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9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2、分析武昌起义的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革命党人投身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爱国精 神
重点难点
重点: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新课讲授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讲辛亥革命,提起辛亥革命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武昌 起义。我们八上这册书的封皮上的图片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 起义》的浮雕,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起义一举 成功。在这之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为了 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的牺 牲。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我们先来记两个知识点,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概念。
辛亥革命 1、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的是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兴起—孙中山先生建立同盟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第一个大问题“革命志士的奋斗”
【自主探究】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 结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 一 、 蔡绍南 失败
浙皖(安庆、 绍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 秋瑾 失败
广西镇南关 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黄兴 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孙中山、 黄 兴 、 赵声 失败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接的萍乡、 浏阳、醴陵发动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 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刘道一遇害的时候只有22岁,非常的年轻。
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
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第二场起义叫做“浙皖起义(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夏,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 清军激战四个多小时,因寡不敌众而战败,徐锡麟死难。当时徐锡麟 死的十分凄惨,是被剖腹挖心,为革命献身。在绍兴,革命党人秋瑾 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而牺牲。咱们课本有秋瑾的图片,可能有同学 会疑惑,为什么她是日本人的发型,日本人的着装。其实不仅是秋瑾,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作者章炳麟也穿着日式服装。时咱们有很多 中国人去如本留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离的比较近,费用相对便宜。 另一方面就是中日两国的国情比较类似,所以就有一些人去到日本, 看看日本的情况。还有细心的同学应该注意到了,秋瑾的手里拿着一 把刀,这把刀是日本的武士刀。是为了随时提醒自己以死明志,随时 做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 袭取镇南关。我们在讲第四课的时候,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取得 了镇南关大捷。当时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 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仍然 决定举事。吓得总督张铭岐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 战,苦战一昼夜,终因寡众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除了课本提到的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革命志士,老师还有给大家介 绍一个人——林觉民。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的时候 只有24岁。七十二烈士大部分都是跟林觉民差不多的年纪。在起义 失败被逮捕后,两广总督张铭岐看林觉民才貌双全,想留他一条命。 但是林觉民严词拒绝慷慨赴死。那一年林觉民写下了《与妻书》,字 字真情,闻者落泪。林觉民的妻子叫陈意映,在电影《辛亥革命》中, 林觉民的是由胡歌扮演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 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 武昌命之役并寿”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知识点——武昌起义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
武昌起义的军事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 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三民主义。组织基础是中国同盟 会。这三个条件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自主探究】
1、时间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
2、领导机构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3、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4、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 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 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 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 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 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 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5、结果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 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注意: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不是孙中山,当时孙中山在国外筹款, 他并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也是一不小心成功的,因为按照原定的计划,革命党人 本来打算13号的时候给清政府致命一击,当时大家还开了一个会说 这个事情,之后就回去做炸药去了。没想到炸药做着做着突然爆炸了, 于是革命党人四处逃窜,就把人名单留在了现场。因为当时人名单锁 起来了,大家谁都没有钥匙。这边爆炸,那边很快就有人来抓,所以 大家就都跑了。那个名单上,所有革命党人榜上有名,如果按照名单 抓人,一抓一个准。在这个紧要关头,革命党人就决定自行起义,于 是就有了武昌起义这件事。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 夺取军械库,这个军械库叫做楚望台军械库,之后打开城门迎接驻守
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 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 取得胜利。10月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 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 省份宣布独立。这就是我们课本上说的“清朝统治势力土崩瓦解”。 为什么武昌起义进行的这么顺利,为什么朝廷这么快就玩完了。因为 当时控制各省政权的都是汉族的旧官僚和大资产阶级,这些人都是支 持革命的。那些满洲贵族自始至终没有想过交出权利,现在墙倒众人 推,这帮人现在都大清的巡抚变成了民国的都督。在大清当官在民国 也当官,这种好事为什么不干呀!所以各省纷纷响应。
最后一段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也是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结。注意这里结束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也就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 度,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