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改革创新谋发展》 课型 社会认知课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政治方向、家国情怀) 二.课表摘录 1.总目标:对自己负责,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 2.学段目标:国情教育: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能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初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课程内容: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能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中国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 学业质量描述: 能够结合社会生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判断是非对错。 三.课标分析 1.学生学什么: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关乎每个中国人,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将中国梦与我的梦建立关联,懂得复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从小树立家国责任意识。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能说出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知道中国梦的内涵,能理清楚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懂得个人梦想不分大小,只要是在为国家做贡献,都是在努力实现中国梦。 3.学生怎么学: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了解的不多、不全面,也不了解今天富足生活的历史渊源。本课设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感悟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 一.单元角度分析: 从单元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与本单元的逻辑关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包括六课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 二.课时角度分析 第12课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提升课,由四个话题组成,四个话题分别是“改革创新谋发展”、“精神文明新风尚”、“走进新时代”、“做新时代好少年”。把学习目标聚焦到学生自身,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取得的卓越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本课时教材内容为“改革创新谋发展”一课时的内容。 “改革创新谋发展”对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介绍,记述了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分别展示了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个话题的内容意在让学生了解国家是如何富起来的,理解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结构图学情分析 在执教本节课之前,对全班43名学生进行前测。 1.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吗? 2.你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就吗? 测试分析如下: 项目1.何为改革开放2.成就分析95%左右的学生不知道改革开放的内涵,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事件不了解,不清楚。在说到成就时,学生无法具体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就,仅仅是泛泛而谈经济增强等。从结果来看,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存在两方面困难: 1.对改革开放的概念不明确,不了解。 2.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缺乏具体的认知。 解决的策略: 1.在理解改革开放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 2.在教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成就时,教师需要结合相关的时政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的理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改革开放40年》,结合课前调查,小组探究分享,知道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目标2: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知道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体会深圳人的改革创新、不畏艰难的拓荒牛精神。 学习目标3:通过课前调查等方式,知道我国改革创新取得的辉煌成绩,能理解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科技兴则国家兴的道理。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 争当“改革开放”宣讲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能从科技、文化、农业等方面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人人争当“改革开放”宣讲员。 针对学习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是:观看视频,结合课前调查,小组探究分享,总结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针对学习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是:观看视频,概括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中体会深圳人的改革创新、不畏艰难的拓荒牛精神。 针对学习目标3,设计的评价任务是:通过课前调查等方式,概括我国改革创新取得的辉煌成绩,理解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科技兴则国家兴的道理。教学重点 了解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学难点 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理解改革创新精神,懂得科技兴则国家兴的道理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贴、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位老人为祖国发展筹谋规划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教师讲述:同学们,你知道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 预设学生回答:邓小平。 提出问题:同学们,1978年12月18日,邓小平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这个决策,成为了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决策是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改革开放。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吗? 预设学生回答:就是开放一部分城市,加强对外联系......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教师过渡:同学们,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决策让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局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革创新谋发展》。 以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改革开放这一本节课探究的主题,让学生从歌词中初步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活动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教师讲述: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业发展变化的相关资料,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其中一位同学负责整理本组的材料,分享结束后,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学生上台分享。 教师讲授:同学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站起来了,那改革开放就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开始。 教师板书:历史的伟大转折 教师讲述:不断探索创新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难,反复试验,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随处可见改革致富的新农村。 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展示:播放视频《改革开放40年》。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你能说说,从我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中,你有何发现? 学生观看视频,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活动建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1.能说出1-2个成就2.能结合实例具体说明3.在具体说明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得星标准预设学生回答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预设学生回答2: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大国,我们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教师过渡: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教书板书:改革开放 教师总结:同学们,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大国,我们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这是历史的选择,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活动二:探秘“深圳精神” 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还有有改革开放的深圳可不是这个样子的,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在了解一下吧。 教师展示:播放视频《40年前的深圳和现在对比》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已由昔日仅有三万人口的小镇,建成为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人口超过千万的现代化城市,被人们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精神”。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深圳发展的前因后果吗?深圳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它的蓬勃发展? 学生独立思考。 预设学生回答1: 预设学生回答2: 教师板书:深圳的发展。 教师总结: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教师展示:请同学们看下面这幅图片,你知道这张图片中内容的来历吗? 教师讲述:这张图片上的雕像是拓荒牛,它是深圳精神的体现。 提出问题:为什么深圳人要以拓荒牛为城市的标志?从中你感受到了深圳人怎样的精神? 请同学们明确一下我们的得星标准。 评价标准1.能说出出拓荒牛所代表的精神内涵2.能感受到深圳人的改革实干精神3.能结合自身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得星标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观点。 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适时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小结:拓荒牛位于中共深圳市委员会门前,是深圳的一标志。35年前, 深圳的创业者们就象这头拓荒牛一样,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为一个国际性现代化城市,“拓荒牛”代表的,正是深圳的这种开拓、勤勉精神。 教师总结:从深圳的飞速发展到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奋斗下,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的脚步更加坚定! 活动三:共享改革创新成果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所诞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促使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对航天、天气预报等领域意义非凡。它的成功研制折射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关、自主创新的精神。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快速成长为“中国创造”的排头兵。 教师讲述: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我国科学家又率先成功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已跻身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行列。 教师展示:播放图片。 教师小结: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较兴国”战略的提出, 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发簪,也促使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 提出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说一说还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有什么关系? 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其中一位同学负责整理本组的材料,分享结束后,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学生上台分享。 出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1.能简单说出1-2个成就2.能具体说出3个以上成就3.在具体阐述成就的基础上,能说明白关系。得星标准预设学生回答1:截至2016年12月,有6.95亿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中国日常生活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得到普遍使用。 预设学生回答2:在2017年申报了8330项国际专利,目前在年度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中位居第五。 预设学生回答3:高速铁路里程到2020年将达3万公里。 教师板书:改革开放的成就。 教师总结: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投身创新实践,发展才会有新思路,改革才会有新突破,我们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借助课前调查,让学生在课上分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的发展变化,通过今夕场景对比,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的成就,知道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里程碑,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一的任务。 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体会深圳人的改革创新、不畏艰难的拓荒牛精神。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二的任务。 通过课前调查等方式,学生知道我国改革创新取得的辉煌成绩,能理解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科技兴则国家兴的道理。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三的任务。课后实践板书设计创新之处 从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来看,本课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学生充分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变化,讲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生活化案例,讲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联系起来,实现德育教育的全方位一体化。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哪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 A.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七届四中全会 2、以下哪位科学家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李四光 3、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 C.大寨村 4、1980年,中央设立了多少个经济特区。(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5、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是( ) A.神舟一号 B.天宫一号 C.天河一号 参考答案:BAB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