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基于对2022年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分解如下。 为更好地体现2022年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中增加了理解文化自信内容。根 据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中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 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坚定文化自信。重点难点重 点 :“两弹一星”,文化事业发展。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原因,理解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 预习 活动1.根据教师发的大单元教学讲义, 了解本单元的主题、课程标准(2022 版)、主要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知识 结构、时空概念。 2.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新 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 了哪些成就 问题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航天领域 取得了哪些成就 问题3:袁隆平、屠呦呦的主要贡献 是什么 问题4: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化工作中的 方针是什么 取得的文化成就有哪 些 课 前 阅 读 大 单 元 教 学 讲 义 课 前 自 主 预 习,将问题 的答案在 课本上圈 画 或 写 在 作 业 本 上。 从总体上初步了 解 本 单 元 的 主 题、知识结构和学 习目标。了解本课 知识和本单元知 识的关系。培养自 学能力,为课堂学 习打基础。导入 新课 导入:2019年5月15日,美国 总统要求美国公司停止与中国华为公 司的业务合作和零部件供应。面对美 国的封锁,华为海思总裁宣布后备自 主研发芯片全部转正。5月16日 CCTV6临时改变了节目单,在黄金档 播放了经典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 儿女》。 5月20日 “华为概念股” 逆市大幅上涨。这些都让世界看到, 中国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在外来打压 下越挫越勇的信心。华为公司在美国 的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 2023年,华为已国产替代1.3万个被 学生阅读 材料,了解 华为公司 在美国的 极 限 施 压 下发扬“两 弹 一 星” 精神,挺直 脊梁、奋力 前 行 事 迹。 从学生身边熟悉 的事件导入,让学 生带着问题进入 课堂,激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制裁的零部件,并且实现了数据库和 操作系统的全面国产化,彻底摆脱了 美国的技术封锁。今天的华为再现了 新中国“两弹一星”精神!电影《英 雄儿女》是新中国出色的文化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有哪些 第一篇章: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科学技术一 、 从 “ 两 弹一 星 ” 到漫 步太 空 (一)两弹一星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 P90—92,用笔在书上标记要点,到讲 台展示做“小老师 1、“两弹一星” (1)什么是“两弹一星” 成就 (2)代表科学家 “两弹一星”精神 (3)意义 2、航天成就 合作探究一:两弹一星与航天成就(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毛泽东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 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 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 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 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发展, 1986年制定了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 划,即“863计划”,1995我国提出科 教兴国的战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 断发展。 材料四:“两航一潜”战略即航天、航 母和深潜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 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 .. 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 “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1)什么是“两弹一星” 依据材 料一、二说明中国为什么下决心发展 “两弹一星”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 1 . 自 主 学 习 : 2.课 堂展 示:到讲台 展示做“小 老 师 ” 自 主 学 习,合作探 究,课堂展 示,质疑评 价 1 . 让 学 生 教 学 生,生生互动,凸 显了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分析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史料实证意识 和历史解释核心 素养。2.学生为 了能在黑板前当 众讲出来,必然要 在课本上圈划重 点,构建系统的知 识体系,有利于基 础知识的巩固。3. 到黑板前讲课的 学 生 边 讲 边 提 问,能提高课堂参 与度,能让全班学 生因不断思考问 题而更加专注,提 高课堂效率。) 1 . 巩 固 基 础 知 识,训练学生知识 迁移能力,分析能 力。 2.学生通过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理 解新中国成立以 来科技发展的原 因和意义,培养学 生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唯物史观核 心素养。中国科技展的原因 (3)举列说明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两航一潜”的重 要性。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让学生快速 阅读教材P93—94,用笔在书上标记 要点,到讲台展示,做“小老师”1、 杂交水稻 (1)时间、培育者 (2)意义 2、青蒿素 (1)时间、发现者 (2)意义、荣誉 3、据杂交水稻培育和青蒿素发现的意 义谈谈科技的作用 1 自 主 学 习 。 2、课堂展 示:到讲台 展示做“小 老 师 ” 通 过 学 生 教 学 生,生生互动,构 建杂交水稻和基 青 蒿 素 知 识 体 系,锻炼了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第二篇章: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4—95,用笔 在书上标记要点,到讲台展示,做“小 老师 ” 1、双百方针 (1)时间、含义 (2)成果(题材、作品) 2、进一步发展 (1)时间 (2)国际奖项合作探究二文化事业 的发展与文化自信站立在960万平 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 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 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 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 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 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 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 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 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什么是“双百”方针 列举“双百’ 方针提出后文化14领域的三部代表 作品。 4、举一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国 际奖项的中国作家及其奖项。 1 自 主 学 习。2、课 堂展示: 到 讲 台 展 示做“小老 师”自主学 习,小组合 作探究,课 堂展示,质 疑评价。 通 过 学 生 教 学 生,生生互动,构 建建国以来我国 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体系,锻炼了 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1 . 巩 固 基 础 知 识,训练学生知识 迁移能力,分析能 力。 2.学生通过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理 解文化自信的内 涵,培养学生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核心素 养。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文 化自信的理解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 核武器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 有( ) A . 邓稼先钱学森 B . 杨利伟钱学森 C . 翟志刚杨利伟 D.邓稼先袁隆平 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 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 . 1 9 6 0 年 B . 1 9 6 4 年 C. 1967年D.1970年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 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5、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 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课堂 小结 感悟 观看视频盘点收获 教师剪辑制作建国以来“两弹一星” 和载人航天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 总结本课的知识,感悟“两弹一星” 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进行本课小结。 教师寄语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 叶丹。”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 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 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 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 相连”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亲爱的同学们,你们 是祖国未来。希望你们发扬“两弹一 观 看 视 频 总 结 本 课 的知识,感 悟“两弹一 星 ” 和 载 人航天精 神的内涵 齐读教师 寄语,感悟 科 技 文 化 的魅力。 1.通过观看视频 直观地感知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成 就,通过习近平总 书记的讲话,进一 步理解“两弹一星’ 和载人航天精 神。为下面的课堂 小结情感升华进 行铺垫。 2.通过小结盘点 本节收获,形成知 识体系。 3.通过教师寄语 升华主题,让学生 确立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形成对 中华民族的民族星”精神,努力学习,勇于攀登,为 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书写人生华 章 ! 自 信 心 和 自 豪 感,培养学生的家 国情怀。分层 作业 1、完成本科练习册上的习题。预习19课 2、有条件的同学星期天参观单县科技馆,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 成就,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文体 不限。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置教学情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 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评价学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点评、 拓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互动课堂:在信息的支持下设置教学情境,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地 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好地巩固了基础,训练了能力、目 标达成度较高。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史料,归纳新中国成 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培养了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归纳、感悟“两弹一星”精 神,探究、理解“文化自信”,培养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4.注重教学评价:课堂上学生互评与教师即时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本节课的不足: 1.课堂小结部分应交给学生回答,教师不应当代劳 。2.课堂达标测试题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含量不够。2022年 部编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学生实践性、 参与性,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今后我一定更加深入 地学习2022新课标,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2.0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方法,为学 生学习和学校发展做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