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竹艺作品美 课件(16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竹艺作品美 课件(16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竹艺作品美
5000年中国竹文化,历经传承、弘扬、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黄帝时期(公元前2717-前2599年)歌谣《弹歌》便以竹象征英勇豪迈的先民:“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ròu )。”(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战国时期李冰(公元前302-前235年)以竹笼盛物筑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一日阅读竹简文书120斤的史事,使中国竹文化的历史内涵为之一振。
唐代开始注重竹子的“君子贤人”形象。白居易(772-846年)《养竹记》赋予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之四德
活动一 了解竹子、竹艺文化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我国竹文化发展历史,感悟竹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精神内涵
清代郑板桥(1693-1765)《竹石》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与此同时,竹子的象征形象开始产生质的飞跃。郑板桥以卑微小吏之身、以君子之眼冷察民间冷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借“竹”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使得竹文化的君子形象和象征意义更加深刻、广泛。
千百年来,竹,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精神根植人们心中。
活动一 了解竹子、竹艺文化
设计意图:
了解竹艺文化源远流长,竹艺作品取材于自然,环保健康、成本低廉,既可以作为日用品方便生活,又能作为装饰品美化生活
活动一 了解竹子、竹艺文化
活动一 了解竹子、竹艺文化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动手制作竹筒的兴趣
活动二 学习并尝试制作竹筒
工具、材料准备
竹筷
塑料瓶
线绳
剪刀
同学们,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吗?
活动二 学习并尝试制作竹筒
制作步骤
用毛线把竹筷结成排状
将竹排困扎在空瓶上
修剪空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思考、捋顺主要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活动二 学习并尝试制作竹筒
修剪空瓶
用剪刀把瓶口部分剪掉,并把剪口边缘修剪圆滑。
温馨提示:①可以先用笔在要剪裁的地方画一圈,确保首尾相接,再沿着画的线剪开。②安全使用剪刀
同学们,你准备怎样确定空瓶的高度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材料的实际,先想好再动手,不盲目模仿
活动二 学习并尝试制作竹筒
用毛线把竹筷结成排状
同学们,你准备怎样确定摆的竹筷数的呢?
为什么要一正一反交叉摆放?
先绕空瓶摆一圈
①把确定好数量的竹筷一正一反交叉摆放成排状
②剪取3段长度约为竹排长度4倍的线绳,其中2段放一旁备用
为了使竹排更稳固,你打算固定竹排几个部位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捋顺每一小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活动二 学习并尝试制作竹筒
用线绳把竹筷结成排状
③“∞”形编织竹排
注意事项:
①竹筷一正一反交叉摆放
②每穿一根竹筷,都要交叉线绳
③结完中间部分,先把竹排整理整齐再打结
④为了紧固,要打两次结,俗称“死结”
设计意图:
动态视频比图片配文字解说更直观易懂
活动二 学习并尝试制作竹筒
将竹排困扎在空瓶上
先将竹排围在塑料瓶上,再将绳子的一根线头从另一端筷子与绳的间隙内穿出来,打一个死结,减去多余的线头,三段线都如此操作,即可完成
活动三 装饰美化竹筒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维,美化作品可以用花草动物等形象,可以直接绘画,也可以用卡纸、橡皮泥等材料,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活动三 布艺装饰竹筒
设计意图:
与上节课学习的布艺创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四 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将作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桌子上,然后排队依次参观。参观结束后,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以及原因。
(2)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 打算如何改进你的作品?
(3)完成评价量表自评和互评部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欣赏作品、如何发现作品的问题及如何评价作品
作 业
(1)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撰写一篇劳动日志,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己搜集资料,学习更多的打结和竹编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劳动总结和反思,在巩固所学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