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阅读教材P45—P47自主学习,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自主学习1231、P45 什么是法治?2、P45 、P47法治的作用(重要性)?①公民;②国家(政治、经济、社会)③中华民族3、P45-P46 法治的要求?法治≠法制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的作用(1)P45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②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选择法治道路那么,实行法治的前提是什么呢?一个国家制定了法律,就是法治国家吗?有哪些要求呢?有法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①法律要求实行良法之治。何为良法呢?选择法治道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该法立足于电信网络蓬勃发展,电信诈骗多发高发,犯罪活动猖獗的严峻形势,公众迫切希望出台相关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随后该法草案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共有12390位公众提出了28406条意见,包括建议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的惩戒力度、加强追赃挽损工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鼓励群众举报奖励等。不仅写入法条当中,并在现实生活中有序推进。以上法律是良法吗?有什么特征呢?良法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那么,建设法治国家,只需要良法就可以吗?选择法治道路还需要善治。那什么是善治呢?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良法与善治有什么样的关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良法的目标和任务。良法和善治共同构成法治的基本内涵。笔记良法善治良法之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法治的要求?NO.2描绘法治蓝图材料一:民法典草案先后14次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民法总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3次,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一并公开征求意见1次,民法典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各分编草案分别公开征求意见9次,共有425762人次提出1021834条意见。思考:为什么《民法典》的编撰要如此复杂的过程?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①实行良法之治。P45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我国法律的本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笔记良法善治良法之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法治的要求?描绘法治蓝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君主专制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近代100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1978年有了法律就等于有了法治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治良法善治+=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知识小结:法治的要求知识延伸法【制】法【治】A、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存在“法制”;“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B、在社会规范中的地位不同:法制社会中的法律不是最为重要的社会规范;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则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C、基本价值追求不同:“法治”追求法律至上、社会民主、维护自由平等正义等;法制和这些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可以和“法治”相结合,也可以和“人治”相结合。怎样建设法治中国?①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机统一主体 目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的主体、目标人大司法机关政府公民◆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保证核心治国基本方略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6.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①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②法治道路决定国家命运和引领未来7.建设法治中国,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是什么---法治的内涵: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为什么---法治的价值:对个人、社会、国家课堂小结怎么做---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国家【原则+方针】、青少年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正在路上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