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的运动 课件( 51张PPT,内嵌视频)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球的运动 课件( 51张PPT,内嵌视频)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 认识地球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的公转
2
目 录
CONTENTS
1
地球的自转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53°33′N,113°30′W),连续一年于每月的同一日拍摄了日出时的照片,记录下了当地一年中每月同一日日出方位的变化。
1.简要描述图中1—12月日出方位的变化。
2.想一想,每月同一日日出方位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返回目录
地球的自转
1—12月日出方位的变化为东南-东-东北-东南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活动:
用手中的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自转。
地球的自转
在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如何呢?
(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的自转
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
活动: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想一想: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
返回目录
地球的自转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的自转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巨大球体,
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同一时间的不同地方有白天和黑夜、 日出和日落的差异,即不同经度位置上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不同经度上的产生了时差。
解决问题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所以,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53°33′N,113°30′W)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的结果。
地球的自转
活动: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及时差
材料及工具: 地球仪、彩色胶带及手电筒等。
1.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与夜半球。
2.在地球仪上找到家乡的大致位置,贴上彩色胶带标记,观察家乡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3.在地球仪上任选一条经线,并用彩色胶带粘贴标记:
(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该经线两侧同一纬度越靠东的地方越先见到太阳,表明时刻越早。
(2)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粘贴彩色胶带的那条经线上。我们会发现,这条经线到国际日界线之间的地方都过了12 时、其他地方还没到12时,从而感受到时差的存在。
返回目录
地球的自转
阅读: 时区与区时
返回目录
地球的自转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活动:4. 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时(北京时间)开幕。结合图2-30,想一想,俄罗斯莫斯科、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当地居民在什么时间可以观看开幕式直播?
返回目录
地球的自转
俄罗斯莫斯科 2022年2月4日15时
英国伦敦 2022年2月4日12时
美国纽约 2022年2月4日7时
2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哈雷彗星
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的夹角,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活动:1.结合图 2-31,分别说出每年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大致时间。
3月20日、9月22日
6月21日
12月21日
地球的公转
2.说出极昼与极夜产生的原理及其特征。
极昼和极夜的原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极昼的特征是白昼时长约24小时,太阳总不落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一半球的极圈内就会出现极昼现象。
极夜的特征是黑夜时长约24小时,太阳总不升起。
地球的公转
3.将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地球仪的三条不同纬线上:赤道(0°)、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观察家乡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光照中心射到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上,家乡昼长夜短。
南回归线上,家乡昼短夜长。
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的公转
想一想,这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与你家乡四季冷暖差异有着怎样的联系。
昼最长夜最短的季节出现在夏至前后,即夏季气温最高。
昼最短夜最长的季节出现在冬至前后,即冬季气温最低。
昼夜较平均的季节出现在春分、秋分前后,即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冬季12、1、2月
秋季9、10、11月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 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现象最为明显。
地球的公转
同一个房子不同时期,为什么屋内正午影子的长度不同呢?
根据生活经验,一年中屋内正午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北京不同时期影子长短
地球的公转
同一个房子不同时期,屋内正午影子的长度不同说明太阳照射的角度(强度)不同。
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
地球的公转
第一幅图是夏季,影子短;第二幅图是冬季,影子长。
地球公转产生“五带”的划分
由于不同纬度接收太阳光热的不同,地球表面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1. 时间:产生四季的变化
2. 空间:形成五带的划分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总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公转
小结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基本特点
地理意义
绕转中心:地轴
周期:一日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产生时差
基本特点
地理意义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呈66.5°夹角)
周期:一年
方向:自西向东
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空间:形成五带的划分
产生了四季变化
第二章 认识地球
——探究与实践 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课标要求:
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1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2
目 录
CONTENTS
我国探月工程
3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4
1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思考:明朝,我国的万户进行了飞天探索,被认为是人类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想一想,万户飞天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视频
讨论:
人类观测宇宙的方法有哪些?
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的主要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时 间 历 程
1957年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61年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5年 水手 4 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
1969年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1998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站
2013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 1 号进入恒星际空间
2019年 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返回目录
2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1970 年 4 月 24 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我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1999 年 11 月 20 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升空。飞船绕地球飞行 14 圈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的飞天梦想。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2013 年 6 月 11 日,神舟十号搭载 3 名航天员成功升空,实现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2021 年 4 月 29 日,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视频
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天问一号着陆平台及祝融号火星车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搭载的 3 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视频
2022 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中国空间站
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返回目录
3
我国探月工程
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今有月球探测
“嫦娥工程”。2004 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
“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我国探月工程
返回目录
我国探月工程
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今有月球探测“嫦娥工程”。
4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空间站建设及卫星导航等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世界航天又掀起新一轮探索热潮。
小组合作学习
(1)搜集资料,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2)查阅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的发展,介绍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返回目录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