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2.2气候 地理笔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2.2气候 地理笔记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地理笔记-气候(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一、南北气温差异
1.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南方温暖。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河流是否结冰分界线。
②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2.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3.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依据:
Ⅰ农业生产的实际;
Ⅱ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自南向北: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E寒温带 F青藏高原区
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5—9月;年际变化大。
2、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
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三、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一、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1. 气候分布:
东部: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气候
西北部:D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地区:E高原山地气候
2.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3.季风气候显著: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三、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2、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4、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5、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四、气候复杂多样
①东部地区: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