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素养提升物理观念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位移x: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2)振幅A: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的时间。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决定,与振幅无关 (4)频率f: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 (5)相位:某时刻处于一个运动周期中的状态三类振动的特征 简谐运动(固有振动): (1)受力特点:F=-kx (2)运动特点:做变加速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3)位移—时间关系:正弦函数规律x=Asin(ωt+φ0) (4)能量特点: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阻尼振动: (1)振幅逐渐减小 (2)能量衰减,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或向四周辐射出去受迫振动: (1)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2)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3)共振:f驱=f固,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科学思维 理想化模型 1.水平弹簧振子:由弹簧和小球组成,忽略阻力,由弹力提供回复力 2.单摆: (1)相对来说,阻力可忽略,细线质量可忽略,球的直径也可忽略 (2)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 (3)周期公式T=2π图像法 简谐运动的图像: (1)正弦曲线 (2)图像信息:振幅A、周期T、各时刻的位移x等科学探究 1.学会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停表,能正确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 3.会分析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原因,掌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对单摆规律的研究,知道时钟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通过学习共振现象产生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防止共振或利用共振的现象例1 (2023·徐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架子上面的电动机向下面的两组弹簧—钩码系统施加周期性的驱动力,使钩码做受迫振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可以调整驱动力的频率。接通电源,使钩码做受迫振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钩码振动的频率增大B.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钩码振动的幅度增大C.钩码振动的振幅与电动机转速无关D.钩码振动的频率和电动机转速无关答案 A解析 由于钩码做受迫振动,因为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驱动力频率增大,则钩码的振动频率也随之增大,故A正确,D错误;当驱动力频率等于钩码的固有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最大;若驱动力频率小于固有频率,随着驱动力频率增大,振幅增大;反之当驱动力频率大于固有频率时,随着驱动力频率增大,钩码振动的振幅减小,故B、C错误。例2 (多选)(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A、B两物体均在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如图,实线为物体A的振动图线,虚线为物体B的振动图线。则( )A.物体A、B的振动均为无阻尼振动且具有相同的振动周期B.每经历一个周期,物体A的路程比物体B的路程多10 cmC.0.4 s时,物体A比物体B具有更大的动能D.物体B的振动方程为x=-5sint(cm)答案 AD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物体A、B的振动,振幅均未衰减,因此物体A、B的振动均为无阻尼振动,通过图像可知两物体的振动周期相同,为TA=TB=1.6 s,故A正确;一个周期内,A、B两物体的路程分别为sA=4AA=4×10 cm=40 cm,sB=4AB=4×5 cm=20 cm,路程差为Δs=sA-sB=20 cm,故B错误;0.4 s时,物体A、B均处于位移最大位置处,速度均为零,因此两者动能相同,都为零,故C错误;振动方程x=Asin(ωt+φ0),对B物体而言,式中A=5 cm,ω== rad/s=π rad/s,φ0=π,可得x=5sin(πt+π)(cm)=-5sinπt(cm),故D正确。例3 一个弹簧振子一端固定在墙上,当振动过程中,弹簧的最短和最长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弹性势能Ep=kx2(x为弹簧形变量),以下四个图像中随弹簧长度变化的物理量分别是( )a b c dA 物块加速度 回复力 物块动能 系统弹性势能B 系统弹性势能 回复力 物块动能 系统机械能C 弹簧的形变量 物块的速度 系统弹性势能 物块加速度D 回复力大小 物块的速度 物块加速度 系统机械能答案 B解析 图像横坐标为弹簧的长度,选项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有弹性势能、机械能、回复力、加速度、速度以及物块动能。简谐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因此图像d纵坐标应为系统的机械能。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平方成正比,因此Ep=,图像a符合弹性势能的变化规律;设振幅为A,则A=xmax-x0=x0-xmin,物块动能为Ek=-,图像c符合动能随弹簧长度的变化关系;回复力F=-k(x-x0),图像b符合。故选B。例4 (多选)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的实验室中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T2-L图像。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AB.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倒数C.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D.由乙图可知,t=1 s时b球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答案 CD解析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T2=,图线的斜率k=,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大,重力加速度增大,故g南开>g复旦 ,由题图甲可知,图线B的斜率较小,则对应的重力加速度较大,故题图甲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B,A、B错误;周期指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由题图乙可知Ta=2 s,Tb=2 s,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C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1 s时b球处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D正确。例5 (多选)(2023·哈尔滨市高二期中)下端附着重物的粗细均匀木棒,竖直浮在河面,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频率为1 Hz的简谐运动;与此同时,木棒在水平方向上随河水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以木棒所受浮力F为纵轴,木棒水平位移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浮力F随水平位移x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河水密度为ρ,木棒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从0.05 m到0.15 m的过程中,木棒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x从0.35 m到0.39 m的过程中,木棒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小C.x=0.15 m和x=0.25 m时,木棒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木棒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答案 AD解析 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0.1 m、0.3 m、0.5 m时木棒处于平衡位置;则x从0.05 m到0.15 m的过程中,木棒从平衡位置下方向上移动,经平衡位置后到达平衡位置上方,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动能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x从0.35 m到0.39 m的过程中,木棒从平衡位置下方向下移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增大,B错误;x=0.15 m和x=0.25 m时,由图像的对称性知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木棒在竖直方向的同一位置,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相反,而两时刻木棒水平方向速度相同,所以合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是相反,C错误;设木棒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位置时在水中部分的长度为h,振幅为A,则=ρgSh,F1=ρgS(A+h),联立可得A=,D正确。(共20张PPT)章末素养提升DIERZHANG第二章再现素养知识物理观念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位移x:相对于 的位移(2)振幅A:离开平衡位置的 距离(3)周期T:完成 需要的时间。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决定,与振幅_____(4)频率f: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5)相位:某时刻处于一个运动周期中的状态平衡位置最大一次全振动无关物理观念 三类振动的特征 简谐运动(固有振动):(1)受力特点:F=______(2)运动特点:做变加速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3)位移—时间关系:正弦函数规律x=____________(4)能量特点:动能和势能之和__________阻尼振动:(1)振幅逐渐_____(2)能量衰减,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或向四周辐射出去受迫振动:(1) 作用下的振动(2)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______________(3)共振:f驱= ,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kxAsin(ωt+φ0)保持不变减小驱动力驱动力的频率f固科学思维 理想化模型 1.水平弹簧振子:由弹簧和小球组成,忽略阻力,由 提供回复力2.单摆:(1)相对来说,阻力可忽略,细线质量可忽略,球的直径也可忽略(2)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3)周期公式T=________图像法 简谐运动的图像:(1)正弦曲线(2)图像信息:振幅A、周期T、各时刻的位移x等弹力科学探究 1.学会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停表,能正确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3.会分析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原因,掌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对单摆规律的研究,知道时钟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2.通过学习共振现象产生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防止共振或利用共振的现象 (2023·徐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架子上面的电动机向下面的两组弹簧—钩码系统施加周期性的驱动力,使钩码做受迫振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可以调整驱动力的频率。接通电源,使钩码做受迫振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钩码振动的频率增大B.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钩码振动的幅度增大C.钩码振动的振幅与电动机转速无关D.钩码振动的频率和电动机转速无关例1√提能综合训练由于钩码做受迫振动,因为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驱动力频率增大,则钩码的振动频率也随之增大,故A正确,D错误;当驱动力频率等于钩码的固有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最大;若驱动力频率小于固有频率,随着驱动力频率增大,振幅增大;反之当驱动力频率大于固有频率时,随着驱动力频率增大,钩码振动的振幅减小,故B、C错误。 (多选)(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A、B两物体均在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如图,实线为物体A的振动图线,虚线为物体B的振动图线。则A.物体A、B的振动均为无阻尼振动且具有相同 的振动周期B.每经历一个周期,物体A的路程比物体B的路 程多10 cmC.0.4 s时,物体A比物体B具有更大的动能D.物体B的振动方程为例2√√根据图像可知,物体A、B的振动,振幅均未衰减,因此物体A、B的振动均为无阻尼振动,通过图像可知两物体的振动周期相同,为TA=TB=1.6 s,故A正确;一个周期内,A、B两物体的路程分别为sA=4AA=4×10 cm=40 cm,sB=4AB=4×5 cm=20 cm,路程差为Δs=sA-sB=20 cm,故B错误;0.4 s时,物体A、B均处于位移最大位置处,速度均为零,因此两者动能相同,都为零,故C错误; 一个弹簧振子一端固定在墙上,当振动过程中,弹簧的最短和最长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弹性势能Ep= kx2(x为弹簧形变量),以下四个图像中随弹簧长度变化的物理量分别是例3 a b c dA 物块加速度 回复力 物块动能 系统弹性势能B 系统弹性势能 回复力 物块动能 系统机械能C 弹簧的形变量 物块的速度 系统弹性势能 物块加速度D 回复力大小 物块的速度 物块加速度 系统机械能√ (多选)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的实验室中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T2-L图像。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例4A.甲图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AB.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倒数C.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D.由乙图可知,t=1 s时b球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大,重力加速度增大,故g南开>g复旦 ,由题图甲可知,图线B的斜率较小,则对应的重力加速度较大,故题图甲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B,A、B错误;周期指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由题图乙可知 =2 s,Tb=2 s,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C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1 s时b球处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D正确。 (多选)(2023·哈尔滨市高二期中)下端附着重物的粗细均匀木棒,竖直浮在河面,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频率为1 Hz的简谐运动;与此同时,木棒在水平方向上随河水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以木棒所受浮力F为纵轴,木棒水平位移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浮力F随水平位移x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河水密度为ρ,木棒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从0.05 m到0.15 m的过程中,木棒的动 能先增大后减小B.x从0.35 m到0.39 m的过程中,木棒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小C.x=0.15 m和x=0.25 m时,木棒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木棒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例5√√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0.1 m、0.3 m、0.5 m时木棒处于平衡位置;则x从0.05 m到0.15 m的过程中,木棒从平衡位置下方向上移动,经平衡位置后到达平衡位置上方,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动能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x从0.35 m到0.39 m的过程中,木棒从平衡位置下方向下移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增大,B错误;x=0.15 m和x=0.25 m时,由图像的对称性知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木棒在竖直方向的同一位置,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相反,而两时刻木棒水平方向速度相同,所以合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是相反,C错误;章末素养提升物理观念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位移x:相对于_______的位移 (2)振幅A: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距离 (3)周期T:完成_______需要的时间。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决定,与振幅_______ (4)频率f: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 (5)相位:某时刻处于一个运动周期中的状态三类振动的特征 简谐运动(固有振动): (1)受力特点:F=_______ (2)运动特点:做变加速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3)位移—时间关系:正弦函数规律x=_______ (4)能量特点:动能和势能之和_______阻尼振动: (1)振幅逐渐_______ (2)能量衰减,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或向四周辐射出去受迫振动: (1) _______作用下的振动 (2)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_______ (3)共振:f驱=_______,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科学思维 理想化模型 1.水平弹簧振子:由弹簧和小球组成,忽略阻力,由弹力提供回复力 2.单摆: (1)相对来说,阻力可忽略,细线质量可忽略,球的直径也可忽略 (2)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 (3)周期公式T=_______图像法 简谐运动的图像: (1)正弦曲线 (2)图像信息:振幅A、周期T、各时刻的位移x等科学探究 1.学会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游标卡尺和停表,能正确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 3.会分析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原因,掌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对单摆规律的研究,知道时钟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通过学习共振现象产生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防止共振或利用共振的现象例1 (2023·徐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架子上面的电动机向下面的两组弹簧—钩码系统施加周期性的驱动力,使钩码做受迫振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可以调整驱动力的频率。接通电源,使钩码做受迫振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钩码振动的频率增大B.电动机转速增大时,钩码振动的幅度增大C.钩码振动的振幅与电动机转速无关D.钩码振动的频率和电动机转速无关例2 (多选)(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A、B两物体均在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如图,实线为物体A的振动图线,虚线为物体B的振动图线。则( )A.物体A、B的振动均为无阻尼振动且具有相同的振动周期B.每经历一个周期,物体A的路程比物体B的路程多10 cmC.0.4 s时,物体A比物体B具有更大的动能D.物体B的振动方程为x=-5sint(cm)例3 一个弹簧振子一端固定在墙上,当振动过程中,弹簧的最短和最长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弹性势能Ep=kx2(x为弹簧形变量),以下四个图像中随弹簧长度变化的物理量分别是( )a b c dA 物块加速度 回复力 物块动能 系统弹性势能B 系统弹性势能 回复力 物块动能 系统机械能C 弹簧的形变量 物块的速度 系统弹性势能 物块加速度D 回复力大小 物块的速度 物块加速度 系统机械能例4 (多选)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的实验室中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T2-L图像。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AB.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倒数C.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D.由乙图可知,t=1 s时b球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例5 (多选)(2023·哈尔滨市高二期中)下端附着重物的粗细均匀木棒,竖直浮在河面,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频率为1 Hz的简谐运动;与此同时,木棒在水平方向上随河水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以木棒所受浮力F为纵轴,木棒水平位移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浮力F随水平位移x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河水密度为ρ,木棒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从0.05 m到0.15 m的过程中,木棒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x从0.35 m到0.39 m的过程中,木棒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小C.x=0.15 m和x=0.25 m时,木棒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木棒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章末素养提升 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二章 章末素养提升 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二章 章末素养提升 课件(共20张ppt)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