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达标测试卷)-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达标测试卷)-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达标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郑和,中国明代航海家,曾七下西洋,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西洋”指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时没有经过(  )
A.亚洲西部地区 B.非洲
C.亚洲东南部地区 D.北美洲
右图为联合国徽章,图案是在橄榄枝包围下的南纬60°以北的北极俯视世界地图,象征着世界和平。读图,完成3~4题。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
4.下列关于大洲和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北冰洋是纬度最低的大洋
C.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D.北美洲和非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某生物学家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的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蚯蚓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B.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C.位于板块断裂错动地带 D.大型工程建设
7.关于这种蚯蚓的分布现象,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蚯蚓能穿越海洋 B.蚯蚓不能穿越陆地
C.大陆漂移 D.蚯蚓分布范围窄
8.某部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的纪录片,展现了中国各地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下列图片为该纪录片中的镜头,其中地形类型属于平原的是(  )
读部分世界地形之最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世界之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②——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C.③——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D.④——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10.甲位于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被称作(  )
A.大陆 B.岛屿
C.半岛 D.大洲
2023年,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卓奥友峰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找到了鲨鱼化石,这将为人们了解三叠纪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更多信息。读青藏高原地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鲨鱼化石,说明(  )
A.鲨鱼曾经生活在陆地 B.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海洋
C.填海造陆形成该高原 D.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12.能够解释青藏高原存在鲨鱼化石的词语是(  )
A.精卫填海 B.沧海一粟
C.沧海桑田 D.翻江倒海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20时33分,智利北部发生6.6级地震。右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及智利位置。据此完成13~15题。
13.对智利所在的板块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14.由图可以看出,在板块的交界处(  )
A.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海洋常常形成裂谷
B.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C.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在海洋常常形成山脉
D.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在陆地常常形成海沟
15.地震发生时,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在操场上,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 ②在高楼内,立刻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③在教室内,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 ④在家里,带上贵重物品躲进衣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6.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确定位,揭示了海底地形的真相。读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特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①—⑤代表的陆地地形名称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⑤    。
(2)数码⑥和⑦两种海底地形中,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更密切的是   (填数码和名称)。
(3)数码①和③代表的两种地形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 B.海拔较低
C.地面起伏大 D.海拔较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图2),板块在不断运动着。板块在运动过程中,板块的内部和交界部位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部位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为探究这些问题,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构造运动的实验(图1)。
(1)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    (填“内部”或“交界处”)。图1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火山喷发和地震,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
图1
(2)图2中“→←”和“←→”分别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式是碰撞和    。
图2
(3)请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推测图2中红海未来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4)根据测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升高,请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1~2.1.C 2.D 解析:第1题,由图中“西洋”的位置可知是印度洋。第2题,由图中路线可知,郑和下西洋从中国出发,经过亚洲东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向西最远到达非洲。郑和下西洋时没有经过北美洲。
3~4.3.A 4.C 解析:第3题,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之一,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第4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北冰洋是纬度最高的大洋;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非洲在寒带没有分布,无极昼极夜现象。
5~7.5.A 6.B 7.C 解析:第5题,甲地位于北美洲,乙地位于欧洲,两地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第6题,甲地位于北美洲,北美洲与甲地同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第7题,由题干可知,这种蚯蚓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对于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很早以前,甲、乙两地是紧密相连的,后来经过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8.C 解析:A为高原,B为山地,C为平原,D为丘陵。
9~10.9.A 10.C 解析:第9题,①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第10题,由图可知,甲是世界第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11~12.11.B 12.C 解析:第11题,鲨鱼是一种海洋生物,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鲨鱼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第12题,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鲨鱼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词语是沧海桑田,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
13~15.13.B 14.B 15.B 解析:第13题,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带。第14题,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第15题,高楼内不能乘坐电梯,②错误;在家里应及时躲避到承重墙墙角等承载力较大的地方,带上贵重物品会错过逃生机会,④错误。
16.答案:(1)高原 山地 平原 盆地 丘陵 (2)⑥大陆架 (3)A
17.答案:(1)交界处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2)张裂 (3)变化:红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原因: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不断扩张。(4)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