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球的公转 课件(23张PPT)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地球的公转 课件(23张PPT)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章 地球运动及其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利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等特点。
2.借助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观察二分二至日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照情况,理解地球上四季的更替。
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划分依据及界线,举例说明五带的主要自然现象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
4.列举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Part

地球公转特征
探究新知
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
周期
方向
轨道形状
太阳
一年
自西向东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探究新知
地球的公转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探究新知
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探究新知
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夏至
6月21或22日
9月22或23日
秋分
冬至
12月22或23日
3月21或22日
春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探究新知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北极
南极
赤道
23.5°N
23.5°S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新知
北极
南极
赤道
23.5°N
23.5°S
太阳光
太阳光
太阳光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新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南回归线
探究新知
太阳直射点移动平面图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次年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Part

四季更替
探究新知
节气 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少 季节和月份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南北半球季节有何不同
获得的热量适中
获得的热量多
获得的热量适中
获得的热量少
春季(3——5月)
夏季(6——月)
秋季(9——11月)
冬季(12——2月)
四季的更替
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
昼夜长短变化—一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时间
阳光直射纬线名称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探究新知
昼夜长短变化—一北半球为例
小组合作
节气
时间
阳光直射纬线名称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23.5°N
昼长夜短
探究新知
昼夜长短变化—一北半球为例
小组合作
节气
时间
阳光直射纬线名称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23.5°S
昼短夜长
探究新知
昼夜长短变化—一北半球为例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次年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昼夜等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等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长短
vs
昼夜变化
Part

地球上的五带
探究新知
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 ,气温就越 。

太阳高度角:是指对
与 的夹角。

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
太阳光线
地平面
探究新知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北寒带
北温带
南寒带
南温带
赤道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终年炎热
有阳光直射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
(66.5°N)
(23.5°N)
(23.5°S)
(66.5°N)
热 带
随堂测试
1.地球由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四季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更替 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关于地球公转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
B.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C.地球绕太阳一周需一天时间
D.地轴始终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面
C
A
随堂测试
3.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属于什么季节(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4.关于五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
B.极圈以内是寒带
C.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
D.热带与南温带的界限是赤道
D
C
课堂小结
地 球 的 公 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五带的划分
自西向东
一年,约为365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