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推断与多阶段反应专题练习一、物质的推断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海水中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所示:(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需将3种试剂分别加入至过量,除氢氧化钠外,还需要的试剂是: ;(按加入顺序填写试剂名称)(2)按正确顺序加入试剂充分反应,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3)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4Cl)中加入过量Ca(OH)2,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2.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学”。请回答:(1)若是稀盐酸,是红色的氧化物,则的化学式为 ;(2)若是稀硫酸,是单质,则的名称为 ;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是稀硫酸,是碱,则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KNO3化肥中可能温进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1)KNO3是一种 肥;(2)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混合物中不含 ;(3)小明通过白色沉淀F,认为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4.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写出用 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 。(3)试剂X的名称是 。(4)由实验可知,该包“脱氧剂”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医用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生产医用的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常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杂质铝离子、铁离子)为原料,主要经过溶解、除杂、过滤、酸化、蒸发结晶等过程,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在溶解和酸化的操作过程中,加入的酸是 。(2)除杂操作时加入的足量物质A是 (填化学式)。6.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⑤②④7.实验室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测其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上述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2)步骤①加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现象,该白色固体是由 组成。8.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 。(2)杂质一定含有 。9.某固体粉末含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已知:,,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溶液乙中溶质至少有2种B.固体乙中成分至少有2种C.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D.溶液甲中可能含有10.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如图。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C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写名称),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3)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金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 。11.现有3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硫酸、盐酸、氢氧化钡,通过下列实验,鉴别以贴上新标签。(1)操作①中,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色,则该试剂瓶应标的化学式是 ;通过操作①把该物质鉴别出来,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用一种试剂)(2)操作②中,推断得出该溶液是硫酸,则观察到现象③是 。12.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学式)。(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采用的方法是 。二、多阶段反应13.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小金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C.a至d段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14.向含 CuCl2 和 HCl 的 150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1)在滴加NaOH 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 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2)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3)m1 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15.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含量,现取混合溶液100g,再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30g,产生Mg(OH)2沉淀质量如图所示。(1)实验开始时,并未立即生成Mg(OH)2沉淀的原因是 。(2)充分反应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 。(3)计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16.小明用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该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并记录相应数据。结果如图所示。(1)小明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 反应。(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所取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图中n= 。1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水和硫酸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的物质为Na2SO4,乙表示的物质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时,H2SO4还有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呈中性18.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未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情况如图所示。(1)反应产生的总质量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3)加入稀盐酸质量为a时,溶液pH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4)求加入稀盐酸质量为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19.烧杯中盛有和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是和B.段的沉淀为C.D.原混合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氯化钡和碳酸钠(2)NaOH、Na2CO3、NaCl(3)NH3【解析】【分析】 粗盐提纯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解答】(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氯化钡时,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时,能和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可以把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故碳酸钠溶液应放在氯化钡溶液的后面,以此类推,如果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2)根据以上分析,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NaOH、Na2CO3、NaCl;(3)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可以循环使用,化学式是NH3。2.【答案】(1)(2)铁;(3)【解析】【分析】酸能够和活泼的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还能够某些盐反应。【解答】(1)三氧化二铁是红色的氧化物,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的颜色为黄色,故B的化学式为:Fe2O3;(2)浅绿色的溶液里面含有亚铁离子,稀硫酸能够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C为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蓝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是氢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1)Fe2O3;(2)铁;;(3)。3.【答案】(1)复合(2)K2CO3(3)检验是否有碳酸钾时加入了稀盐酸,引入了Cl-也会产生白色沉淀【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溶液A加入稀盐酸无气泡生成说明化肥中不含有碳酸钾,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铵,白色沉淀E是硫酸钡;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F,F是氯化银进行分析。【解答】(1)KNO3中含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2)溶液A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A中一定不含有K2CO3 ;(3)溶液A中加入稀盐酸,引入氯离子,所以干扰氯化铵的鉴定,需将稀盐酸改为稀硝酸。故答案为:(1)复合;(2)K2CO3 ;(3)检验是否有碳酸钾时加入了稀盐酸,引入了Cl-也会产生白色沉淀。4.【答案】(1)漏斗、烧杯(2)用洁净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试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3)稀盐酸(4)碳粉、Na2CO3、Fe2O3【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2)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3)根据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分析 ;(4)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氧化铁与酸反应产生黄色溶液,碳不与酸反应分析。【解答】(1) 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2)用 pH试纸测定滤液pH ,操作方法为用洁净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试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3)棕黑色粉末II加入试剂X得黑色固体和黄色溶液,说明粉末中含有氧化铁和碳,X为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等。(4)由脱氧剂加水溶解得碱性溶液可知一定含碳酸钠,与酸反应产生黄色溶液,说明一定含氧化铁,加足量酸仍有黑色固体,说明还一定含碳粉。故答案为:(1)漏斗、烧杯;(2)用洁净玻璃板蘸取少量的试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3) 碳粉、Na2CO3、Fe2O3 。5.【答案】(1)盐酸(2)Ca(OH)2【解析】【分析】 (1)根据最终产物为氯化钙分析;(2)出去铝离子和铁离子可以加入可溶性碱,结合除杂不能引入其它离子分析解答。【解答】 (1)在溶解和酸化的操作中,由于最终产物为氯化物,所以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酸是盐酸。(2)为了除去铝离子、铁离子,除杂操作的方法是加入足量的A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由于氢氧化钙和氯化铝以及氯化铁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进行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最后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钙晶体。6.【答案】A【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被提纯物质最后不要与除杂试剂反应。据此分析即可。【解答】欲除去溶液中的MgCl2、CaCl2、Na2SO4,则先用氢氧化钠除掉氯化镁,再用氯化钡除掉硫酸钠,接下来用碳酸钠除掉氯化钙与多余的氯化钡,再将沉淀滤掉,最后用稀盐酸除去滤液中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能达到目的顺序应选:③⑤①②④.故选A。7.【答案】(1)过滤(2)检验并除尽碳酸钠(3)氯化钠、碳酸钠【解析】【分析】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取固体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硝酸钡,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则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2)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则步骤①加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碳酸钠。(3)由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是由氯化钠、碳酸钠组成。8.【答案】(1)CaCO3、CuSO4、CaCl2(2)Na2SO4、NaCl【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产生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样品加水得无色溶液,确定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钙、碳酸钙、硫酸铜分析;(2)根据图示确定碳酸钡和硫酸钡质量,由两种沉淀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钠和碳酸钠质量,由此确定是否含氯化钠质量分析。【解答】第一步: 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由此可知,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钙;第二步: 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可知,沉淀中既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又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产生硫酸钡沉淀质量为46.6克,产生碳酸钡质量为66.3-46.6=19.7g,设碳酸钠质量为x,硫酸钠质量为yNa2CO3 ---BaCO3 Na2SO4---BaSO4106 197 142 233x 19.7g y 46.6gx=10.6g,y=28.4g,10.6+28.4<50,由此可知,样品中还一定有氯化钠。故答案为:(1)CaCO3、CuSO4、CaCl2 ;(2) Na2SO4、NaCl 。9.【答案】B,C,D【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铜、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生成 铜和氯化铜、水,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铜沉淀及氯化钠,结合所加试剂均过量分析。【解答】碳酸铜、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生成 铜和氯化铜、水,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固体粉末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气体甲、溶液甲、固体甲,则说明固体粉末中有碳酸铜和碳酸镁至少一种,有氧化亚铜,溶液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得溶液乙和固体乙,溶液乙中至少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两种溶质,固体乙中至少含有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铜的一种,不能确定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氧化铝和碳酸镁,固体甲中含有铜,铜能与氯化铁发生反应,则溶液甲中不会含有铁离子。故答案为:BCD。10.【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稀盐酸或稀硫酸(3)Na2CO3与Ca(OH)2反应会生成Na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答】 (1)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2)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酸,是因为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因此可以是盐酸或稀硫酸。(3)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11.【答案】(1)Ba(OH)2;紫色石蕊(2)白色沉淀【解析】【分析】3瓶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钡溶液,取样后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钡(酚酞遇碱变红),颜色没变化的是硫酸和盐酸(酚酞遇酸不变色);向剩余的两种酸溶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为硫酸(因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盐酸(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酚酞遇碱变红,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操作①中,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色,则该试剂瓶应标的化学式是Ba(OH)2;石蕊遇碱变蓝,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通过操作①把该物质鉴别出来,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石蕊;(2)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因此操作②中,推断得出该溶液是硫酸,则观察到现象③是有白色沉淀生成。12.【答案】(1)AgCl(2)NaOH、Na2SO4(3)Na+、H+、Ba2+(4)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解析】【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知识分析。【解答】 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M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M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M中不含碳酸钠,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不能共存,所以M中不含氯化镁,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钡会生成白色沉淀A,所以M中含有硫酸钠,无色滤液I滴加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B,说明无色滤液1中含有氯离子,所以B是氯化银沉淀;(1)白色沉淀B是AgCl。(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OH、Na2SO4。(3)根据上述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过量,无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盐酸、硫酸钠,加入硝酸钡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钡过量,无色滤液1中含有氯化钠、硝酸钠、硝酸钡和盐酸,加入硝酸银溶液,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钠、硝酸,阳离子是:Na+、H+、Ba2+。(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为进一步确定,应采用的方法是:方法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取滤液滴加适量的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NaCl。13.【答案】D【解析】【分析】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此过程在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当稀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再和氯化钙反应,据此分析。【解答】A、a至b段是碳酸钠中和盐酸反应,对应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说法错误。B、b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钠和氯化钙,故说法错误。C、a至c段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c到d端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故说法错误。D、c点时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4.【答案】(1)Cl-(2)NaCl 和 CuCl2(3)解: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XCuCl2+ 2NaOH=2NaCl+ Cu(OH)2↓80 98X×10% 9.8gX=80gm1=40g+80g =120g【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间的反应实质进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解答】(1)向含 CuCl2 和 HCl 的 150g 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分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原溶液中氯离子个数不变;(2)向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P点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的图像,所以溶液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反应的氯化铜。15.【答案】(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2)硫酸钠、氢氧化钠(3)解:设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MgSO4+2NaOH= Mg(OH)2↓+Na2SO4120 58x 0.58g=解得:x=1.2g答: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1.2g。【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据此解答。(2)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图像分析解答。(3)根据MgSO4+2NaOH=Mg(OH)2↓+Na2SO4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计算。【解答】 (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2) 从图像可以看出,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2.0g时,与100g 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恰好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 OH溶液30g,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因此充分反应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16.【答案】(1)氯化钙(2)5.55克(3)212【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分析。(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钠、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3)根据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和用去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求出与氯化钙反应用去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即可。【解答】(1)小龙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理由是若曲线b为碳酸钙沉淀质量,会与盐酸马上反应,沉淀消失;(2)设所取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的为x,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y,Na2CO3+ CaCl2 =2NaCl+ CaCO3↓106 111 100y x 5.0克x=5.55克y=5.3克答:所取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的为5.55克。(3)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z,Na2CO3 +2HCl=2NaCl+2H2O+ CO2↑106 44z 8.8克z=21.2克由图可知,用去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65克,则与氯化钙反应用去碳酸钠溶液的质量=265克×=53克,则与盐酸反应用去碳酸钠溶液的质量=265克-53克=212克,故图中n=212。1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少,硫酸钠和水的质量逐渐增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仍在增加;甲表示的物质为水,乙表示的物质为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b克NaOH溶液时,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恰好完全反应,H2SO4没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入a克NaOH溶液时,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是硫酸钠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阴离子为 ,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8.【答案】(1)0.88(2)解: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之反应的HCl质量为y。106 44x答:的质量是。(3)大于(4)解:解:设盐酸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106 73 117a b6.5 58.5c氯化钠的质量答:氯化钠的质量是。【解析】【分析】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根据图像分析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最后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解答】(1)由图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70g-119.12g=0.88g。(3)加入稀盐酸质量为a时,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pH大于7;1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然后结合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解答】 0~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A.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故A错误;B.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故B错误;C. 设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为x。Ba(OH)2+MgSO4=BaSO4↓+Mg(OH)2↓171 233x×100g 23.3g;解得: x=17.1%;设硫酸钡质量为y,氢氧化镁质量为z。Ba(OH)2+MgSO4=BaSO4↓+Mg(OH)2↓171 233 5850g×17.1% y z;解得:y=11.65g;;解得:z=2.9g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Ba(OH)2+MgSO4=BaSO4↓+Mg(OH)2↓;Mg(OH)2+ 2HCl= MgCl2+H2O;则BaSO4~ 2HCl233 7323.3g 100gk;;解得: k=7.3%;故D正确。故选D。1 / 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