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课时 《 做新时代好少年》 课型 社会认知课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政治方向、家国情怀) 二.课表摘录 1.总目标:对自己负责,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 2.学段目标:国情教育: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能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初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课程内容: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能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中国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 学业质量描述: 能够结合社会生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判断是非对错。 二.课标分析 1.学生学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关乎每个中国人,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将中国梦与我的梦建立关联,懂得复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从小树立家国责任意识。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能说出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知道中国梦的内涵,能理清楚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懂得个人梦想不分大小,只要是在为国家做贡献,都是在努力实现中国梦。 3.学生怎么学:将学生的视野聚焦“我们的国家”,从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关注国家发展,突出生活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注重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和健全人格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角度分析: 从单元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与本单元的逻辑关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包括六课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 二.课时角度分析 第12课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提升课,由四个话题组成,四个话题分别是“改革创新谋发展”、“精神文明新风尚”、“走进新时代”、“做新时代好少年”。把学习目标聚焦到学生自身,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取得的卓越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本课时教材内容为“走进新时代”和“做新时代好少年”。 “走进新时代”与当前的国家发展相联系,让学生了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勾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知道我国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也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梦,它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教材活动园提供了两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通过对个人梦想的交流,体会中国梦实际上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 “做新时代好少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使命,并通过讨论明确应如何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教材阅读角通过展现国家领袖人物对青少年的期盼,让学生明确作为社会合格公民对国家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活动园请学生采访教师或长辈,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期望,激励学生励志向上,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最后活动园从立志、做人、创造三个层面给出了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三.单元结构图
学情分析 在执教本节课之前,对全班43名学生进行前测。 1.你知道“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吗? 2.有人认为“中国梦”离我们很远,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你怎样认为? 测试分析如下: 项目1.“中国梦”内涵的理解2.“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正确率 95%以上的学生不能说出“中国梦”的内涵,对此概念几乎没有了解,仅有个别学生回答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其表述不准确、不完整。65%的学生认为“中国梦”是国家应该考虑的事情,自己作为小学生,与中国梦没有关系。35%的学生认为“中国梦”与自己有关系,但只有8%左右的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中国梦”与每个中国公民的关系,在探索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时,缺乏具体做法,空谈口号现象严重。
从结果来看,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存在两方面困难: 1.“中国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此概念又远离生活实际,所以在概念理解方面,学生普遍存在困难,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在课堂上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具象事例,是本节课的一个挑战。 2.对“中国梦”概念理解的难度,导致学生在探究“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时存在困难,学生无法将抽象的“中国梦”转换成生活中容易理解的具体事例,所以较难找出“中国梦”与我们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无法构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在探讨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时,缺乏具体可行的实际做法,只是空谈口号,脱离实际。 解决的策略: 1.结合具体情景,教师有意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通过观看习近平关于中国梦论述的相关视频,提取视频有效信息,理解“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学生将概念理解透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既然多数学生无法厘清“中国梦”与普通个人的关系,说明学生在思维认知方面没有建立起个人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对此,教师通过观点辩论,让学生理解,“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都是追梦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拓宽学生思维认知,更好理解教材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在观看视频《习近平讲述“中国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向同学解释清楚“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学习目标2:根据给定的名人名言,结合课前制作的“希望卡”,能说出自己作为社会合格公民对国家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 学习目标3:通过观看视频《我的梦想》,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说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新时代好少年。
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了解“中国梦”对国家未来的美好规划,知道中国梦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我们都是圆梦人,从自身做起,人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针对学习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是:播放视频《习近平讲述“中国梦”》,分组讨论,结合视频向同学解释清楚“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概括“中国梦”的内涵,说明白“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即为达成学习目标。 针对学习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是:出示名人名言,结合名言与感悟,结合课前制作的“希望卡”,总结出自己作为社会合格公民对国家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即为完成学习目标。 针对学习目标3,设计的评价任务是:观看视频《我的梦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说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新时代好少年,即为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1.“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2.“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学难点 1.“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2.“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贴、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采访家人,了解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期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今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上,主持人康辉通过一台时光放映机,穿越到百年前的中国,通过今昔场景对比,展现了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教师展示:播放视频 教师讲述: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今昔对比,说说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能力来自哪里? 预设学生回答1: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预设学生回答2: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富起来了。 预设学生回答3: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精神让我们更加自信。 教师过渡:同学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做新时代好少年》。 以视频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思考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能力来自哪里?引出本节课学习探究的主体。
环节二 活动一:感悟中国梦 教师讲述:同学们,谈到梦想,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把它写在梦想卡上,老师今天也给大家栽下了一颗梦想之树,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分享一下自己的梦想? 学生上台分享“梦想卡”,将其张贴至“梦想之树”上。 教师:看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教师板书:个人梦 教师讲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梦想是什么吗?让我们听一听习近平主席是怎样阐述的。 教师展示:播放视频《习近平讲述“中国梦”》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你能说说,”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吗? 学生观看视频,独立思考“中国梦”的内涵。 预设学生回答:“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教书板书:中国梦 教师总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教师板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教师讲述:谈起“中国梦”,往往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远之又远的词语,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老师给出的活动建议。 教师展示:活动建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1.能说出中国梦的内涵2.能正确判断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3.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能举例说明得星标准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根据评价标准,小组成员完成互评。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班内分享。 预设学生回答1:“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预设学生回答2:“中国梦”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是实实在在的,无数个普通人的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预设学生回答3:只要每个人都为之付出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中国梦”才能变成现实。 提出问题: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观点。 教师总结:“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持续奋斗中变为现实。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 播放视频《习近平讲述“中国梦”》,分组讨论,结合视频向同学解释清楚“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概括“中国梦”的内涵,说明白“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即为达成学习目标一的任务。
环节三 活动二:明确责任,承接期望 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是中国梦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历代国家领导人都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教师展示:两代领导人的嘱托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毛泽东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 提出问题:读了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主席对青少年的寄语,你能说说当代青少年身上肩负着怎样的时代责任吗? 学生独立思考。 预设学生回答1: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我们有责任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预设学生回答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我们的责任。 教师板书:责任 教师总结:我们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生力军。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励志向上,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教师展示:课前,同学们通过采访家人、老师,了解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请把你设计的“希望卡”跟小组同学介绍一下,完成小组成员互评。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班内分享。 评价标准1.能说出自己的时代责任2.能从自身出发说出具体做法得星标准
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适时进行点评、总结。也可让学生进行点评,总结“希望卡”的共同特点。 教书板书:期望 教师总结:希望寄予我们!让我们承载期望,明确责任,担当起属于我们的使命。 通过出示名人名言,结合名言与感悟,结合课前制作的“希望卡”,总结出自己作为社会合格公民对国家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即为完成学习目标二的任务。
环节四 活动三:做新时代好少年 教师讲述: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少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梦想少年应该怎样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实现“做新时代好少年”的目标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同学的做法。 教师展示:播放视频《我的梦想》 提出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谈一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请同学们根据评价标准,完成自评。 评价标准1.能简单说出做法2.能结合生活和学习得星标准
学生观看视频,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班内分享。 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完成自评。 预设学生回答1:学校是我们人生起航的地方,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 预设学生回答2:我们懂得了什么样的梦想值得追求,我读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我要向他学习。 预设学生回答3: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疫情期间,我看到了医务人员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要学习他们身上的担当与责任。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把你们认为的自己心中“新时代好少年”的形象,用一个词来描述,把它写在我们的“成长卡”上吧。 教师讲述:请组长把小组的成长卡张贴到黑板上。 学生书写“成长卡”,上台张贴,介绍本组成长卡的内容。 教师总结:同学们,兴中华,责任重。我们要爱国爱党,脚踏实地,向榜样学习,用创新、立志、奉献、做人这些优秀品质,搭建起个人梦想通往中国梦的桥梁,为实现民族复兴做新时代好少年! 通过观看视频《我的梦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说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新时代好少年,即为达成学习目标三的任务。
总结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请你来分享一下吧。
课后实践 教师讲述:同学们,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课下,请你根据我们张贴的“梦想之树”,制定自己的“21天梦想计划”吧,我们一起见证行动带来的奇迹。
板书设计
创新之处 从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来看,本课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学生充分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知道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做一名新时代好少年,讲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生活化案例,讲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联系起来,实现德育教育的全方位一体化。
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 一.简答题: 1.【有感而发】学习了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内容后,你有何感悟? 【追梦圆梦】中国的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谈谈自己怎样才能成为有梦想的好少年? 参考答案: 1.感悟: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是硬道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青少年要倍加珍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珍惜时光,脚踏实地,发奋学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好思想、好品性、好习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敢于担当、敢于奉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