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单元框架 明晰脉络01重难解析 真题演练02时政热点 突破考点03目录01单元框架 明晰脉络社会生活网络生活个人与社会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亲社会行为网络的影响合理利用网络利丰富日常生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意义:塑造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弊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双刃剑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改变世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主动关心、积极融入、倾力奉献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单元思维导图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建议丰富的社会生活 能够从现实世界全面认识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1.问题素材:生活示例; 2.问题形式:选择题 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网络生活新空间 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1.问题素材:生活事例、法律法规 2.问题形式:选择题 多关注社会调查数据、生活事例、每年最新的法律法规等素材,如“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进行针对性练习核心概览考点导航 1.我们为什么参与社会生活?(意义)?P4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3.社会生活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5.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7.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P10 8.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 9.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网络的弊端)P15 10.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P10-16 1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12.怎样传播正能量?P19-20考点扫描核心考点速记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5.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核心考点速记6.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7.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青少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沉迷于网络8.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9.青少年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网络正能量。02重难解析 真题演练第一课 思维导图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绚丽多彩、感受丰富、认识深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主要社会关系:血缘,地缘,业缘在社会中成长①社会化;②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养成亲社会行为表现:为什么途径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丰富的社会生活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②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1.1 我与社会1、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为什么要感受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1.(2024·天津河西·一模)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籍贯四川省)、李聪(籍贯河北省)、李广苏(籍贯江苏省)乘神舟、赴太空。三位宇航员的社会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合作关系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关系的类型。ABCD:业缘关系是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三位航天员是同事,他们的社会关系类型属于业缘关系,C说法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C2.(2024·广东揭阳·一模)“搭子”是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有“饭搭子”,运动有“运动搭子”,做好事有“公益搭子”。有人认为,“搭子”可以丰富社交,实现情绪价值。有人则认为,人不需要“搭子”,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以下关于“搭子”的说法,你赞同的是( )A.在不同的“搭子”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和角色B.结成“公益搭子”,有助于我们融入社会,获得更多人的帮助C.人们通过“搭子”实现情绪价值,是因为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支持D.有些人不需要“搭子”,说明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要与他人产生联系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根据所学知识,有人认为,“搭子”可以丰富社交,实现情绪价值,是因为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支持,故C符合题意;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故A说法错误;B:结成“公益搭子”,有助于我们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帮助,故B错误;D: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总会与他人产生一定的联系,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C3.(2024·山东菏泽·一模)初中生小铭的周末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有意义(见下表),如果给他周六这一天的生活定个主题,你认为恰当的是( )A.感受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 B.关心国家发展,建设美好祖国C.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发扬实干精神,绽放青春风采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A: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小铭的周末生活是感受社会生活的表现,有利于在社会中成长,故A符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早晨6时30分,小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上午8时20分,小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下午3时15分,小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晚上8时10分,小铭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节目并交流看法A1.2 在社会中成长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③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2024·湖北荆州·模拟预测)2024年学雷锋活动月期间,荆州的中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走进福利院帮扶老·弱病残 他们在服务社区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告诉我们(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帮助②参加志愿服务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唯一途径③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④服务和奉献社会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③④:学校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培养亲社会行为,助力自身成长,体现了我们可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和奉献社会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故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中未体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唯一途径”说法太绝对,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C5.(2024·湖南·模拟预测)湘潭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产业。目前,该市确立63家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研学+红色”“研学+营地”“研学+农业”“研学+非遗”等研学游产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①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②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①③: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有利于学生通过旅行活动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也有利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体验生活中发展和成就自己,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成长,故①③说法正确;②:研学旅行与减轻学业负担没有必然联系,故②不符合题意;④:研学旅行不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B网络改变世界网络有利有弊网络是把双刃剑积极影响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生活便利和丰富多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考点链接:科技创新)(举例:网上订餐、网络约车、线上问诊)消极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谣言2.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增强安全意识、行使权利、法律维权)合理利用网络1.提高媒介素养2.学会信息节食3.辨析网络信息,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理性参与传播网络正能量1.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科技进步---网络直播带货)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问政、建言献策留言板等)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云演出、云博物馆)第二课 思维导图网络生活新空间2.1 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②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1 网络改变世界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网络的弊端)P15-16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4、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②③。(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②③。(3)网络的弊端:①②③6.(2024·福建厦门·模拟预测)轻舟绿溪,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草原牧马,化身格萨尔王……多地文旅局局长变装出境,宣传当地旅游文化,为家乡代言( )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②旅游业只有通过娱乐的方式才能出圈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④网络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③④:题干中,多地文旅局长利用短视频花式出圈,这是善用网络传播地方文化,体现了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网络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③④说法正确;①:题干没有体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只有……才能”说法太绝对,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D7.(24-25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今年五一,很多人都选择去“网红景区”打卡,让人心动的“种草”帖子,必到打卡点的精美照片,有趣的景区互动小视频等层出不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A.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B.网络不断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和发展C.网络为科技创新的进步搭建新的平台D.在网络世界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丰富日常生活。A:依据教材知识,五一期间,很多人都选择去“网红景点”打卡,互动活动层出不穷等,表明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迅捷,故A符合题意;BC:网络对民主政治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D:网络的负面影响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D2.2 合理利用网络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2.2 合理利用网络2.怎样传播正能量?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3、怎样合理利用网络?(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传播网络正能量。8.(2024·重庆·模拟预测)截止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与此同时,视频类平台还超越电视,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网民会有意识地区分是官方发布还是自媒体发布。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恰逢其时且意义重大。关于如何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下列措施你认为可取的有( )①完善视频类应用监管,创作积极向上的内容②需要家长落实家庭保护,监视孩子的每一项网络行为③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支持未成年人放弃学业从事直播获取打赏④学校应该加强教育,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增强媒介素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小试牛刀【解析】DD9.(2024·山东滨州·一模)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了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立法是基于( )①网络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推动社会进步②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受到网络侵害③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④网络为文化传播和信息化创新搭建新平台,提高了文化传播速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网络的相关知识。①④:选项属于网络的积极影响,题干要求是原因,故①④说法不符合题意;②③:依据题干描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立法是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受到网络侵害,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故②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C10.(2024·江苏南京·模拟预测)新媒体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博客、微博、短视频等。很多人喜欢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公共事务。但在新媒体世界,跟风恶搞、低俗不堪的内容却也屡见不鲜。面对新媒体日益改变生活的时代,青少年应该( )①了解新媒体功能,掌握新媒体技能②革除网络弊端,真正做到趋利避害③遵守媒体传播规则,传递生活正能量④懂得信息节食,适度参与新媒体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试牛刀【解析】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①③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面对新媒体日益改变生活的时代,青少年应该了解新媒体功能,掌握新媒体技能,应该遵守媒体传播规则,传递生活正能量,应该懂得信息节食,适度参与新媒体生活,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青少年应该克服网络弊端,做到趋利避害的使用网络,故②错误;故本题选C。C11.(2024·河南郑州·模拟预测)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包括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重点内容,提出实行社会共治模式,明确要求监管机构、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共同参与。(1)请你谈谈国务院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原因。(2)《条例》出台以后,同学们展开了网络使用情况自查活动,请为以下行为提出整改方向。①行为一:拿到手机或者坐到电脑面前就能“安静”数个小时,然后慢慢沉默寡言或者暴躁易怒、亲子关系逐渐疏远、不爱与现实世界交往接触。整改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行为二:敲动键盘在网络空间“畅所欲言”,不负责任的恶意言论演化为“网络欺凌”。整改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试牛刀【答案】(1)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网络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巨大,需要专门立法进行规范和保护。 ② 网络上存在不良信息、沉迷风险、网络欺凌等诸多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通过条例来构建良好网络生态,保障未成年人免受侵害。④体现政府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和重视,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特殊保护、网络的影响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可链接孝道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网络的消极影响。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答案】(2)①要学会“信息节食”,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②遵守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做文明的上网者。【解析】(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拿到手机或者坐到电脑面前就能“安静”数个小时、沉默寡言或者暴躁易怒、不爱与现实世界交往接触→可链接学会“信息节食”,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关键词②:在网络空间“畅所欲言”,不负责任的恶意言论演化为“网络欺凌”→可链接遵守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03时政热点 突破考点2023年2月,湖南桑植县第一中学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三学生代表符文迪激情澎湃的发言燃爆全场。她说道“没有人是生来的弱者,没有人是命定的草箭。凌晨 6 点的校园真的很黑,但 600 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策马扬鞭正当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其激情发言意外让自己上了热搜。部分网友恶言相向,将符文迪推向网暴的漩涡。甚至有的家长表示不想自己的孩子读书读成她那般模样。有的网暴者留言“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的很难看”,而这一条留言还收获了700多个点赞。更有网暴者留言:“最看不惯打鸡血的卷王了”“她是读书读魔怔了,看她表情”“打鸡血的言论,进入社会啥也不是”“有点像被洗脑了”……考点链接:加强对相关网络平台的监管;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热点一:合理利用网络2024年,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稳步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当前我国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考点链接:网络改变世界,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热点二:网络的利与弊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学生在悄悄利用ChatGPT等AI(人工智能)写作软件代写论文,或者用AI辅助论文写作。从罗列提纲、撰写部分内容到润色语言、降低重复率,AI写作软件可以用于论文写作各个方面。但湖南省某高校一名使用过AI写作软件的大学生认为,用AI软件修改、润色文章效果还不错,但如果用它做实质性研究、阐述创新观点,并不合适。一些高校教师也发现了AI论文的特点。其写日本文化方面的论文观点偏颇,且语言生硬、冗长,内容空洞无物。此外,一些用AI软件撰写的论文错误百出。如果仔细核实,会发现其引用的论文链接打不开、作者名字搜不到,论文发表时间、期刊、页数、所属SCI分区等内容全部是假的,甚至一些涉及的历史事件也是无中生有。考点链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热点三:网络的利与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多地高校严查AI代谢论文.mp4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p4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pptx 高考百日誓师女生代表遭网暴.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