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目标】
◆明确认识的含义和分类,理解实践的科学内涵,明确实践的特点,能够区分现实生活中实践的不同类型。
◆阐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认识的表现形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的含义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注意:①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有正误之分。
②区别: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2)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地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区别于主观精神活动≠主观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
知识补充: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基本形式:
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判断:下面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哪些不是?为什么?
1.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 ×
2.改革开放 √
3.学生听课 ×
4.教师上课 √
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
6.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3)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B.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性)
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毛泽东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③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毛泽东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主观题答题模板: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易错易混
答案:错误。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答案:错误。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科学实验是为了获得感性认识。
答案:错误。解析:科学实验是为了获得理性认识,更好的改造世界。
易错易混
4.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答案:错误。解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以,有的经验是可靠的,并不是都需要亲身实践。
5.获得真理性认识是一切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错误。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答案:错误。解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
易错易混
8.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错误。解析: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不一定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9.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实践活动。
答案:错误。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
10.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错误。解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框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D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贯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B.感性认识是主观的,理性认识是客观的
C.理性认识是有用的,感性认识是无用的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