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时 1 周次 1
课标要求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 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命题方向 选择题、材料题;简单,考查学生理解记忆。
必备知识 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 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通过了解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炎黄 部落联盟、华夏族的形成,明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关键能力 通过让学生模仿良渚古城学习模式,完成陶寺古城遗址学习,培养学生 迁移能力(卓越班、长华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想一想:从良渚古城 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初步培 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卓越班)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识联系点 原始农业在继承远古人类的发展的基础上,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重点及突破 重点:远古的传说 突破:教师利用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知识 (卓越班、长华班)
难点及突破 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点 突破:教师教师利用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完成相关知识(卓 越班);教师讲解知识,引导学生归纳(长华班)
易错易混点 及解决 良渚、陶寺古城遗址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区分
板书设计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早期国家 和文明的 起源 文明社会的 重要标志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良渚古城与 均已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炎帝、黄帝:阪泉之战 远古的传说-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合战胜蚩尤部落 尧舜禹的禅让
环节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活动预设 预设意图
导 入 ( 3 分 钟 ) 目标展示(2 分钟) 新课讲授 (30分钟) 学生根据时间轴梳理 时间 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 习任务,知道本科的重 难点 根据自学提示阅读教 材完成相应问题 根据自学提示阅读教 材完成相应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 史料核问题,思考回答 问题 展示时间轴,引导学生建 立时空观。 展示学习目标:了解私有 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 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 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 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 息。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 源展示学习提示“1、早 期城市逐渐形成的时间 早期城市出现的原因 早 期城市有什么作用/影 响 2.早期国家形成的条 件有哪些 3.人类进入文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 么 ”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遗址 教师展示自学提示“1、教材 第16页,找一找:良渚古城 遗址位于什么地点 哪一个 区域 距今多少年 2、良渚 古城遗址城市规模在同一时 期的怎样 反映了什么历史 信息 3、良渚古城遗址墓葬 情况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 ” 引导学生自学 材料:......国家形成的标 志应修正为:一是阶级的存 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 共权力的设立。阶级的出现是 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 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 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 ——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 的起源与王权形成》 1、从材料中找一找:国家形 成的标志有哪些 2、根据材料,说说良渚古城 的考古能够证实什么历史信 培养时空观念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知道本科的重难点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 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 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 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 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 学生的史料实证的素 养
课堂总结(2 分钟) 课堂练习(3 分钟) 根据自学提示阅读完 成相应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回 答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自学 提和展示的史料,总结 中文化明的起源和早 期发展的特点(卓越 班) 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引 导下逐点分析总结, (长华班) 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教师展示的知识 框架,自主总结所学知 识 息 (二)陶寺古城 教师展示自学提示“教材第 17页,找一找:陶寺古城遗 址位于什么地点 哪一个区 域 距今多少年 ”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 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 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让学生组织运用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培养学 生回答问题的模式和 历史解释素养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 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和学生的 历史解释素养(卓越 班)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素养(长华班)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 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提示自主 总结所学知识
情况 信息
面积达280万平 方千米
大型墓葬集中分 布,墓中陶鼓、石 磐、玉钺、龙盘等
很多小型墓葬没有 任何随葬品,贵族 墓地还发现用人殉 葬的现象
大型墓葬的随葬 品来源广泛
教师展示“想一想:从良渚古 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 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 社会 ” 老师利用教材图片和本科后 的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解 决“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 展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讲解 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 发展的特点: 三、远古的传说 教师展示问题“华夏族形成 的过程”“禅让的顺序和禅让 的含义”“治水的传说”引导 学生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 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反映的共同信:
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回 答问题 三、远古传说 1、民族起源传说: 2、禅让的顺序: 3、禅让的意义: 4、大禹治水 (卓越班、长华班)考古发现 证实,在距今5000年前后,辽 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 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 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 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 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 华文明( ) A.兼收并蓄 B.多元一 体 C.一脉相承 D.丰富多彩 (卓越班)据古文献记述,夏、 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 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 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 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 治”理念 B.夏、商、周的 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 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 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作业布置:背诵本科所学重点 知识 检测、巩固学生本科所 学知识
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