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第2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2.根据地质年代表,说出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和主要事件,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3.结合实例,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说明地球的演化过程。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之久,一直以来,人类对地球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乐此不疲。 同学们知道科学家是通过哪些地理事物来推测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吗?地 层化 石(一)研究历史途径研究历史途径:地层与化石阅读课本第11-12页,回答:什么是地层?地层有什么特点和意义?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特点和意义?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年轻古老①.层理构造;②.下老上新;③.含有化石(2).地层的特点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3).地层的意义岩层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依据岩层可以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岩浆喷发冷凝而成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DA.珊瑚繁生的浅海B.辽阔的温带草原C.干燥的热带沙漠D.湿热茂密的森林例题(1).概念: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2.化石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级。(2).化石的特点相隔60公里的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思考:两地中,哪一地层最古老?哪一地层最年轻?。ABA1A2A3B1B2B3例如:三叶虫只生存在古生代,含三叶虫的地层即为古生代地层。三叶虫生长于海洋,如果地层含有三叶虫,则说明该地层形成于海洋环境。生物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依据化石可以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及所在地层的年代。(3).化石的意义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科学家在贵州省关岭县发现了大量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以及海百合、菊石、鹦鹉螺等海洋生物化石。推测中国西南地区亿万年前曾是一片古海洋,并与世界其他地区海洋相通。知识拓展探究点一 地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探究导引地质历史上各种地质事件的结果和影响,都可在地层和岩石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因此,追溯地层和岩石的各种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就可了解地壳的发展历史。1.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有侵入地层的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据此判断右图中岩层A、B、C、D的新老关系。答案 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B→A→C→D。核心归纳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岩(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下老上新)。(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2.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而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抬升或下沉,地壳抬升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侵蚀作用,地壳下沉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沉积作用。读“A、B两地地层对比图”,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层的可能原因。可答案 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为山地,地势高,未接受沉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4所在地层被侵蚀掉。探究点二 地层缺失的原因若岩层出现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更迭,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我们按照不同的朝代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多个时期,形成中国历史纪年表。 而有着46亿年历史的地球有没有这样的纪年表呢?地球的纪年表该如何建立和断代呢?地质年代表 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叫地质年代。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建立依据:地层和化石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小结46亿 前寒武纪 5.4亿 古生代 2.5亿 中生代 0.65亿 新生代植物 细菌 蓝绿藻 真核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孢子植物(蕨类)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繁盛 被子植物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动物 海洋无脊柱 鱼类大量繁盛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 哺乳动物出现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海陆变迁 盘古大陆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开始初显构造运动 板块剧烈运动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矿产形成 成铁时期 成煤时期 成煤时期通过地质年代表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拓展训练选择正确选项分别填入空白处①蓝藻 ②无脊椎动物 ③蕨类 ④氧气 ⑤联合古陆 ⑥爬行动物⑦两栖动物 ⑧哺乳动物新生代, 快速发展,人类出现,被子植物繁盛。太古宙,原核生物出现。 能制造氧气。中生代, 的时代。裸子植物繁盛。前寒武纪,大气成分中 增多。早古生代,海洋中 繁盛。古生代, 形成。晚古生代,依次进化出 、 爬行动物。 植物繁盛。氧气联合古陆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蕨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蓝藻前寒武纪时期前寒武纪埃迪卡拉生物群叠层石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元古宙:蓝藻大爆发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其 他: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大气、海洋、陆地慢慢形成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地壳运动:运动强烈,海陆大变迁形成联合大陆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依次出现,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煤其他:后期95%的生命灭绝(二叠纪大灭绝)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古生代景观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中生代景观演化: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爬行动物的时代” ,典型代表为恐龙, 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其他: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新生代(最新的生物时代)人类演变演化:海陆格局形成,形成褶皱山系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后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出现其他:目前,地球处在一个温暖期小结46亿 前寒武纪 5.4亿 古生代 2.5亿 中生代 0.65亿 新生代植物 细菌 蓝绿澡 真核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孢子植物(蕨类)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繁盛 被子植物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动物 海洋无脊柱 鱼类大量繁盛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 哺乳动物出现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海陆变迁 盘古大陆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开始初显构造运动 板块剧烈运动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矿产形成 成铁时期 成煤时期 成煤时期小结46亿 前寒武纪 5.4亿 古生代 2.5亿 中生代 0.65亿 新生代植物 细菌 蓝绿澡 真核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孢子植物(蕨类)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繁盛 被子植物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动物 海洋无脊柱 鱼类大量繁盛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 哺乳动物出现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结束的地质事件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95%的生物大灭绝 白垩纪恐龙灭绝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属于隐生宙,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地球形成之初,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气,缺少氧气。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物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金属矿产成矿时期。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早古生代进入显生宙,早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时间跨度约1.22亿年.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生物的世界。此时,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远大于现在,出现了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生物。三叶虫化石及模式图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晚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时间跨度约1.67亿年.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的世界。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减小,一些鱼类演化成两栖类。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古生代地壳运动活跃,形成联合古陆。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中生代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意为“中间的生命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世界,代表性动物是恐龙。此外,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一些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裸子植物兴盛,与古生代同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大陆开始漂移。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新生代:6600万年前至今新生代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意为“最新的生命时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世界,人类在第四纪出现,成为代表性生物。被子植物兴盛。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生命大灭绝事件地球已经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其中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约9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中生代末期,即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恐龙和海洋中50%的无脊椎动物从地球上消失。46亿年前地球形成地球形成初期温度很高,表面覆盖岩浆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分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火山喷发,释放气体,形成大气圈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温度进一步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水圈38.5亿年前,生命形成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进入显生宙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180万年前,人类诞生,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2.5亿年—6500万 读图,简述主要生物演化过程,并把主要地质事件出现的时间标在相应位置。35亿年前,光合作用开始23亿年前,大气圈形成年前,蓝绿藻出现年前,生命出现地球形成年前,人类诞生年前,恐龙时代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180万5.4亿38.5亿36亿探究活动三、地球演化过程探究导引阅读教材P13表1-2-1“简化的地质年代表”,思考下列问题。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写生物的大致演化过程。蓝绿藻两栖被子2.总结生物进化的规律。答案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具有不可逆转性。(一)生物演化(一)生物演化知识归纳1、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生物演化知识归纳2、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一)生物演化知识归纳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消亡爆发盘古古陆劳亚大陆冈瓦纳大陆七大洲四大洋(二)海陆变迁海陆格局的形成过程(二)海陆变迁海陆格局的形成过程劳亚古陆盘古古陆冈瓦纳古陆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现代海陆格局经过6500万年的分裂、漂移(三)构造运动分类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四)矿产形成煤炭的形成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铁矿成矿期成煤期成煤期(四)矿产形成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1.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元古代 B.太古代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C2.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B3.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B4.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A地球的历史海水的运动对应新课标地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顾历史,放眼未来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C6.大量的铁、金、镍、铬等金属出现的地层往往是(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B.蓝藻属于真核生物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D.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C学习小结地球的历史记录地层概念:特点:结构特点、时间特点性质:反映当时古地理环境化石概念:特点: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46亿 前寒武纪 5.4亿 古生代 2.5亿 中生代 0.65亿 新生代植物 细菌 蓝绿澡 真核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孢子植物(蕨类)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繁盛 被子植物繁盛动物 海洋无脊柱 鱼类大量繁盛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 哺乳动物出现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海陆变迁 盘古大陆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开始初显构造运动 板块剧烈运动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矿产形成 成铁时期 成煤时期 成煤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