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了解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地图,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 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划分界线,并分析划分四大地理区域需考虑的主导因素。3.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我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 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人地协调理念。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描述“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识记四大地理区 域的名称及所在地图的位置。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及主导因素。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差异吗 →根据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我们知道我国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上存在着巨大差 异。例如,在自然环境上,我国的地势、河流、气候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人文环境上,我国的人口、 民族、交通、农业、工业等方面存在差异。展示我国东、西、南、北四个地区的景观,说说它们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早;南部低纬度地区,海岛景观,气候炎 热;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体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新课讲授】一、自然环境的差异展示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读图说出我国气温、降水、 地势的分布呈现怎样的变化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是什么 1.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12.降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远,降水越少。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3.地势→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影响因素:地形。二、人文环境的差异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阅读课文第3页文字,说说我国人类活动存在什么差异 1.农业:展示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图、耕地类型图片, 我国农业在农业类型、粮食作物和耕地类型方面具有什么差异 →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南水田北旱地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展示我国人口分布、交通路线图,说说我国在人口、城市、交通线等方面 具有什么差异 →东密西疏。3.经济发展水平:展示我国工业分布图,说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讨论:广州人与哈尔滨人的作息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广州人→两地的气温和昼夜长短差异造成的。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有行人了。哈尔滨人成的呢 )→气温差异:哈尔滨气候寒冷,所以除夏季外,晚上基本没人。广州气候炎热,所以9点后街 上很多人。昼夜长短的差异:哈尔滨纬度较高,昼短夜长,所以午后不休息。广州纬度较低,昼较 长夜较短,所以午后要休息。三、秦岭——淮河一线过渡:有些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区域的分 界线,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山脉是什么名字吗 1.读图5.3观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说说两个地区的生活和文化等方面 的特点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 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 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 布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等,说说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一线。①1月0℃等温线;②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③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⑤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⑦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⑧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活动: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河流结冰期 有 无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 和丘陵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2.分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主要原因:北方:小南方:大四、四大地理区域主要原因:植被类型河流流量降水)过渡:我国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 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 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等。展示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说说我国四 大地理区域的名称。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 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活动: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3(1)界线A 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 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1)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等温线)(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和降水(气候))(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是)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 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1)界线C大致与哪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形地势) 【巩固练习】在图中,写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划分界线,并说出影响他们划分的主导因素 【课堂小结】请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重点学习了什么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5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自然:气温、降水、地势人文: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 二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温度带、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气候类型、耕地类型三、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分界线、主导因素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