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到 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当中需要 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香港、澳门 回归的具体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 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大陆全体 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自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就一直在努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在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香港、澳门回归后经 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 强大生命力。同时,为台湾的回归,祖国的统一,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历史的发 展让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必定会实现统一!
教材分析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册第四 单元。本单元共有2条线索:“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课与第14课《海 峡两岸的交往》共同组成“祖国统一”这一线索。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祖国统 一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顺利回归说明当今 中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有能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课教材从“‘一国两制’ 的构想”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出发,主要讲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 出的背景、内容、地位以及在此指导下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与 意义。除此之外,以插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形式补 充了“一国两制”的内容、关系,港澳回归的原因、过程、意义、区旗区徽等相 关信息。
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时空观念: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香 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2、史料实证:
(1)通过分析地图,探究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识图、解图的 能力,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
(2)通过问题思考、合作探究、材料分析与简图设计,认识“一国两制” 的合理性、科学性,理解“一国”、“两制”的关系、具体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 分析归纳、自主建构的能力。
(3)通过视频材料的解读,数字材料的对比,认识中国政府对于收回香港、 澳门的决心,港澳同胞对于回归的热情以及港澳回归后的迅速发展,提高学生比 较分析材料的能力。
3、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1)铭记“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2)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认识到实现祖国 统一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同时看到正是中国共产党 的正确领导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高,才能收回被掠夺的领土,洗刷百年国耻, 增强学生对于党和国家实现统一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意识,达到历史育人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七子之歌》,教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基本情况。《七子之歌》是闻一多所 创作,“七子”象征着当时中国被侵占的七处领土。七子,就是祖国母亲的七个 孩子,在列强的炮火之下,他们被迫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当心中国成立后,中华 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当时香港、澳门却仍未回归祖国。他们要何时才能回来呢
二、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展示
《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澳门示意图,回顾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教师 提问:在英国和葡萄牙的长期统治下,香港澳门会发生哪些变化 港、澳的社会 制度和内地是否相同
展示文字材料:“港澳台地区发展为亚太地区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中心...... 20世纪70年代末,港澳台地区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或接近3000美
元...... ”
——齐鹏飞《“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教师提问:此时,港澳台和内陆经济状况对比如何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 水平,这会给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带来什么 为了实现统一,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 构想
展示文字材料: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 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是这样...... ”
——《邓小平文选》
教师提问:什么是“一国两制” 这一构想对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展示图片: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
教师讲述: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被称为“铁娘子”,因为她的政治作 风十分强硬。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撒切尔夫人在谈判中表示:按照三个条约,香港的主权应该属于英国,并且 只有在英国的统治下,香港才能繁荣发展,你是想要香港的主权,还是想要香港 的繁荣呢
教师提问: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邓小平,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 会如何恢复撒切尔 教师讲述:虽然撒切尔夫人是“铁娘子”,邓小平也不甘示 弱,毛主席曾送给他一个绰号叫“钢铁公司”。我们来看看邓小平的回答。
展示材料:“关于主权问题,......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 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 九九七年中国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论祖国统一》
教师提问:为什么邓小平说“现在时机成熟了” 展示视频:《香港回归仪 式》,教师介绍: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1997年7月1日,终于实现香 港的回归。英国的国旗缓缓降落,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香港的上空飘扬。 此刻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区旗。
教师提问:香港回归祖国后,成为了什么行政单位 区旗的含义是什么 展示图片材料“香港之死”和文字材料“数说香港”。
教师提问:国际上,对香港回归的评价如何 香港回归后,真的“完蛋”了 吗
展示材料
:“啊,我们错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十年,香港离完蛋还有 很远,而且并没有死掉。”“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2.澳门回归展示图片: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和澳门回归仪式。 展示文字材料:“数说澳门”。
教师提问: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三)未来前景
教师提问:香港、澳门实现了回归,现在还有哪个地方没有实现统一 对于 台湾,我国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 请说出你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示意图小结,学生填写。
(
课堂小结
综合国力增强(根本)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首先针对
台湾
问题提出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回归
意义
完成祖国统—大业
的基本方针
-国:一个中国
,指的
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两制:两种社会制度
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制度
1、标志中国人民
洗雪了百年国耻。
2、在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
的道路上
迈出了重要一步。


两制
回归
原因
1

2

地位
实践
)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评测练习
1、祖国统一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 一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个政党执政B、一个政权,两个国家联盟
C、一个国家,两个中央政府 D、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其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A、经济制度B、社会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的削弱
C、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神州大地上彻底结束了外国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 管治的屈辱史,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对台方
针的提出
6、“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你 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七子之歌 ·澳门》
(1)歌词中的 “MACAU” 是指什么地方 “母亲”又是指什么
(2)她按照什么方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这一方针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3)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谁”在什么时候最先回到了母亲的 怀抱
(4)这两个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有什么重大意义 课后反思
本课围绕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线索展开,从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一 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意义。本课优点如下:
1、导入:选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熟知的港珠澳大桥导入,引发学生的共 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授课过程中以“港澳问题的由来——如何解决———解决过程——回归 ——历史意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序。
3、通过地图、活动照片、文字、视频等材料补充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视频 与文字材料,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
4、在理解“一国两制”内涵的设计上,由学生自主用图画展示并解释“一 国两制”,使学生更加明确“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明确“一个中国”是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在大脑中建构出“一国两制”的知识体系。
5、多次使用比较法,对比港澳问题的由来与解决,港澳回归前后的发展,
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自信与自豪,坚定学生对祖国统一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发挥历史育人的作用。
同时,本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课前工具准备不足,板擦出现问题;“一 国两制”的内涵关系用时过长;意义中格式设计出现疏漏,引导学生思考时没有 明确提出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进行;香港回归视频中抖音标志没有遮盖;在香港、 澳门回归过程中的设计略显平淡无趣,在情感升华部分不够激烈,最后的问题“怎 样才能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上”没有点出坚持“一国两制”以及过渡不够流 畅,教授姿态较随意等问题。今后将继续改进教学当中的
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