识别陡崖陡崖:几条不同的等高线重叠。陡崖陡崖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间向四周减少。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两两相等。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大处凸出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小处凸出几条不同的等高线重叠。⑤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判断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40米 B.400米 C.531米 D.395米2.图中C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3.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CBCA分层设色地形图: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四、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其判读四.分层设色地形图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海洋、湖泊、水库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课堂练习4.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山体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2)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某学校组织学生登山活动,设定的登山路线为①和②,若仅考虑坡度,则相对较容易的登山路线是 。(3)如果图中甲、乙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处;(4)A、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山峰陡崖②甲570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课堂小结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用不同颜色表示高低起伏状况海拔与相对高度基本概念及区别相对高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