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4免疫学的应用——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能防止某些类型的流行性感冒,这是因为流感疫苗中含有( )A.相应抗体 B.相应抗原 C.浆细胞 D.记忆细胞2.用免疫抑制剂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哪方面的应用( )A.免疫预防 B.免疫治疗 C.免疫诊断 D.以上三者均有3.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D.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4.适时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以下关于HPV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HPV疫苗属于天然免疫 B.接种的HPV疫苗属于抗体C.HPV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D.天然HPV即可作为HPV疫苗5.下列与疫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B.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设计出针对多种疾病的一种疫苗理论上是可行的C.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D.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6.儿童从出生起即开始注射相关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免疫学上疫苗属于抗原B. 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多免疫细胞C. 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D. 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7.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8.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①注射抗体,②注射抗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②B.方法①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C.方法②是通过人体患病后获得免疫力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预防一些传染病9.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存在的问题之一B.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C.供者和受者的HLA几乎一致才可进行器官移植D.患者在手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10.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某女子被狗咬伤后,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病发死亡,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西安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对该女子接诊和处理过程规范;疫苗质量安全有保证;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并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利用免疫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_____。注射疫苗的目的是_____。(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其被_____摄取处理后,传递给_______,使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分泌抗体的_______和_____,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3)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流感疫苗中含有相应抗原,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实现了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2.答案:B解析:用免疫抑制剂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这是一种免疫抑制疗法,因而属于免疫治疗。3.答案:C解析: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C错误;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而且自身的细胞一般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4.答案:C解析:A、接种HPV疫苗属于人工免疫,A错误;B、接种的HPV疫苗是灭活的人乳头瘤病毒,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抗原,B错误;C、HPV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D、作为HPV疫苗的必须是灭活的不具有毒性的病毒,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疫苗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这样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A正确;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设计出针对多种疾病的一种疫苗理论上是可行的,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B正确;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C错误;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病症,因此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D正确。6.答案:D解析:A、疫苗属于抗原,可引起机体特异性的免疫反应,A正确;B.疫苗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较多的免疫细胞和抗体,B正确;C.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相应抗原进入机体后抗体可快速消灭抗原,C正确;D.抗体不能进入细胞,不能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①灭活的病原体在人体细胞内失去增殖能力,但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安全可靠,①正确;②接种后抗原可在体内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由于该疫苗已灭活,因此不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②错误;③接种后可以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③错误;④第一次接种后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并可较长时间保留;二次接种记忆细胞快速做出反应,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④正确。综上分析,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8.答案:D解析:A. 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特定的抗体,故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此方法属于方法①;故A项错误。B. 注射抗体不会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注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使不患病个体获得免疫力;故B错误。C. 注射抗原(灭活的病原体),使得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②不会使人患病;故C错误。D.根据上述方法②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①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方法①的免疫预防效果更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正确。故选:D。9.答案:C解析:器官移植的难题之一是免疫排斥反应,其原因是移植器官引起了免疫反应,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A项正确;器官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B项正确;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C项错误;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即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D项正确。10.答案:(1)抗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对抗狂犬病毒(2)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3)从注射疫苗到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产生有效抗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在这期间,人体缺乏抗体保护,患者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解析:(1)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抗狂犬病病毒。(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其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3)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并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从注射疫苗到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产生有效抗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在这期间,人体缺乏抗体保护,患者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因此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