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植物生长素(1)——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一、单项选择题1.图3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实验组的是( )A.①与③ B.①与② C.②与③ D.③与④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 ( )A.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一侧多,背光一侧生长快B.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背光一侧多,向光一侧生长快C.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背光一侧生长快D.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向光一侧生长快3.下图中胚芽鞘Y发生的情况将是(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向下弯曲 D.不弯曲4.如图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生长但不弯曲的是( )A.③ ④ B.① ④ C.② ⑤ D.① ⑤5.如图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6.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在探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了生长素B.拜尔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引起的D.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片7.下列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利用胚芽鞘做的不同实验示意图,其中能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由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是( )A. B.C. D.8.下列有关生长素及其发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液中能提取到生长素,说明动物细胞也能合成生长素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有关C.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能由胚芽鞘尖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D.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的9.科学家经过不断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如图是两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鲍森·詹森选择的琼脂片不能透过植物生长素B.鲍森·詹森证明了生长素可由尖端向下传递C.拜尔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D.拜尔的实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的影响10.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切掉胚芽鞘尖端后,在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如右图所示),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2)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小组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为13°,若要判断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可以将其稍加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验证“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实验的自变量为胚芽鞘尖端有无光的照射,①与③是一组对照实验,①的胚芽鞘尖端有光的照射,向光弯曲生长,③的胚芽鞘尖端遮光处理,直立生长,所以对比①③组合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2.答案:A解析: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处向背光处运输,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背光一侧生长快。故选A。3.答案:D解析: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如图生长素只能从P向Q运输,不能反向运输,所以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到达作用部位,即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则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故D正确。4.答案:B解析:B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①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②尖端能够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弯向右侧光源生长;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③切去尖端将不生长也不弯曲;④切去尖端后,中间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并且单侧光对其无刺激作用,因此直立生长;⑤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5.答案:B解析:①②没有生长素来源,不生长也不弯曲;③生长素分布均匀,能直立生长;④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向左弯曲生长。6.答案:D解析: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但并没有发现生长素,A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某种化学物质,单侧光照导致这种化学物质的不对称运输使其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B错误;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命名为生长素,C错误;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发生的“影响”可以透过明胶块传递给下部,D正确。7.答案:D解析:8.答案:B解析:A.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人体不能合成,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可以推断人吃了含生长素的植物后在消化道不能消化生长素直接吸收,且人体内也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故A错误;B.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故B正确;C.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属于物理扩散,故C错误;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并不是蛋白质,故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故D错误。故选:B。9.答案:D解析:D鲍森 詹森的实验选择琼脂片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琼脂片,从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A错误;鲍森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没有证明这种“影响”就是生长素,B错误;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以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的影响,拜尔实验显示胚芽鞘弯向尖端的对侧生长,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C错误,D正确。10.答案:(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动运输(2)一定范围内,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3)胚芽鞘弯曲角度小于13° ,0.15~0.20mg/L之间;胚芽鞘弯曲角度大于13° ,0.30~0. 35 mg/L之间 解析: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分析表中数据,在生长素浓度为0.05~0.25mg/L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加大,说明在该生长素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在生长素浓度为0.25~0.35mg/L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胚芽鞘弯曲角度减小,说明在该生长素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3)根据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分析,在最适浓度两侧,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可能相同,因此当胚芽鞘弯曲角度为13°时,该生长素浓度可能较小,位于0.15~0.20 mg/L之间,也可能较大,位于0.30~0.35 mg/L之间。稍加稀释后,若原生长素浓度位于0.15~0.20 mg/L之间,则稀释后促进作用减弱,处理胚芽鞘后弯曲角度小于13°;若原生长素浓度0.30~0.35 mg/L之间,则稀释后促进作用增强,处理胚芽鞘后弯曲角度大于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