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垃圾的来源、数量、处理方式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认识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树立新的资源观。 学生学会废物利用的方法,有创意地节约和再利用资源,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掌握废物利用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垃圾暴增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能够有创意地变废为宝,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 学 过 程 (一)垃圾从哪里来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垃圾堆积如山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垃圾,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生活垃圾的产生 (1)提问:“请回想一下,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丢弃过哪些垃圾?”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或家人丢弃的垃圾种类。可能的垃圾包括食品包装袋、饮料瓶、旧衣服、废纸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这些垃圾基本都是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称之为生活垃圾。 其他垃圾的来源 (1)提问:“你还见过其他垃圾吗?”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见过的其他垃圾种类。可能的垃圾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商业垃圾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不仅居民生活会产生垃圾,商业往来、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等也会产生垃圾。垃圾来源于我们每一天的生产与生活。 总结与思考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垃圾的来源广泛,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2)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3)小结:垃圾来源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我们要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垃圾知多少 一天垃圾的统计与推算 (1)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中一天垃圾数量的统计。可以让学生记录家庭中一天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然后进行汇总。 (2)学生和老师一起称重家庭中一天产生的垃圾,推算小区的垃圾数量。可以根据家庭垃圾数量和小区户数,进行大致的推算。 (3)拓展北京、上海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让学生了解大城市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4)教师总结学生的统计和推算结果,强调垃圾数量的庞大。如果全国的垃圾堆在一起,会堆出无数座垃圾山。 垃圾暴增的特点 (1)提问:“过去的生活什么样?垃圾产生情况如何?” (2)请学生分享自己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到的过去的生活及垃圾产生情况。可能的情况包括生活简单、物资匮乏、垃圾产生量少等。 (3)提问:“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垃圾产生情况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分享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垃圾产生情况。可能的情况包括生活丰富、消费增多、垃圾产生量增大、种类增多等。 (5)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垃圾的暴增,不仅仅是数量变大了,种类增多了,而且种类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一切,都使得垃圾问题变成一个越来越难处理的问题。 总结与感悟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垃圾暴增的现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垃圾暴增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垃圾暴增的问题。 (3)小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暴增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垃圾的产生。 (三)垃圾去哪儿了 提问与讨论 (1)提问:“这些暴增的垃圾都到了哪儿,通常怎么处理它们呢?”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垃圾处理方式。可能的处理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填埋:优点是处理成本低,缺点是占用土地资源,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焚烧:优点是可以减少垃圾体积,产生能源,缺点是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堆肥:优点是可以将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缺点是处理时间长,适用范围有限。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1)教师介绍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填埋和焚烧。 (2)播放一段关于垃圾填埋和焚烧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处理方式的过程和影响。 (3)提问:“你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有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垃圾处理方式?” (4)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可能的建议包括推广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回收利用、发展新型垃圾处理技术等。 总结与展望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目前面临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垃圾处理的方向,以及我们在垃圾处理中的责任和作用。 (3)小结: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推广垃圾回收利用,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垃圾的危害 调查与分享 (1)组织学生通过看新闻、读文章、进行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分享。可能的影响包括挤占生存空间、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的危害,强调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垃圾的危害具体表现 (1)挤占我们宝贵的生存空间 播放视频:垃圾围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垃圾对生存空间的挤占。 活动:未经处理的电池、混合废塑料、玻璃瓶大概有多长的 “寿命”?让学生了解这些垃圾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时间,体会垃圾对生存空间的长期占用。 (2)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 资料展示:茶园边的垃圾山,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提问:“垃圾是如何污染环境的?对人们的健康有哪些具体的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污染途径和对健康的影响。 (3)露天焚烧产生致癌物,对人、动物、植物造成伤害 播放视频:焚烧垃圾产生有毒气体,让学生了解露天焚烧垃圾的危害。 思考:垃圾的污染途径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途径,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面对暴增的垃圾我们该怎么办 (1)提问:“面对暴增的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可能的建议包括减少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利用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我们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垃圾问题的解决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应对垃圾问题。 总结与反思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垃圾的危害和我们的责任。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3)小结:垃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 (五)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回收再利用 (1)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吗?”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可回收废弃物种类。可能的废弃物包括废纸、废塑料、易拉罐、废牛奶纸包装等。 (3)教师介绍可回收标识,让学生认识可回收物品的标志。 (4)回收的废旧物品有什么用? 第一小组汇报:废纸的回收。介绍废纸回收后的用途,如制作再生纸、纸浆等。 第二小组汇报:废塑料的回收。介绍废塑料回收后的用途,如制作塑料制品、燃料等。 第三小组汇报:易拉罐的回收。介绍易拉罐回收后的用途,如制作新的易拉罐、金属制品等。 第四小组汇报:废牛奶纸包装的回收。介绍废牛奶纸包装回收后的用途,如制作纸制品、塑料制品等。 (5)教师总结学生的汇报,强调垃圾如果被善加利用,就会变成宝贝。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永不枯竭且不断增长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 垃圾分类 (1)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 提问:“你所在的城市是怎样给生活垃圾分类的?”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所在城市的垃圾分类方法。 教师介绍不同地区垃圾分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强调各个地区在垃圾分类时,按照相同的标准将垃圾分成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只不过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在不同的地区用了不同的名称,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大致是一样的。 介绍什么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定义和范围。 (2)把垃圾进行分类 活动:给垃圾进行分类。教师准备一些垃圾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交流:分类之后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分享分类后的感受,如更加清晰、便于处理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分类之后,需要填埋或焚烧的垃圾就会大大减少。 (3)社区如何进行分类 提问:“你的家庭、社区是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的?” 学生发言,分享家庭和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垃圾要想变成宝贝,就必须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依靠科技的力量,使之资源化。垃圾分类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 总结与体会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垃圾分类中的责任和作用,以及如何带动身边的人进行垃圾分类。 (3)小结: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六)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 可回收物的再利用 (1)交换使用,分享使用 提问:“图书、玩具可以怎样处理?” 学生发言,分享图书、玩具的处理方法。可能的方法包括捐赠、交换、共享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一个对我们没用的东西,只要到了需要它们的人的手里,就不再是垃圾了。 (2)改造,开发新的价值 提问:“有什么妙招把旧衣服变得有用?” 学生发言,分享旧衣服的改造方法。可能的方法包括制作抹布、环保袋、手工艺品等。 教师展示旧衣服改造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旧衣服的新用途。强调只要开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可以把旧衣服变成很多种有用的宝贝。 展示塑料瓶、牛奶箱的开发改造实例,让学生了解其他可回收物的改造方法。 (3)创意组合 出示学校学生手工制作的一些作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做成的。 介绍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创意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艺术品欣赏,展示一些由废弃物制作的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废品变为艺术品,作者用独到的创意为其赋予翩翩跃起的灵气,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艺术张力的同时,增强每个人的环保意识。 (4)多次利用 提问:“玻璃瓶、糕点盒、旧报纸,可以怎样重复利用呢?” 学生填表,记录自己想到的重复利用方法。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可回收物的再利用方法包括分享使用、改造开发新价值、创意组合、多次利用等。 (5)实践应用 找一找,你的家庭中,将要被当作垃圾废弃的物品中,还有哪些是可以多次利用的?你还能选择哪些废弃物进行改造再利用呢?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实践成果。 跟着视频一起做一做,教师播放一段废物利用的视频教程,让学生跟着视频进行实际操作。 减少其他垃圾的量 (1)提问:“怎样减少其他垃圾的量?” (2)学生发言,分享减少其他垃圾的方法。可能的方法包括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节约资源、注意物品的重复利用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如果我们能提前做一些准备,就能尽可能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物品注意节约,从而减少垃圾的数量。 减少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1)提问:“怎样减少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 (2)学生发言,分享减少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方法。可能的方法包括合理购买食物、避免浪费、正确处理有害垃圾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要想减少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我们需要在购买或者吃食物之前,先预估好一个合适的量,才能避免产生过量的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总结与行动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3)小结: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