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球 单元检测(原题 解析)-【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地球 单元检测(原题 解析)-【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1章《地球》测试卷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④正确。故选B。
世界最大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该望远镜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发现与地球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是( )
A.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D.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陨石 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天空中的云
【答案】3.A 4.B
【解析】3.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可以利于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进而促进生命的出现和繁殖,A正确;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利于生命的繁殖,厚厚的大气层会减少星球表面获得的恒星热量,可能会影响行星的温度,B错误;稳定的光照条件并不是生命得以发展的自身条件,C错误;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是星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并非其自身内部条件,D错误。故选A。
4.陨石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已经成为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A错误;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属于天体,B正确;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还没发射到太空,属于地球上的物质,C错误;天空中的云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B。
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27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5.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球形 B.圆柱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球体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①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③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④纬线和经线各有360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7.小震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 )
A. B. C. D.
【答案】5.D 6.D 7.D
【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蓝色弹珠”为地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①②③正确,④地球仪上纬线和经线各有无数条,④错误,D正确。故选D。
7.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 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地球仪上( )
①有底座②标注了公转轨道③有经纬线④地轴与球面交汇于南北极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地球仪上( )
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
10.中国( )
A.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南临印度洋
C.小部分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答案】8.C 9.B 10.A
【解析】8.图示地球仪有底座,标有经线和纬线,没有标注公转轨道,地轴与球面交汇于南北极点,①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纬线长度不等,长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A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正确;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C错误;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D错误。故选B。
10.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归回线和北极圈之间,所以大部分位于北温带,A正确;东临太平洋,没有濒临印度洋,B错误。中国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没有高纬度地区,C错误;位于东半球,D错误。故选A。
2023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西安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西安的地理位置是( )
A.34.1°N,108.5°W B.34.1°N,108.5°E
C.34.1°S,108.5°W D.34.1°S,108.5°E
12.关于西安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
13.宜宾位于西安的(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11.B 12.A 13.D
【解析】11.西安位于我国陕西省,图中纬度向北增加,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符合该范围的选项是34.1°N,108.5°E,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西安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宜宾位于西安的西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日晷(图1)是中国古人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的西侧,随着阳光自东向西的移动,晷针的影子像现代时钟的时针一样移动,这样就可以显示时间。图2示意福建厦门市某中学早、中、晚日晷影子的朝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一天中,从早到晚晷针日影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15.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运动 D.太阳运动
【答案】14.A 15.B
【解析】14.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而日晷是利用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移动的位置来显示时刻变化,所以晷针日影的方向变化规律是按顺时针自西向东转动,故从早到晚晷针日影方向的变化规律是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地球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从而导致一天中日影朝向不断变化,B正确;与地球公转,月球运动,太阳运动无关,ACD错误,故选B。
如图是一个地球仪演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6.用手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内容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变化 D.天气变化
17.图中P点地区,此时( )
A.太阳直射 B.处在半夜 C.早晨日出 D.夕阳日落
【答案】16.B 17.D
【解析】16.由图所示,用手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演示内容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运动,这是地球的自转运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由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上,即P地在昏线上。地球不停的在自西向东的自转,图中P地由白天进入黑夜,即正值日落。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菏泽的小海学了地球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地球运动的演示(下图),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小海的做法错误的是( )
A.演示自转时,将地球仪绕纸板一周 B.演示自转时,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C.演示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不变 D.演示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②-③-④
19.早上上学发现,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此时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不透明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20.小海将地球仪从③移到④的过程中,可以模拟、解释以下哪种现象( )
A.太阳直射点北移 B.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C.山东的白昼逐渐变长 D.校园内旗杆的正午影子日渐变短
【答案】18.A 19.D 20.B
【解析】18.演示公转时,才将地球仪绕纸板一周,A说法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演示自转时,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B说法正确;演示公转时,地轴空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指向始终不变,C说法正确;演示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②-③-④,D说法正确;题目选错误的是,A符合题意,故选A。
19.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此时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冬夏季昼夜长短不同, 菏泽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D正确;与地球是球体、地球不透明、地球的自转无关,ABC错误;故选D。
20.从③移到④的过程即从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到南回归线的过程,太阳直射点南移,A错误;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增大,B正确;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山东的白昼逐渐变短,C错误;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 小,物体正午影子日渐变长,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怀化市某中学李明同学绘制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校园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简图。读旗杆影长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21.2021年4月4日是我国清明节,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③→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④→①之间
22.太阳高度越高,地面上物体的影子越短。当地球运动至图中②处时,所绘制的正午旗杆影子简图是( )
A.图a B.图b C.图c D.无法确定
23.造成正午旗杆影长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答案】21.A 22.B 23.D
【解析】21.读地球公转 运动示意图可得,①是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4月4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①→②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当地球运动至图中②处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此时达到最大,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结合图1来看,这一天影子如图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造成旗杆影子长短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运动造成南北半球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大,正午旗杆影子短,太阳高度角小,正午旗杆影子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珊瑚礁是海洋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无数海洋生物聚集于此繁衍生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一串长约2300千米的珊瑚礁。目前,受全球升温的影响,珊瑚礁出现了白化现象。读图是“澳大利亚部分大堡礁严重白化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严重白化度33%的大堡礁分布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5.大堡礁严重白化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北部向南部增加 B.由高纬向低纬增加
C.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D.由西部向东部增加
【答案】24.A 25.B
【解析】24.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严重白化度33%的大堡礁分布在赤道与南回归在之间的热带,A正确;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BCD错误。故选A。
25.读图可知,大堡礁严重白化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递增,由高纬向低纬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6.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实践主题】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
【实践操作】
(1)材料选用:根据实践主题,可选用的材料有 。(至少写出两种)
(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实践思考】
(3)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该同学在制作时,每隔45°绘制一条经线,每隔30°绘制一条纬线。根据已标注出的经纬度,可判读出C的经度是 ,D的纬度是 。
【实践应用】
(4)读图3,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答案】(1) 乒乓球 铁丝 (2)地轴倾斜与地面成66.5°角
(3) 经 纬 45°W 30°S
(4) 30°N,150°W 西 北 西南
【解析】(1)读图1分析,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我们选用的材料可以有铁丝、乒乓球、笔、胶布、橡皮泥或其它材料。
(2)读图1分析,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注意问题是:铁丝的倾斜角度,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水平面呈66.5°角。对于地轴,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时,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则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呈66.5°角。
(3)读图2可知,C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所以是经线。D线垂直于经线且为圆圈,所以是纬线。由题干可知,“每隔45°绘制一条经线,每隔30°绘制一条纬线”,C位于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处于45°W,D位于0°纬线(赤道)以南,处于30°S。
(4)读图3分析可知,根据“横纬竖经”的判断原则,A点纬线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为30°N,图中经度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A点的经度为150°W,所以A点的经纬度坐标为(30°N,150°W)。西经20°W向西至160°E区间为西半球,其他为东半球,A点的经度为150°W所以位于西半球。B点在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B点做方向标,可知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27.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探究思路: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方向为 。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此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昼夜长短情况)。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方位)移动,昼变 ,夜变 。
【答案】(1) 一年(365天) 自西向东 (2) 小寒 南回归线 极夜
(3) 昼短夜长 北 长 短
【解析】(1)读图可知,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365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2)读图2可知,冬至位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此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冬至日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变长,夜变短。
28.【聚焦航天助推强国】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左图)和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航天探索之基———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1)由左图可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 卫星发射基地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大,更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距离西安(34°N,109°E)最近的一个卫星发射基地是 卫星发射基地。根据经纬网定向法,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方向。
【航天探索之心———载人航天技术发展】
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在轨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再获突破。
(2)本次在轨出舱活动任务期间,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节气,请你描述此节气过后,西安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航天探索之梦———刷新太空中国高度】
我国航天人坚持创新驱动航天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在一系列太空探索事业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比如,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首次在火星上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
(3)从右图来看,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 位, 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
【答案】(1) 文昌 太原 西北 (2) 春分 昼渐长,夜渐短 (3) 三 海王
【解析】(1)由图1可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纬度大约20°N,西昌纬度大约28°N,太原纬度大约36°N,酒泉纬度大约39°N,文昌纬度最低,距离西安(34°N,109°E)最近的一个卫星发射基地是太原,根据经纬网定向法,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西北方向。
(2)读题干可知,2024年3月2日完成在轨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最接近春分(3月21日前后),春分是昼夜平分,过了春分,西安昼渐长,夜渐短。
(3)从图2来看,太阳系中的行星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地球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三位,海王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第1章《地球》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世界最大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该望远镜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发现与地球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是( )
A.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D.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陨石 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天空中的云
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27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5.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球形 B.圆柱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球体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①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③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④纬线和经线各有360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7.小震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 )
A. B. C. D.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地球仪上( )
①有底座②标注了公转轨道③有经纬线④地轴与球面交汇于南北极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地球仪上( )
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
10.中国( )
A.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南临印度洋
C.小部分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2023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西安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西安的地理位置是( )
A.34.1°N,108.5°W B.34.1°N,108.5°E
C.34.1°S,108.5°W D.34.1°S,108.5°E
12.关于西安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
13.宜宾位于西安的(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日晷(图1)是中国古人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的西侧,随着阳光自东向西的移动,晷针的影子像现代时钟的时针一样移动,这样就可以显示时间。图2示意福建厦门市某中学早、中、晚日晷影子的朝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一天中,从早到晚晷针日影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15.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运动 D.太阳运动
如图是一个地球仪演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6.用手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内容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变化 D.天气变化
17.图中P点地区,此时( )
A.太阳直射 B.处在半夜 C.早晨日出 D.夕阳日落
菏泽的小海学了地球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地球运动的演示(下图),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小海的做法错误的是( )
A.演示自转时,将地球仪绕纸板一周 B.演示自转时,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C.演示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不变 D.演示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②-③-④
19.早上上学发现,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此时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不透明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20.小海将地球仪从③移到④的过程中,可以模拟、解释以下哪种现象( )
A.太阳直射点北移 B.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C.山东的白昼逐渐变长 D.校园内旗杆的正午影子日渐变短
下图是怀化市某中学李明同学绘制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校园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简图。读旗杆影长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21.2021年4月4日是我国清明节,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③→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④→①之间
22.太阳高度越高,地面上物体的影子越短。当地球运动至图中②处时,所绘制的正午旗杆影子简图是( )
A.图a B.图b C.图c D.无法确定
23.造成正午旗杆影长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珊瑚礁是海洋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无数海洋生物聚集于此繁衍生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一串长约2300千米的珊瑚礁。目前,受全球升温的影响,珊瑚礁出现了白化现象。读图是“澳大利亚部分大堡礁严重白化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严重白化度33%的大堡礁分布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25.大堡礁严重白化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北部向南部增加 B.由高纬向低纬增加
C.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D.由西部向东部增加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6.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实践主题】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
【实践操作】
(1)材料选用:根据实践主题,可选用的材料有 。(至少写出两种)
(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实践思考】
(3)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该同学在制作时,每隔45°绘制一条经线,每隔30°绘制一条纬线。根据已标注出的经纬度,可判读出C的经度是 ,D的纬度是 。
【实践应用】
(4)读图3,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27.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探究思路: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方向为 。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此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昼夜长短情况)。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方位)移动,昼变 ,夜变 。
28.【聚焦航天助推强国】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左图)和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航天探索之基———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1)由左图可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 卫星发射基地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大,更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距离西安(34°N,109°E)最近的一个卫星发射基地是 卫星发射基地。根据经纬网定向法,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方向。
【航天探索之心———载人航天技术发展】
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在轨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再获突破。
(2)本次在轨出舱活动任务期间,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节气,请你描述此节气过后,西安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航天探索之梦———刷新太空中国高度】
我国航天人坚持创新驱动航天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在一系列太空探索事业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比如,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首次在火星上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
(3)从右图来看,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 位, 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