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强调礼仪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道德修养 :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仪,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 :虽然本课直接涉及法治观念的内容较少,但礼仪作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与法治观念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健全人格 :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信、友善、宽容等健全人格特质,促进身心健康。 责任意识 :强调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责任,如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 重点 文明有礼的作用。教学 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 新课导入:“束脩之礼”是古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最高礼仪 思考: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 教师:学生以“束脩之礼”向老师致意,体现了尊师重道、以礼待人传统美德。 那么,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 授新课 探究:礼的含义、表现 视频:文明有礼之光处处彰显 思考:观看视频,哪个瞬间让你印象深刻分享一下吧!这些瞬间中哪些地方体现文明有礼 学生: 教师:习总书记和参加会议人员都着装规范——仪表端庄 习总书记让黄旭华、黄大发两位模范坐到前排;轻拍杜富国的肩膀——举止文明 习总书记躬身和张富清老人交谈、问好,张富清老人表示感谢——语言文明 笔记:礼的含义:体现一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探究二:文明有礼的意义 读名言,学道理: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 思考:你能得到什么道理? 学生: 教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习礼貌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如果人没有礼,就谈道德修养;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节。 笔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讨论并列举身边的无礼行为,并分析其危害。要求: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无礼行为进行思考,表述清晰, 教师:无礼行为的危害:影响人际关系,破坏自身形象。这说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材料:小举动,大公德 暖心的一幕:深圳司机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拄着拐杖的小伙90度鞠躬致谢。 “当时本能反应就是停车礼让行人,没想到自己一个不足为奇的举动,居然受到这位行人鞠躬道谢,挺感动的。”司机蒋先生表示。 结合材料思考: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意义 教师:司机礼让斑马线,行人鞠躬致谢体现了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视频:中俄元首会谈 思考:中国为普京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说说文明有礼对国家的意义 学生: 教师:文明有礼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明形象,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体现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笔记:文明有礼的意义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角度)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角度)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角度) 探究三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乘客用英文辱骂乘务员被处罚: 7月4日,在上海虹桥开往西安北的G1920次高铁列车上,旅客王某拒不配合列车工作人员例行开展的查验火车票工作,不出示身份证件,并用英文辱骂列车工作人员,扰乱了正常乘车秩序。目前,王某被依法处理,受到行政罚款并书面认错处罚。 思考:材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学生: 教师: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材料一:游客穿拖鞋被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禁止入内 近日,杭州西湖之声栏目接到游客陈先生投诉,5月26日他前往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参观因穿着拖鞋被保安拦下。 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谢绝衣冠不整者入内,是出于对文物的敬畏和对游客的安全考量。 思考:你如何看待博物馆的这一规定 学生: 教师:遵守最基本的着装礼仪,不穿拖鞋进入博物馆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是对他人的尊重。 材料二:在服务业,员工通常需要穿着统一的制服,保持微笑,以展现亲切和专业的形象;在医疗行业,医护人员则需穿着白大褂,佩戴工作牌,保持整洁的发型和面容,以体现专业性和对患者的尊重;而在教育行业,教师则需穿着得体,仪表端庄,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此外,不同行业还会根据性别、年龄、职位等因素制定具体的仪表规范 思考:各行各业都有仪表要求,这说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做到 学生: 教师: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视频:男孩向武警敬礼 思考:小男孩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学生: 教师:做文明有礼的人,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笔记: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些游客在出国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应该( ) ①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 ②减少出国旅游,维护国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 ④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旅游知识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说明了( ) ①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冷暖、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②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③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 ④礼貌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如图漫画《不一样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公交车上使用礼貌用语是个人的事情 B.文明礼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C.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诚实守信,拒绝谎言 D.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改进不足 4、北京市首部《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规定,司售人员要使用规范用语。你认为下列应该收录的用语有( ) ①对持有效票证的乘客,查验过后说:“谢谢!请收好。” ②乘客投大额钱币时说:“没零钱找,损失自负。” ③受到乘客表扬时说:“谢谢!” ④不慎失礼或失误时说:“对不起。”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5、有一男青年抱着孩子上车,没人让座,一位老先生不忍,便起来让座。慌忙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脚,痛得老者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话都没说。有乘客指责男青年,老先生岁数这么大,给你让座,你踩了人家的脚既不道歉,又不道谢,怎么能够这样!男青年说:“给抱小孩者让座是应该的!”便与乘客争吵起来。让座的老先生出面劝架,让双方都少说两句,为这件事争吵没有意思。 材料中的事例告诉我们( ) ①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 ②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③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④是否文明有礼,不只是个人私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大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身体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他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而是‘请’。”一个“请”字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 A. 举止端庄 B. 学会倾听 C. 以礼待人 D. 学会妥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