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期末素养测评卷(提升卷)(第一、二单元)(40分钟 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东莞期末)“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中“葵花向日倾”的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需要呼吸 B.生物能够繁殖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解析】“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阳光)作出反应的特征。2.如图所示,在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左侧加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分布在右侧,说明(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B.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C.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D.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C【解析】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草履虫会躲避有害刺激,说明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3.如图所示是双目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载物台上升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①B.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更清晰C.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D.实验结束后,用洁净纱布擦拭镜头B【解析】在双目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之后双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下降,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错误,B正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若在玻片标本上写上字母“b”,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q”,C错误。我们在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其柔软结实,不会损伤镜头,也不会有纸屑等杂质落在镜头上;如果用纱布去擦,纱布太硬且粗糙,易损伤镜头,还会有线毛落在镜头上,影响观察,D错误。4.(2023 高州质检)下图为番茄果肉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①→③→④→② B.切开番茄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C.步骤②可防止视野中细胞出现重叠 D.步骤④操作不当会使视野中出现气泡A【解析】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挑→涂→盖,故图中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①滴→③刮或挑→②涂→④盖,A错误。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细胞中的液泡,B正确。步骤②要将取到的番茄果肉在水滴中涂抹均匀,目的是防止细胞出现重叠,影响观察,C正确。正确的盖盖玻片操作可以防止视野中出现气泡,故步骤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会使视野中出现气泡,D正确。5.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步骤,丙、丁是单目显微镜下看到的两个视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操作中,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清水B.若将丙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C.由丙视野变成丁视野,需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有转换器和粗准焦螺旋D.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丁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D【解析】甲操作是滴,为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方便观察,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是生理盐水;乙操作是染和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乙操作滴加的是碘液,A错误。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若将丙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B错误。由丙视野变成丁视野,物像放大倍数增大,换用了高倍物镜,物镜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因此由丙视野变成丁视野,需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有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C错误。植物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才有叶绿体,因此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丁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D正确。6.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然后重组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个体,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细胞质控制美西螈体色 B.细胞核控制美西螈体色C.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B【解析】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黑色美西螈,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B.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图中⑦叶绿体是植物体绿色部分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D.烟草细胞中对人有害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⑤中C【解析】图甲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甲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A正确。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B正确。图甲中的⑦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C错误。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烟草细胞中对人有害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⑤液泡中,D正确。8.分别从洋葱的内(甲)、中(乙)、外(丙)三个部位撕取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看到的细胞形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且体积小B.甲→乙→丙的过程,能体现细胞的生长过程C.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D.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许多细胞核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细胞核,许多小液泡也逐渐膨大成一个大液泡D【解析】由题图可知,新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体积小,A正确;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故题图甲→乙→丙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的生长过程,B、C正确;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许多小液泡也逐渐膨大成一个大液泡。不进行分裂时,细胞中就只有一个细胞核,所以不会出现许多细胞核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细胞核的现象,D错误。9.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②B.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③过程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D.①②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变A【解析】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进行分裂,而不是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都能进行分裂,A错误;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C正确;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变,D正确。10.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可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B.此图可表示细菌的分裂过程C.细胞分裂过程先后顺序为b→c→aD.a细胞和c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A【解析】图中细胞不含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可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A正确;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图中细胞有细胞核,不能代表细菌的分裂过程,B错误;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由一个变成两个,先后顺序应为a→b→c,C错误;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来细胞一样,a细胞和c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11.如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B.胃只由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C.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④②①③⑤D.与绿色开花植物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B【解析】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A正确。胃最外面的膜是结缔组织膜,最里面的胃腺上皮属于上皮组织;胃能收缩和舒张,有肌肉组织;胃的内外布满了血管和神经,血管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胃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的器官,B错误。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④细胞、②组织、①器官、③系统、⑤个体,C正确。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绿色开花植物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正确。12.杜鹃是一种鸟类,杜鹃花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发育为杜鹃和杜鹃花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B.杜鹃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C.杜鹃花叶表皮属于上皮组织D.杜鹃比杜鹃花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解析】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受精卵发育为杜鹃和杜鹃花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杜鹃属于动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B错误。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杜鹃花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杜鹃比杜鹃花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13.(2023·潮州质检)多种多样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蕨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C.苔藓植物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藻类释放氧气,可以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A【解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输导组织,A错误。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B正确。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正确。藻类的数量庞大,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D正确。14.2024年初,定植于昆明植物园40余年的孑遗植物连香树首次开花,预示着这一古老的极小种群迁地保护初步成功。连香树是一种被子植物,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C.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D.通过孢子繁殖B【解析】种子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独一无二的特征。连香树是一种被子植物,因此其特征应该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15.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B.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C.菜豆种子的⑥和玉米种子的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D.菜豆种子的④和玉米种子的c都是子叶,但是数量不同A【解析】菜豆种子中④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A错误;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胚乳,因为里面有淀粉,B正确;菜豆种子的⑥胚和玉米种子的g胚都是新植物的幼体,C正确;菜豆种子的④子叶两片,而玉米种子的c子叶一片,数目不同,D正确。16.(2023·佛山质检)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刺胞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B.线虫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B【解析】刺胞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正确。线虫动物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但身体不分节,B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表都具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C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D正确。17.如图是比较四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 )A.胎生、哺乳 B.用鳃呼吸C.体内有脊柱 D.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C【解析】图中四种动物中,只有袋鼠是胎生、哺乳,其余都是卵生;鱼用鳃呼吸,其余都是用肺呼吸;鱼类体表被鳞,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袋鼠体表有毛,家鸽体表覆盖羽毛。18.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荚膜,主要起保护作用B.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存在于④中C.多数细菌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细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D【解析】观图可知:①是荚膜、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膜、④是DNA集中的区域、⑤是鞭毛。荚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A正确;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存在于DNA中,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细菌的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是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C正确;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D错误。19.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培养液,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菌B.视野中的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C.视野中能看到染色明显的细胞核D.为了减慢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可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D【解析】酵母菌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菌,A正确;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图中的酵母菌上长出了芽体,为出芽生殖,B正确;用碘液染色后,细胞核染色最明显,C正确;酵母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所以为了减慢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可将其保存在较干燥的环境中,D错误。20.(2023·滨州学业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极广,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在生长发育后期能形成芽孢B.②个体极其微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③属于真核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D.④为多细胞真菌,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维持生活C【解析】①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噬菌体不能形成芽孢,A错误。②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个体极其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在一起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因此细菌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错误。③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C正确。④青霉为多细胞真菌,营养方式为异养,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维持生活,D错误。21.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性,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温血动物归为一类,与冷血动物相区别;本草纲目中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五部……某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对六种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家兔、蝗虫、牛蛙、蜘蛛、鲢鱼类别1 大雁、家兔、牛蛙类别2 蝗虫、蜘蛛A.该同学的分类标准是该动物为胎生或卵生B.该同学的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C.鲢鱼应该被划分到类别1中D.蝗虫与蜘蛛都属于昆虫C【解析】类别1中只有家兔是胎生,大雁和牛蛙都是卵生的,A错误。类别1中,大雁和家兔体温恒定,牛蛙体温不恒定,B错误。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如类别1中,大雁、家兔和牛蛙都属于脊椎动物;类别2中,蝗虫和蜘蛛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该同学的分类标准是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鲢鱼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应划分到类别1中,C正确。蝗虫和蜘蛛都属于节肢动物,但是蝗虫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属于昆虫纲;蜘蛛有四对足,没有翅,属于蛛形纲,不是昆虫,D错误。22.(2023·韶关质检)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 )A.①海葵 ②侧柏 ③葫芦藓 ④苏铁B.①蘑菇 ②银杏 ③地钱 ④球藻C.①青霉 ②油松 ③满江红 ④海带D.①鲫鱼 ②水杉 ③桫椤 ④石花菜A【解析】①海葵属于动物,②侧柏属于裸子植物,③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而④苏铁属于裸子植物,不是藻类,A符合题意。①蘑菇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②银杏属于裸子植物,③地钱属于苔藓植物,④球藻是藻类,B不符合题意。①青霉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②油松属于裸子植物,③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④海带是藻类,C不符合题意。①鲫鱼属于动物,②水杉属于裸子植物,③桫椤属于蕨类植物,④石花菜是藻类,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3分。23.(6分)(2023·阳江期末)如图表示小明同学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内容。请据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甲中序号所示构造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④]_______。粗准焦螺旋转换器(2)若图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_________;若图丙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_____。(3)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目的是看清图乙中的结构[__]。(4)图丁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时操作有误。生理盐水清水2盖盖玻片【解析】(1)图甲中,①是粗准焦螺旋,可以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④是转换器,可以调换物镜。(2)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图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生理盐水;若图丙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清水。(3)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的细胞核。使用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目的是看清图乙中的2细胞核。(4)盖盖玻片时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因此,视野中看到了气泡,最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有误。24.(5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崂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森林植被分布也不尽一致,崂山的木本植物有89科、247属、764种,山区林木覆盖率已达64%,有山茶、锦熟、黄杨、茅果、野茉莉、桧柏、侧柏等。资料二:崂山海洋资源丰富,沿海鱼种约87科、155属、200余种,主要有鲅鱼、黄鱼、鲳鱼等,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生物主要为贝类、甲壳类、软体类及藻类,共有310余种,其中常见贝类有蓝蛤、牡蛎、红螺,主要甲壳类有对虾、梭子蟹、日本大眼蟹等,主要软体类有乌贼、枪乌贼、章鱼等,主要藻类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硅藻、甲藻等,主要浮游生物有蠕虫、箭虫、水母等;崂山野生淡水鱼类有4科、9属、9种,主要品种有鲫、鳝、鲤等。(1)在生物分类等级中,除资料中出现的分类单位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与藻类的生殖方式相同的植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山茶和侧柏都属于种子植物,其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动物种类,如青蛙、鳝、蜥蜴、家鸽和家兔等,在这五种动物中,青蛙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可以适应在水中和陆地上呼吸;鳝的呼吸器官是鳃,适于水中呼吸。以上特点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界、门、纲、目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肺和皮肤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解析】(1)在生物分类等级中,除资料中出现的等级(科、属、种)以外,还有界、门、纲、目。与藻类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相同的植物类群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山茶属于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侧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山茶和侧柏都属于种子植物,其根本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可以适应在水中和陆地上呼吸;鳝属于鱼类,呼吸器官是鳃,适于水中呼吸。以上特点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5.(6分)制作泡菜过程中,应将亚硝酸盐控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1)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使坛内形成_____条件,有利于发酵。(2)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_。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起_____作用。(3)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食用腌制到第__天的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4)由曲线图可知,食醋能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_____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5)结合本实验,制作泡菜时可适当添加食醋,泡菜至少要泡到第__天才能食用。无氧食醋浓度对照30.6%9【解析】(1)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泡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使坛内形成无氧(或缺氧)的条件,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有利于发酵;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2)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为食醋浓度。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该实验中,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属于对照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3)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又会被某些微生物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又会逐渐下降。由题干曲线图可知,随着腌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发酵的第3天,食醋浓度为0时,亚硝酸盐浓度最高值大约是65 mg·kg-1,这时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4)分析曲线图,与食醋浓度为0的组对比可知,食醋能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0.6%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该曲线位于最下端),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5)食醋能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所以结合本实验,制作泡菜时可适当添加食醋。结合题图可知,泡菜至少要泡到第9天亚硝酸盐才几乎降低到零,此时食用更安全。26.(6分)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布广泛。图甲~戊是油菜个体不同的结构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甲到乙的过程称为细胞_____,其结果是细胞的数量_____。(2)我们用来榨油的油菜籽,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填“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3)掐去油菜植株的顶端,该植株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_____组织。(4)在动植物体表都覆盖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植物的叫_____组织。(5)油菜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_______(填结构名称),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分裂增多生殖器官分生保护叶绿体【解析】图中的甲、乙为细胞、丙为组织、丁为器官、戊为植物体。(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图中甲到乙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其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2)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我们用来榨油的油菜籽是油菜的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生殖器官。(3)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掐去油菜植株的顶端,该植株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分生组织。(4)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在动植物体表都覆盖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植物的叫保护组织。(5)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油菜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共49张PPT)期末素养测评卷(达标卷)(第一、二单元)(40分钟 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黄河九曲十八弯,一路奔流入海。黄河生态系统复杂而多样,有杂交鲤、锦鲫、黄河鳖、杂草、灌木等,关于以上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能进行呼吸 B.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杂交鲤、锦鲫、黄河鳖、杂草、灌木等生物都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杂草、灌木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而杂交鲤、锦鲫、黄河鳖属于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2.(2024·梅州质检)显微镜的诞生打开了我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大门。以下关于单目显微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转动①可转换物镜B.对光成功时可从④中看到明亮的视野C.为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⑤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遮光器和③C【解析】图中①是转换器、②是载物台、③是反光镜、④是目镜、⑤是粗准焦螺旋、⑥是细准焦螺旋。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为①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多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A正确。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B正确。⑥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为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⑥细准焦螺旋,C错误。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遮光器和③反光镜,D正确。3.(2024·广东质检)小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清水代替了生理盐水,观察时发现很多细胞破裂,推测原因之一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缺少( )A.细胞膜 B.线粒体C.叶绿体 D.细胞壁D【解析】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清水代替生理盐水,细胞会因为渗透作用而吸水涨破,故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因此,小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清水代替了生理盐水,观察时发现很多细胞破裂,推测原因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缺少细胞壁。4.(2023·江门期中)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物像由图甲转换为图乙,使物像更清晰的正确操作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选用大光圈C.调节粗准焦螺旋 D.选用小光圈A【解析】图甲中已能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物像由图甲转变为图乙,为使观察到的细胞由模糊变清晰,正确操作应是调节细准焦螺旋;光圈是用来调节光强弱的。5.(2024·广东学业考)如图是显微镜下的番茄果肉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起保护作用B.②中存在遗传物质C.物镜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多D.要观察左下方细胞,玻片向左下方移动C【解析】①为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正确。②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C错误。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观察时,若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正确。6.(2024·揭阳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连续进行分裂3次,得到的细胞数是8B.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最明显D.细胞分化的结果可以使细胞种类增多B【解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连续进行分裂3次,得到的细胞数是2×2×2=8,A正确。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而不是植物细胞,B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C正确。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细胞分化的结果可以使细胞种类增多,D正确。7.(2024·惠州质检)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醒狮表演是春节常见的民俗活动之一。题图漫画是佛山醒狮,设计原型是狮子。下列组织属于狮子的是( )A.薄壁组织 B.输导组织C.保护组织 D.神经组织D【解析】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选项中,薄壁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狮子是动物,选项中的神经组织是动物组织。8.“草长莺飞二月天”,下列关于青草和黄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草和黄莺的细胞分裂过程是完全一样的B.青草和黄莺的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均不发生改变C.青草发育的起点是种子,黄莺发育的起点是鸟卵D.黄莺和青草的细胞中均有叶绿体B【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为: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复制后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植物细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所以,青草和黄莺的细胞分裂过程不完全一样,A错误。细胞分裂的准备期间,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经过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所以青草和黄莺的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均不发生改变,B正确。青草和黄莺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C错误。黄莺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青草的细胞中有些具有叶绿体,D错误。9.如图为菜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所示的结构是子叶,共有两片B.③所示的结构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C.④所示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D.新植物的幼体由①②③④所示的结构组成A【解析】④所示的结构是子叶,共有两片,①所示的结构是胚芽,A错误;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将来发育成根,B正确;④所示的结构是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C正确;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由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组成,D正确。10.(2024·惠州质检)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几种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1是蕨类植物,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B.通过植物1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C.3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D.4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A【解析】题图四种植物中,1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错误、B正确;3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没有根、茎和叶的分化,细胞内有杯状的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C正确;4银杏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D正确。11.下列关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水母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B.蛔虫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C.水螅体表的刺细胞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D.虾和沙蚕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的附肢分节D【解析】水母属于刺胞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两类动物均有口无肛门,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由口排出,A正确;蛔虫属于线虫动物,其身体通常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B正确;水螅属于刺胞动物,体表的刺细胞是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C正确;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身体的附肢也分节;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但是没有分节的附肢,D错误。12.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中,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们遇到危险时会利用刺细胞来保护自己,下列哪种动物的身体结构与桃花水母最相似,它们属于什么动物( )A.海蜇 刺胞动物B.涡虫 扁形动物C.秀丽隐杆线虫 刺胞动物D.沙蚕 环节动物A【解析】桃花水母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刺胞动物。选项中海蜇属于刺胞动物,与桃花水母最相似。而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虫动物,沙蚕属于环节动物。13.以下有关虎鲸和海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虎鲸是海洋鱼类,用鳃呼吸B.虎鲸和海鸥都是恒温动物C.海鸥的气囊能辅助肺呼吸D.虎鲸和海鸥都属于脊椎动物A【解析】虎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属于脊椎动物。海鸥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可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属于脊椎动物。14.关于各类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B.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C.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D.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C【解析】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能保护身体,同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A错误。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幼仔的成活率,B错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它们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正确。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2023·惠州期末)我国湖南汨罗长乐被称为“甜酒小镇”,这里的甜酒使用传承千年的古法手工酿制。经过浸米、上甄、解淘、拌曲等数道传统严谨工艺流程酿出的长乐甜酒,闻之馥郁芬芳,食之唇齿留香。请回答15、16题。15.制作甜酒要加入酒曲,酒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霉菌 B.酵母菌C.乳酸菌 D.醋酸菌B【解析】酿酒时要用到酒曲,酒曲中含有霉菌和酵母菌,霉菌首先将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让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制作甜酒要加入酒曲,酒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酵母菌。16.下列关于制作甜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用具都必须是清洁和干净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密封的目的是提供有氧环境C.制作过程少打开容器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和杂菌污染D.冬天保温的目的是为酒精发酵提供适宜温度B【解析】杂菌的污染会导致食品腐败,因此所有用具都必须是清洁和干净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密封的目的是提供无氧环境, B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因此制作过程少打开容器,能提供无氧环境,也减少了空气中其他杂菌的进入,以免造成污染,C正确;酵母菌等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酒精的发酵离不开酵母菌,因此冬天保温的目的是为酒精发酵提供适宜温度,D正确。17.(2024·岳阳质检)小唐对细菌、真菌、病毒作了列表比较,有同学对其表格进行了解读,不合理的是( )类别 X Y Z真菌 有 无 有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 有病毒 无 无 有A.X为细胞核 B.Y可能是叶绿体C.Z一定是蛋白质 D.Z可能是遗传物质C【解析】本题考查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分类。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X为细胞核,A正确。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异养生物,细胞内都不含叶绿体,因此Y可能是叶绿体,B正确。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菌和真菌也都含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因此Z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遗传物质,C错误,D正确。18.某同学周末经常帮妈妈做馒头、制酸奶、腌泡菜等,下面是她的几点认知,你不认同的是( )A.发面的时候不能用开水化开酵母B.做酸奶之前要将器皿加热煮沸C.腌制泡菜要将坛子密封D.三种食品都利用了细菌发酵D【解析】发面需要用酵母菌,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发面的时候不能用开水化开酵母;做酸奶之前要将器皿加热煮沸,目的是杀灭杂菌;腌制泡菜需要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发酵需要无氧的条件,所以腌制泡菜要将坛子密封;做馒头需要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属于真菌,制酸奶、腌泡菜需要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属于细菌。19.微生物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下列有关图中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主要区别是①无成形的细胞核B.①和②都属于原核生物C.②是一种真菌,真菌都是多细胞个体D.③的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解析】①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如②青霉)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B错误。②青霉是多细胞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C错误。③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D错误。2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利用和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B.利用转基因技术培养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C.利用病毒能制成疫苗D.青霉能产生抗生素用来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A【解析】细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而使其患病,A错误。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生产出胰岛素,B正确。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利用病毒能制成疫苗,C正确。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D正确。21.(2023·江门期中)图1为岭南佳果龙眼的果实和叶片,龙眼在分类上属于图2 ①~④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D【解析】结合图1和图2可知,植物分为①孢子植物和X种子植物,X种子植物又分为②裸子植物和Y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③单子叶植物和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叶脉,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叶脉。龙眼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由图示可知,龙眼的叶片是网状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故龙眼在分类上属于图2 ①~④中的④。22.(2023·深圳期末)下列几种岭南佳果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植物名称分类等级 砂糖橘 荔枝 龙眼 三华李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目 芸香目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 蔷薇目科 芸香科 无患子科 无患子科 蔷薇科属 柑橘属 荔枝属 龙眼属 李属A.砂糖橘和荔枝 B.荔枝和龙眼C.龙眼和三华李 D.砂糖橘和三华李B【解析】分类单位越低,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从表格中可知,龙眼和荔枝都属于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所以荔枝和龙眼的亲缘关系最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3分。23.(5分)(2023·中山期末)图中,A为一个细胞,B1~B4为四种人体组织,①②是两种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1)人体的发育是从A_______开始的,该细胞与黑藻叶片细胞相比,不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2)过程①表示细胞的_____,就是每次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3)过程②表示细胞的_____,能形成不同组织。受精卵叶绿体分裂相同分化【解析】(1)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人体发育的开始。动物的细胞内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只有线粒体。黑藻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受精卵与黑藻叶片细胞相比,不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2)A细胞经过①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核中,因此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3)B细胞经过②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24.(6分)阅读下列资料,结合以下五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生物圈中,一般把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的,还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即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无论是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还是从人体的体表到体内,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体的消化道里就“住着”大肠杆菌,它是来帮助我们消化的,酒、酸奶、酱油、醋、面包等食品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而我们平时吃的美味爽口的菇类,就属于真菌类;其实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提供给人类作为治疗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等。(1)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中都没有_______,因此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2)图中五种微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______(填字母)。(3)大肠杆菌的结构如图A,①是_____。(4)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的临时装片时,可以看到气生菌丝的顶端着生有成串的④______,其形似扫帚,在生物D蘑菇的菌褶内也能产生这种结构。(5)生物E是一种病毒,一般由⑥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⑤_________组成。叶绿体A、BDNA孢子蛋白质遗传物质【解析】图中A是大肠杆菌,B是酵母菌,C是青霉,D是蘑菇,E是病毒;①是DNA集中区域,②是细胞核,③是气生菌丝,④是孢子,⑤是遗传物质,⑥是蛋白质。细菌是单细胞生物。(1)细菌、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2)A是大肠杆菌,B是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3)大肠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4)青霉是多细胞生物,在青霉气生菌丝的顶端,生有青绿色的孢子。(5)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5.(6分)如图是使用双目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有关实验操作。请回答问题。(1)图甲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步骤b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步骤c的正确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盐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2)图丙是显微镜的两个物镜和观察到的物像,如果由视野C到视野D,应先向___方移动装片,将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调节图乙中的[④]_______,使图丙中镜头__(填字母)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图乙中的___(填序号)使物像更清晰。左转换器B③【解析】(1)图甲中,步骤b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步骤c是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丙中C的物像偏左,向左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转动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B,对准通光孔,物像会放大,但可能会模糊,然后再调节图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26.(6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多,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图一中甲和乙分别表示常见的生物,图二是对甲分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将图一中生物分成甲和乙两类,分类的等级是___。(2)图一所示生物中,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生物是_________(填字母)。界E、F、H(3)图一中动物A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呼吸。(4)在图二的分类图解中,填写图一中对应生物的字母:②__;④__。(5)据图二的分析,可以看出螳螂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螳螂和青蛙的共同特征___。鳃DB多【解析】图中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螳螂属于节肢动物,D蜂鸟属于鸟类,E肾蕨属于蕨类植物,F水绵属于藻类,G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H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I油松属于裸子植物。(1)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某同学将图一中生物分成甲动物界和乙植物界两类,分类的等级是界。(2)图一所示生物中,E肾蕨、F水绵、H葫芦藓用孢子繁殖后代。(3)图一中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4)恒温动物根据生殖方式不同将动物分为卵生和胎生,卵生的是鸟类,胎生的是哺乳类,因此②是蜂鸟;根据身体是否分节,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分节的,如蚯蚓,一类是身体不分节的,因此④是蚯蚓。(5)分类单位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螳螂和蚯蚓都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属于脊椎动物,因此,螳螂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螳螂和青蛙的共同特征多。(共40张PPT)期中素养测评卷(第一单元)(40分钟 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蜗牛受到惊吓后,会迅速将身体缩回壳内,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生活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生长和繁殖C【解析】蜗牛受到惊吓后,会迅速将身体缩回壳内,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2.(2023·汕尾质检)某校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若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A.④和⑥ B.③和⑤C.②和③ D.①和④D【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③④⑥是目镜,①②⑤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是镜头①和④,D符合题意。3.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正放的“ ”字,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为( )B【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字,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B符合题意。4.(2024·滨州学业考)如图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器具和物像。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目镜和物镜,图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③和④B.可用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C.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解析】遮光器可以调节光圈大小,光圈越大,透光量越大,视野越亮;反光镜有两面,其中凹面镜能聚光,反射的光线更强。故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④反光镜,A正确。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可用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C正确。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5.(2023 茂名质检)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使西瓜叶肉细胞呈现绿色和果肉细胞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图中的( )A.①⑥ B.①④C.⑥④ D.④⑤C【解析】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膜,④是液泡,⑤是细胞核,⑥是叶绿体,分析可知,西瓜叶肉细胞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肉中含有⑥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主要是叶绿素;果肉细胞呈现红色是由于细胞的④液泡中含有花青素,C符合题意。6.显微镜和放大镜是观察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下列生物实验中工具的选择,错误的是( )A.在观察葫芦藓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茎和叶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B.在观察肾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孢子囊群和孢子C.在观察衣藻、水绵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D.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菜豆种子的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B【解析】观察肾蕨时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囊群和孢子。7.(2023·广州质检)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质 D.细胞核D【解析】植物细胞的不同结构功能不同。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D符合题意。(2023·深圳质检)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发现细胞中含有8对染色体,1个洋葱根尖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4个新细胞。根据以上信息回答8~10题。8.1个洋葱根尖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4个新细胞,则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A.2对 B.4对C.8对 D.16对C【解析】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可见,1个洋葱根尖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4个新细胞,则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还是8对,故C正确。9.如图是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D【解析】植物细胞分裂时,①遗传物质首先复制,③细胞核先由1个分成2个,随后④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1个细胞核,②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1个细胞就分裂成2个细胞,故D正确。10.洋葱的长大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细胞分裂时最先由1个分成2个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C.细胞核 D.线粒体C【解析】洋葱细胞分裂时最先由1个分成2个的结构是细胞核,故C正确。11.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当皮肤被划破时人会感到疼,有时候会出血。这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①上皮组织 ②神经组织③肌肉组织 ④结缔组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解析】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①上皮组织构成,起保护作用,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②神经组织,血液属于④结缔组织;故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①②④,C正确。12.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B【解析】鸡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动物体,属于个体层次,A不符合题意。叶子是由多种组织[保护组织(表皮)、薄壁组织(叶肉)、输导组织(叶脉)]等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器官,B符合题意。血细胞和精子都属于细胞层次,C、D不符合题意。13.下列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B.西瓜籽属于组织C.西瓜皮属于器官D.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A【解析】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西瓜籽是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西瓜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14.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的培养效果,实验设计如下。下列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的体积/mL 营养液的温度/℃ 草履虫的数量/只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 25 2乙组 牛奶营养液 300 10 2A.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B.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C.统一用稻草浸出液D.营养液体积统一为500 mLC【解析】分析可知,两组的温度应该一样,并且是适宜温度25 ℃,A不符合题意。每组2只草履虫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没有科学性,所以草履虫数量每组改为20只较合理,B不符合题意。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此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营养液的种类,其他条件应该都一样,因此除甲组用稻草浸出液,乙组用牛奶营养液外,温度、草履虫的数量等应该都一样,营养液体积统一为500毫升,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15.(2023·汕头质检)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以下对疟原虫描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B.疟原虫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内部结构C.疟原虫与草履虫一样,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疟原虫会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解析】疟原虫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所以疟原虫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A正确。疟原虫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内部结构,B正确。疟原虫与草履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C正确。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不能进行细胞分化,D错误。16.关于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镊子撕取口腔上皮细胞B.用镊子将盖玻片直接平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C.滴加碘液后细胞核染色较深D.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右侧细胞移到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C【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用无菌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刮几下,A错误;正确盖片的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染成深色,所以用碘液染色,细胞核染色较深,C正确;显微镜下成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向右移动装片可使视野中右侧的细胞移到中央,D错误。17.从婴儿到成年,我们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B.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C.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与细胞核同时分成两个D.人体某些细胞能通过分裂、分化形成机械组织A【解析】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细胞一样,故B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相等的两份,故C错误;机械组织是植物的组织,人体不能产生机械组织,所以D错误。18.当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变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视野就会越暗,反之,视野越亮。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19.从受精卵发育成鱼,图中省略号代表的过程不包含(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生长C.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无限增殖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鱼,要首先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一步形成各种器官、系统,进而发育成鱼。20.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蕴含着许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枫叶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B.使枫叶变红的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C.枫叶和红花都是组织D.光是影响秋天枫叶变红的决定性因素B【解析】枫叶的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使枫叶变红的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枫叶和红花都是器官;影响秋天枫叶变红的决定性因素是温度。2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对麻雀的整体性描述。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A.② B.①C.③ D.④A【解析】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心脏四个腔的壁主要是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使得心脏能有节律地跳动。内外布满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因此心脏是由这几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器官。22.继克隆羊多莉诞生之后,各种各样的克隆动物相继问世。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说明了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B.说明了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克隆动物与供核个体的性状最相似D.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器官移植B【解析】在克隆技术中,由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里面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的生物,性状和提供细胞核的动物几乎一样,说明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克隆为器官移植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将人的器官及免疫系统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如猪),长出人的乳房、耳朵、肝脏、心脏、皮肤等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而提高成活率;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但是克隆的过程没有证明这一结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3分。23.(6分)下图分别为显微镜构造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的显微镜结构中,④是_____,⑦是_______,若观察时周围环境的光线较强,应选用⑦的_______(填“平面镜”或“凹面镜”)。(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类似于图2中的___(填“甲”或“乙”)。(3)两种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图乙中没有结构③,你认为该结构最可能是_______。目镜反光镜平面镜乙线粒体叶绿体【解析】(1)观图可知:①是转换器,④是目镜,⑦是反光镜。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类似图2中的乙。(3)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植物体的绿色细胞中还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所以③最可能是叶绿体。24.(5分)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南宋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和生命活动规律。(2)“红杏出墙”是杏树的部分枝条受到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3)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后,里面的种子会长成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杏树具有能_____和_____的特征。(4)杏树在生长过程中会落叶,从生物的特征来看,落叶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现象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繁殖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解析】(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4)杏树在生长过程中会落叶,落叶会带走部分废物,因此从生物的特征来看,落叶主要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5.(6分)探寻植物细胞之旅。周末,生物学兴趣小组参观了某蔬菜大棚,在大棚中看到了番茄、黄瓜和洋葱等蔬菜,他们选择部分材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图一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为了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进行D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DB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2)小华利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往_______移动,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为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二中的[②]___________。活动二: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并制作细胞模型(3)如图为小华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简图,请指出图中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华课后制作了细胞模型,她在塑料薄膜上扎了一些细眼,可模拟细胞膜______________的功能。右上方细准焦螺旋图中标注的细胞壁应为细胞膜,细胞壁未标出控制物质进出【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图二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镜、④反光镜。(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A滴、撕、C展、D盖、B染。故正确的顺序是ACDB。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小华视野中的细胞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能够精细调焦,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3)细胞壁应为细胞膜,细胞壁未标出。(4)在塑料薄膜上扎了一些细眼,可以使一些细小的物体进入模型内,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6.(6分)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1)图一中D是_______,它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并储存能量。(2)图二中①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_____,④过程表示细胞的_____。(3)我们喜欢吃的西瓜在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它与图二的__(填字母)表示的结构层次一致,高等动物和人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是图二中的__(填字母)。叶绿体分裂分化器官AB【解析】图一中的分别为A组织、B器官、C细胞核、D叶绿体、①导管、②木本植物茎;图二中的分别为①②③细胞分裂、④细胞分化、A器官、B系统、C人体。(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D是叶绿体,它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并储存能量。(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所以图二中①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④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3)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我们喜欢吃的西瓜在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它与图二的A表示的结构层次一致,都属于器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高等动物和人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是图二中的B系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素养测评卷(第一单元).pptx 期末素养测评卷(提升卷)(第一、二单元).pptx 期末素养测评卷(达标卷)(第一、二单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