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1课时学习目标:1.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结合实例,分析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学习重点: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①________℃。2.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②_________ (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③_________等温室气体。3.影响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探究活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材料一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为什么?(3)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5)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 评价提升(评价、完善):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暖现状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 ℃原因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_________,使大气中的_________增多,_________增强危害 ①生态系统的调整,____________减少;②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________上升,沿海低地、沿海城市、岛国将被_____,造成土地______,________作用加剧,陆地污水排放受阻等;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措施 加强立法,严格控制__________排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_____合作;提高能源_______;采用清洁能源、____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热带雨林;发展二氧化碳固定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等达标拓展(检测、拓展)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3)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毁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2课时学习目标:1.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结合实例,分析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学习重点: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二、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⑧____%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受紫外线杀伤,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2.破坏现状(1)地球臭氧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2)⑨______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空洞。3.危害(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⑩______,影响人类的健康,使白内障、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 __________。三、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1)污染源: _____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2)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烟尘、一氧化碳、 _________和铅等。2.酸雨(1)定义:pH值小于 ____的降水。(2)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 ______,从而使降水呈现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而成。(3)危害(4)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我国 ________地区。合作探究(对学、群学)探究点二 臭氧层的破坏和酸雨探究活动 读材料及下图,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该群岛属于乌斯怀亚市,在印第安语中,它的意思是“观赏落日的海湾”,它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白天上班时间也缩短了两小时。 材料二 漫画——“雨”中垂钓危害类型 表现危害生态环境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它可以毁坏_____,还能使_____酸化损害基础设施 酸雨腐蚀_______、塑料和金属设施危害农业生产 酸雨会使_____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______引起国际纠纷 由于酸雨可以借助风力远距离移动,因此常常引起_________(1)材料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带来哪些危害?有何应对措施?(2)材料二揭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该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该环境问题?评价提升: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2.酸雨(1)酸雨的形成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工厂排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如下图所示:(2)酸雨的危害达标拓展(检测、拓展)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A.贵阳、河南 B.山东、河南C.上海、重庆 D.上海、山东(2)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3)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流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习目标: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2.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了解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4. 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学习重点:1.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 可持续发展思想如何付之于行动。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_____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但已有了__________,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_____________,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 __________________。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 ___________已相当严重,成为威胁人们_______和________的重大问题,并且影响了__________的顺利发展。(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纲领,明确提出了走_____________的道路。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要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不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合作探究(对学、群学)探究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探究活动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①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荒凉。②后来人们学会了开凿深井,加上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资源,荒凉的土地有了生机。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又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农业由此发达了,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兴旺起来了。③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地区却因为人口膨胀,河水出现污染,水源严重不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居民纷纷外迁。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④这里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家园又变得美丽了!(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哪个阶段?(2)图中四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3)②与③的环境问题有何不同?(4)有位哲学家说道:“当人类砍倒第一颗树时,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探究点二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作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庄严承诺。1994年3月2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材料二 关于鱼类的漫画。材料三 中国著名球星姚明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席由美国野生救援协会组织的“护鲨行动从我做起”活动时,在宣言中郑重地声明: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们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时代在发展,面对金钱动力和口腹之欲,我们应该反省。(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一说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材料二中,图1、图2各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3)姚明的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评价提升(评价、完善):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要满足_____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共有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达标拓展(检测、拓展)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 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1~12题。1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明年无兽。” ②历朝历代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13.猪肉价格的变动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读图,下列养猪场的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7年1月~2008年9月我国猪肉进口数量与价格图A.为了满足人们爱吃瘦肉的习惯,在饲料中加入瘦 肉精B.缩短猪的出栏上市时间,给猪吃催生素C.利用农村的菜叶、剩饭、粗粮养猪,并在猪圈旁建沼气池D.加大猪的养殖规模,把部分耕地让出来种草养猪1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河伯娶亲”。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材料二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材料三 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漳河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 )(4分)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C.天命不可违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_____________。(4分)(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_______,为什么?(8分)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内容及转变观念的重要性。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及消费观。3.理解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重点:1. 结合图表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 结合案例和实际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自主学习(独学、质疑)转变观念1.发展观(1)传统发展观:发展就是 ,国民生产总值(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人的 的提高、 的改善、科学技术的等。2.资源观(1)传统资源观:资源是 的,资源的价格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 的反映。可持续发展资源观: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 ,并在经济系统中加以核算。3.环境观(1)传统环境观:忽略 的价值。(2)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 ,杜绝浪费,减轻 压力。4.伦理道德观(1)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约束。可持续发展道德观:人类不是 的中心,而是自然界 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 与 的关系。5.消费观(1)传统消费观:鼓励 ,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短缺、 和生态破环现象。(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生产时尽量少 、 多 ,在消费时尽可能多 、少 。二.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国家的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2.市场行为:(1)主体: 。(2)环境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 。3.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 。三、加强国际合作1.目的:建立真正的 关系。2.原则:保护地球遵循“ ”责任原则。合作探究(对学、群学)1.有人建议焚烧处理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对已散落在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现有的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 评价提升(评价、完善):一.转变观念内容观念的转变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列表比较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观念 传统观点 可持续发展观点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全面发展资源观 资源无限 重新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环境观 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价值 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节能减排伦理道德观 只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还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消费观 鼓励消费、刺激生产 生产少投入多产出,消费多利用少排放二.调整行为政府调整行为市场调整行为公众调整行为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小结:达标拓展(检测、拓展)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使用再生纸 ②垃圾分类回收 ③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下列几种经济模式中,正确的是( )A.追求利润——盲目发展——损害环境B.先发展——后治理——再积累C.先积累——后发展——再治理D.边发展——边积累——边治理3.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洁生产是指对污染物的及时处理B.清洁生产是指使用清洁能源C.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保持清洁D.清洁生产是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清洁的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2题。4.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5.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海南省 B.四川省C.广东省 D.河南省5、英国一对情侣于2009年5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上旬结束了长达297天、行程7万多千米、途经18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之旅。他们没有乘坐飞机,选择了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用行动证明环球旅行与环保可以兼得。据统计,两人一共乘坐了112次汽车、61次火车、18次船、骑了6次自行车、2次摩托车,甚至还骑过一次大象。两人这次环球旅行共产生不到3 000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乘坐飞机旅行会多排放6倍。(1)这对英国情侣的环球旅行(双选)( )A.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B.体现了市场行为的调整C.属于公众行为的调整D.体现了全球合作(2)这对英国情侣的旅行给你的启示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你的具体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1课时自主学习:0.3~0.6 矿物燃料 二氧化碳 冰川消融 洪涝灾害 盐渍化 厄尔尼诺合作探究:答案 (1)呈上升趋势。 原因:一是随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消耗减少。(2)呈上升趋势。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全球气候变暖。(4)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5)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评价提升:砍伐森林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生物多样性 海平面 淹没 盐渍化 风暴潮温室气体 国际 利用率 新达标拓展:D D A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1课时自主学习:99 南极 增强 生长繁殖 燃煤 氮氧化物 5.6 硫酸 酸化 酸化 长江以南合作探究:答案 (1)臭氧层的破坏。 ( http: / / www.21cnjy.com )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加,使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2)酸雨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酸雨能毁坏森林,使湖水和土壤酸化,还能腐蚀建筑物、名胜古迹、塑料和金属设施等。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发展脱硫新技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加大环保力度等。评价提升:白内障 全球变暖 硫氧 氮氧 5.6 森林 湖水 建筑物 土壤 减产 国际纠纷达标拓展:C C A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一 1敬畏2 不协调 科学的萌芽3 征服自然 自然的主宰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二 1 环境问题 生命 安全 经济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2 当代人发展的需求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3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探究点一(1)①——史前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2)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可持续发展。(3)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扩展到全球。(4)当人类开始砍倒第一棵树时,说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但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开发自然,忽略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自然资源的数量急剧下降,可再生资源失去了再生能力,但是人类仍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就消失了,失去了生存环境,人类文明也就消失了。探究点二 (1)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标。(2)图1反映老汉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小孩的担心还可以看出来这种做法也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3)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达标拓展(检测、拓展)1.B 2.C 3.D 4.A 5.C6.解析: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全面,处于崇拜自然的阶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征服自然”是人力战胜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充分调动人与自然的双重积极性,具有和谐发展的思想。(1)人类崇拜自然,人类相对较为被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适应自然环境 (2)B (3)人定胜天 (4)三 思格斯较为科学地认识到人地关系应该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具有因地制宜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主学习:一、1.(1)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和谐 精神修养 进步2.(1)无限的 劳动 (2)自然界 价值3.(1)自然环境 (2)损失 环境4.(1)规范 (2)自然界 食物链 和谐 平衡5.(1)消费 环境污染 (2)投入 产出 利用 排放二、1.管理2.企业 企业行为 清洁生产3.大三、1.全球伙伴2.共同但有区别合作探究答案:不可行。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烟尘,而且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筛选出土壤中的地膜碎片,进行回收再利用。达标拓展选择题答案:D答案:D答案:D4~5 解析: 第1题,循环经济提倡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答案: 4.C 5.D二、综合题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这对英国情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行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此观念下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属于对公众行为的调整。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公众的参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非常必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体做法有很多,要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生物和谐共存等。答案 (1)AC(2)公众的参与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非常必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选购环保产品、适度消费、节约利用资源、参与环保行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等。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消费观转变观念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调整行为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