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导入:
古代中国——朝贡外交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有一丝毫的干涉”——毛泽东
新中国外交战线的核心——周恩来
柬埔寨莫尼克公主说:“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是美国《时代周刊》1950年12月11日的封面,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一年多。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整个封面以红色基调为主,一大群飞舞的蝗虫围绕着毛主席,“蝗虫”寓意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51年6月18日的封面,周恩来首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封面标题是:“共产党人周恩来”。下面小字说明:“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一.外交奠基——建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20C50S中期)
1.背景:
(1)国内:结束屈辱外交、巩固政权的需要;
(2)国际:两大阵营对抗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重建平等的外交关系(屈辱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取消在华特权,再建交(敌)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友)
补: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交往;
“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4.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9国建交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1954年作为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五大国身份)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5)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
二.逐步冲破封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外交(两个拳头出击)
1.背景:
(1)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2)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敌视中国
(3)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成就:
(1)出现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高潮
(2)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法建交)
三.打开外交新局面——七十年代的外交
1.背景:
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大片”指团结“一条线”周边“一大片”的所有国家。
(1)美苏争霸,美国进行战略调整;
(2)中苏关系继续恶化;
(3)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影响力增强。
2.成就:
(1)先后同一系列西方国家建交
(2)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1971年10月26日,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记者虽然为美国没有能够“力挽狂澜”感到遗憾,但还是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的前景做出了客观的预测:“它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每个人都会发现新的改变。”“就像周恩来所反复强调的那样:一两个大国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的时代将要结束了。”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1.背景:
(1)国内: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
(2)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外交策略:
独立自主,全方位、不结盟
大国是关键——高度重视; 周边是首要——睦邻友好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巩固深化; 多边是重要舞台——积极开展
外交政策——不结盟、无敌国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3.外交成就:
(1)与大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世纪之交,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等三国边界问题
②加强与东盟的联系(“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同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
(3)进入21世纪
① 积极致力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②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 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于1976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签署的。条约的宗旨是“促进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
③ 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中国,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二十国集团: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成立于1999年,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特指世界新兴市场,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称为“金砖国家”。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
④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
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
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
图一: 2007年1月22日《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以蜿蜒的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文字说明:“新王朝的开始——中国世纪”“当美国身陷伊拉克战争无法脱身时,一个新的超级力量已经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时代》封面的寥寥数语,显示美国对于中国的担忧随着自身的乏力而日渐强烈。
图二:2009年9月28日《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以金边红心的五角星占据整个封面,“China‘s Moment(中国时刻)”的字样嵌在中央。”表明美国媒体此时关注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中国人有太多值得庆祝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中国追逐世界权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本期周刊题为《通往繁荣之路》的文章开篇这样写道。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2.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1)发达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2)邻近国家:“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3)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五.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1.原则: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成就: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为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贡献中国方案
①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关于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③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④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改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 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