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简介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激时,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情况是( )
A.① B.② C.④ D.③
2.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A.K+通过被动运输外流 B.K+通过主动运输外流
C.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 D.Na+通过主动运输内流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方式分别是( )
A. 电信号,递质传递 B. 递质传递,电信号
C. 电信号,电信号 D. 递质传递,递质传递
4.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后膜上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C.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5.如图表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图中数字对应的结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线粒体 B.②——突触小泡 C.③——突触前膜 D.④——突触后膜
6.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7.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兴奋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
8.所示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段内流和CD段的内流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BC段的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AB段的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为轴突树突触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突触是由____________(填数字)构成。
(2)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④释放出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填名称)中,并和⑥上的____________结合,改变____________离子通透性,从而将兴奋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3)图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来自于细胞器____________。
(4)兴奋在突触的传递速度会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更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当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是外正内负的电位,当受到刺激后,Na+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①。
2.答案:C
解析:AB、K+通过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外流形成静息电位,AB错误;
CD、Na+通过被动运输(协助落实)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正确,D错误。
3.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后,会引起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这样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就会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当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电信号会转化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通过化学信号将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并转化为电信号,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传递,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D 正确。故选 D 。
5.答案:D
解析:A、图中①是线粒体,A正确;B、图中②是突触小泡,B正确;C、图中③是突触前膜,C正确;D、图中④是突触间隙,D错误。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点。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内K+浓度比膜外高很多倍,而Na+浓度的分布与K+相反,因此A、B、C错误,D正确。
7.答案:B
解析:A、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错误; B、自然状态中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的,但在实验室等特殊状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B正确; C、反射弧中有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C错误; D、神经元之间传递要通过突触,突触位置兴奋的传递一般为单向,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其兴奋或抑制;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图中左侧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传递至右;
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是通过协助扩散完成的,CD段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A错误;
B.BC段上升也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不是外流,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
C.AB段的Na+内流是协助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DE段下降是因为K+进一步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1)③④⑤
(2)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钠
(3)突触小泡;高尔基体
(4)慢
解析:(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即图中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当神经冲动传到②轴突末梢时,③突触小泡破裂,④突触前膜释放出神经递质到⑤突触间隙中,并和⑥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了⑥突触后膜上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将神经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3)图中结构③的名称是突触小泡,其来自于细胞器高尔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由于突触延搁现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更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