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4.1 夯实法治基础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1.政治认同: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道德修养: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3.责任意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教学重点: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教学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核心素养目标:一、选择法治道路1.什么是法治?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二、描绘法治蓝图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个人性命,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餐桌上的小事,而是关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与民族未来的大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却频频曝出,从瘦肉精到毒奶粉,每一起事件都触动公众的神经,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今天我们关注食品安全探究新知活动一:一、选择法治道路感悟法治荣光运用你的经验交通井然有序食品安全监督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法庭审判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刑法、诉讼法认真观察以上图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不仅靠纪律、规则和道德来维护,更需要法律做保障。探究新知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战国《商君书·定分》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探究新知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2024年8月1日起,《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开始施行。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规定》设置了全方位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明确受到网络暴力后的救济措施,提出:“违反本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思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的颁布实施有怎样的意义?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探究新知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是毒大米、毒奶粉、毒水果……屡屡出现。思考: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了吗?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思考: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违法行为?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是否就是“法治”的国家?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探究新知拓展: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法制: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联系:区别:“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法治” 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探究新知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良法善治+=法治探究新知不顾人们生命健康,为谋取私利,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和刑法,受到刑罚处罚。说明法治对公民、国家和社会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探究新知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P45不仅仅是为了食品安全。在面对社会关系的矛盾和纠纷时,如果没有法律……个人层面: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法治能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探究新知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法国民法典》《中国宪法》美国《隐私法案》名言解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角度】探究新知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3)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4)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近代中国近代变法改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探究新知中国法治的探索历程走上探索法治建设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82年现行宪法新中国成立后,1954宪法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家层面】探究新知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治,意味着依据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探究新知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近代变法改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归纳新知(1)个人层面: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国际层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3)国家角度: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4)社会角度: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48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探究新知活动二:二、描绘法治蓝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决心。探究新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2018年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依法治国的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0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2007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7年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探究新知(1)地位: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探究新知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公众的觉醒:当“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民共识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共治格局。监管部门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执法力量不足、专业技能欠缺、以及部分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甚至徇私舞弊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监管效能的发挥,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提供了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表达诉求,督促企业和监管部门改进工作,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和解决,就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全民守法严格执法探究新知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水平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要加强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公众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舌尖上的安全”严格执法科学立法全民守法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探究新知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01科学立法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03公正司法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02严格执法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04全民守法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探究新知近年我国还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23年6月28日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严肃党的纪律,实现政治清明,2023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4年1月1日起实行。探究新知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民法典诞生: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探究新知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探究拓展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①党的十五大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P48(相关链接)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P48探究拓展法治中国课堂小结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1.什么是法治?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良法善治课堂练习1.202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④每个公民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C课堂练习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下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描述正确的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④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课堂练习3.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这表明( )A.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实行善治B.我国法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C.法治要求公正司法、全民守法D.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D课堂练习4.“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两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加强道德建设,弘扬公序良俗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③严格法律实施,建设法治国家④推进良法之治与良法善治相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课堂练习5. (2024.云南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眼长治久安,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这表明( )①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③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①②④:分析题文,题干强调了要高举法治旗帜、提升法治化水平,这体现了法治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题干未体现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故③排除;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6. 2024年山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202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④每个公民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①③④:材料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中国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体现了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每个公民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法治不仅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制度,还要求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故②错误;故本题选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5晚会曝光名单.mp4 4.1九上道法夯实法治基础课件2024 .pptx 处罚违反食品安全行为.mp4 法治中国.mp4 食品安全问题.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