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特点。2.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学习重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一、世界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①_____________。2.增长速度的变化(1)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②_____。(2)工业革命出现后:③_____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④_____________的局面。(3)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⑤_______国家和⑥_______的人口进入⑦_________阶段。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⑧_______________的变化。2.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高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死亡、低增长”到“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1)“高高低”模式a.特点: ____出生率、 ____死亡率、 ____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 ______。b.时间:工业革命前。c.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 条件落后d.分布:目前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2)过渡模式(3)“三低”模式a.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原因:生产力 __________,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较晚的婚育年龄等。c.分布地区:多数 _____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探究点一 世界人口增长探究活动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是哪一阶段?人口增长慢的原因是什么?(2)世界人口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3)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4)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探究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探究活动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C.上海 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C.③ D.④ 评价提升(评价、完善):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特点及原因人口增长的特点 时间 内容持续性 整个人类发展史 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_________阶段性 18世纪中叶以前 特点 人口增长比较_____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 特点 人口_________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 特点 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原因 广大______国家和_______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图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的规律性,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高高低”模式,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过渡模式,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变动特点 分布 代表国家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模式 ___ ___ ___ 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前。目前,少数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属于该增长模式 少数原始部落过渡模式 高增长阶段 ________ ____ 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__________。目前广大___________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增长下降阶段 ________ ________ ____ 20世纪前半叶的__________。目前有些______国家也已进入该阶段 印度、土耳其、阿根廷“三低”模式 ____ ____ ____ 多数_________ 西欧国家达标拓展(检测、拓展)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1.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B.公元1770年到1950年C.1950年到2003年D.2003年到2011年2.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C.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D.低出生、低死亡、负增长下面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C.丙—③ D.丁—④4.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6.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地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世界 24 9 15A国 9 11B国 15 6 9C国 37 6 31(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并将A、B、C填入自然增长率距平图中。(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______。(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处于____________阶段。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2.认识不同地区人口问题的差异。学习重点:不同地区人口问题的差异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原因:世界各国①____________不同。2.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差异(1)1750~1940年a.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生率和死亡率②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变化。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生率较③___,死亡率④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趋⑤___。(2)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大大⑥______发达国家和地区。(3)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95%来源于⑦_______国家和地区。3.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差异大洲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欧洲 北美 大洋洲 整个世界人口增长 ⑧____ ⑨____ 差异显著增长模式 ⑩______ 低低低 ____合作探究(对学、群学)探究一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1)1950~1955年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个大洲?(2)1990~1995年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个大洲?(3)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4)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5)目前,两类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有何不同? 探究点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球人口增长预测示意图 材料二 不同增长阶段的人口金字塔图(1)目前,新生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哪个?原因是什么?该大洲在人口问题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2)目前,新生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哪个?该地区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3)材料二图中,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哪一幅图?该图所代表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4)材料二图中,老年人口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哪一幅图?该图所代表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评价提升(评价、完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原因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代表大洲 _____、北美洲、大洋洲 亚洲、_____、拉丁美洲典型国家 俄罗斯、德国 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二战后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人口增长______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人口增长____,新增人口占世界新增人口的80%以上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险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要求提高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今后变化趋势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人口还会逐渐_____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_____达标拓展(检测、拓展)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据此完成1~2题。1.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 )A.a B.b C.c D.f2.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3.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材料二 见下图。(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材料二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第二节《人口迁移》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2.结合实例,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学习重点: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①_________之外,改变其②______的行为。2.类型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③_______。(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④_____迁移活动,如欧洲人向⑤_____移民,⑥_________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⑦_____,亚洲的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移民等。4.国内人口迁移(1)不同时期的表现a.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 __________、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c.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d.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 _____,主要表现为从 _______地区向 _____地区迁移。(2)重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从 _____向 _____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合作探究(对学、群学)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判断和原因探究活动 读“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是什么?(2)从图中看出,人口主要迁入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试分析其原因。(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提升(评价、完善):达标拓展(检测、拓展)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米以上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2~3题。2.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3.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C.北美洲 D.亚洲第二节《人口迁移》第2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 _____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 _____区。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 _____和移民戍边等。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 _____、种族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5.其他因素:人们的 ____________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_____。合作探究(对学、群学)思维活动1.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材料三 1947年英属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材料四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评价提升(评价、完善):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方,既受特定环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因素 影响 举例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_________。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那些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______ 我国历史上的贫困农民“闯关东”、“走西口”;我国现代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政治因素 _________和流亡国外即属此类,_____、移民戍边也属此类 1972年乌干达亚裔居民被迫迁往英国;巴勒斯坦人沦为国际难民迁居国外;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社会文化因素 _____、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_____________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因连年水灾使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美国;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其他因素 人们的_____和生理因素对人口迁移也起一定作用 少小离家,落叶归根;男性比女性更具有迁移动力,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达标拓展(检测、拓展)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1)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2)2010年3月以来,利比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学习重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自主学习(独学、质疑)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①______________(又称环境人口容量)。2.影响因素:主要有②_________、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③_____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⑥_____、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条件⑦ 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⑧ 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⑨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⑩_____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及自然资源的 _____和质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 ______________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 _____。(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 _________,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 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 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 区人口容量 3.特性:具有 ________。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 _____________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 _____消费。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探究点一 环境承载力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人均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类应如何做?评价提升(评价、完善):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因素 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 ___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___;资源越贫乏,环境承载力越___科技水平 ___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____;科技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___经济发达程度 ___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____;经济越落后,环境承载力越____人口受教育水平 ___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___;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___对外开放程度 ___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承载力越___;地区越封闭,环境承载力越___消费水平 ___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___;消费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___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维持抚养的_____人口数量 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考查角度 主要是从自然资源(淡水、土地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从自然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等角度确定的合理人口规模“生存”和“发展”的差异 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_____”,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 较好地体现了人口在“_____”层面上的意义。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人口数量多少 多;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的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值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 少;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来估算未来某一时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达标拓展(检测、拓展)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读图,回答2~3题。2.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C.丙区域 D.丁区域3.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C.丁乙甲丙 D.丙乙丁甲4.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水平5.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是(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实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D.大力提倡高消费观念6.读“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第1课时自主学习人口不断增长 缓慢 欧美 人口持续增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亚非拉 大洋洲 快速增长 出生率和死亡率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高 高 低 缓慢 医疗卫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度发达 发达合作探究答案 (1)产业革命前。 生产力水平低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上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的影响,人口营养不足及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的死亡率较高,因此自然增长率低。(2)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现代增长最快。(3)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体现了人口的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解析 本题组考查的是学生基本读图能力以及对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基础知识的理解。第(1)题,读图时注意,图中横坐标的截点是不等距的。由图可知1950年以后人口增长最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数量的变动原因是多方面的,受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机制、国家政策、生育观念以及人口自身增长规律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第(2)题,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变化,都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也深受各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答案 (1)B (2)B评价提升高高低高 急剧下降 增长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下降较快 缓慢下降 下降 发达国家 发展中 低 低 很低 发达国家达标拓展D A B C A(1)-2 略(填图从左到右依次为A B C)(2)韩国 (3)增长下降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第2课时自主学习工业化进程 较低 高 下降 高 超过 发展中 快 慢 过渡 过渡合作探究答案 (1)亚洲、欧洲。(2)非洲、欧洲。(3)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4)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5)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进入“三低”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属于过渡模式。答案 (1)亚洲。 原因: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等。 措施:计划生育。(2)大洋洲。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等。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3)图甲。 该图所代表的国家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过大。(4)图丙。 该图所代表的国家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缓慢。评价提升欧洲 非洲 低 缓慢 高 快 减少 降低达标拓展1.A 2.C 3.(1)人口数量不断增大。 这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等。 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印度 计划生育(3)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与本国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年龄结构相适应。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本国的人口结构做好产业升级等工作。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定距离 定居地 旧大陆 跨洲 美洲 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黑人 美洲 外籍工人 国际难民 优秀人才 安史之乱 河北、山东 东北地区 河南 新疆、甘肃 加大 欠发达 发达 乡村 城市合作探究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一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答案 (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资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 (2)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区。 (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边境贸易的发展。达标拓展C C D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第2课时自主学习经济 迁入 战争 宗教 心理和生理 距离合作探究答案 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工业众多,气候阴冷潮湿,环境污染严重;南部“阳光地带”气候适宜,环境优美。评价提升答案 (1)材料一——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战争(政治)因素,材料三——宗教(社会文化)因素,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2)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等。主要因素 迁入区 驱逐出境 战争 宗教 灾难性的变化 心理达标拓展C D A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自主学习最大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 土地 土地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生产力 粮食资源 健康合理 物质生活质量 适宜数量 资源 供给能力 降低 利用效率 降低 相对性 计划生育政策 适度合作探究答案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3)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4)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答案 (1)材料一中的“16 ( http: / / www.21cnjy.com )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一般要小于环境承载力。(3)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应提倡适度消费。达标拓展:CDBDD答案 (1)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呈下降的趋势。(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