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理解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法治观念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提高厉行法治的能力。 责任意识 :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 重点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教学 难点 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教学过程导入 今日说法:无耻的儿子 陈某(70岁)与郑某(35岁)系母子关系。2024年7月29日,郑某前往陈某居住的A房屋,以暴力威胁手段索要钱款。同年9月,郑某再次来到陈某住处向陈某索要钱款,并对陈某进行辱骂和殴打,在陈某答应给予2万元的前提下才离开其住所。 思考:如果你是陈某的邻居,你会用什么方式帮助她 (提醒:报警) 授新课 探究一:思考:1.报警是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 学生:公安局 2.公安局属于哪一国家机关 学生: 教师:行政机关/政府 3.提到政府,除了公安局你还能想到其他哪些部门 学生: 教师: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税务局、财政局、计划生育委员会......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公安局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工商局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教育局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林业局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民政局 探究二:结合生活经验,和同学们分享与政府打交道的经历。到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居民身份证向市长信箱反映学校附近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向教育局咨询义务教育阶段异地上学事宜。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到学校做有关预防网络诈骗的宣传 思考:从你的经验去思考这样的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 政府凭借什么管理人们 政府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学生: 教师:(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探究三:想一想:在接到市民的报警电话后,警察会做什么呢 1.在接通电话后,会询问具体的地址位置,保证尽快到达所在位置。2.一般案件,每次出警人员为两到三人,警察到达现场后,会询问所有情况和案件的所有经过,如有其他当事人,也会进行详细询问。3.询问完毕后,如果警察觉得案件较复杂,而且确实有必要的情况下,会要求当事人在他们所作笔录上签字,如有特别需要,会请当事人到派出所进行进一步的笔录工作。 4.警察会留下相关人员电话号码,有相关案件的进展及新情况时会第一时间联系。 除了处理警情,公安局还要做哪些事情 公安局的主要业务包括刑事、治安、交通管理、消防、出入境、人口管理、国内安全保卫等。具体来说,市民可以在公安局办理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户口本等公民身份证明;同时也可以办理户籍迁入迁出证明、过境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此外,市民还可以在派出所综合窗口办理驾驶证补(换)发、居住证、外国人住宿登记、电动车上牌等159项业务。 思考:从公安局服务中感悟什么是依法行政 学生: 教师: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相关链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思考:内容: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讨论依法行政的要求 提示:可从政府、公民两个角度思考问题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 教师:政府: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公民: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探究四: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思考:判断上述观点正误,据此回答厉行法治的要求(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 学生: 教师:基本方针: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材料分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思考:谈谈你对“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解。 学生: 教师: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体现在( ) A.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 B.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C.行使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 D.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这体现出( ) 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的工作要为人民谋利益 ④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依法行政 B.科学立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2023·聊城)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新法新规开始施行。要使这些法律法规得到落实,政府必须( ) A. 科学立法 B. 依法行政 C. 公正司法 D. 依法执政 5.(2023·巴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①依法执政,行使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