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型 社会认知课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分析 一、核心素养方面: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这一方面中,提到要具备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要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政治方向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德修养方面:要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段目标中(第三学段)要求: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课程内容(第三学段)要求:课程内容学段目标中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省里的历史,感受长征精神,激发热爱中国共产的情感。
教材 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由六个课题组成,本单元作为集中的历史教育内容,并非一般的历史学习,而是以历史为载体,引导学生鉴往知来,实现历史与未来接轨,突出政治认同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单元逻辑结构图 单元大情境:学校正在举办“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题宣讲员评选活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宣讲员,需要闯关夺得六枚奖章(每课一枚)。 课时内容分析: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由“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框题组成,以整体的视角综观“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很明晰明了的指出历史类题材教学所要达成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追求。本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通过解读课题,一要紧扣核心词“不怕”“远”“难”,二要提炼核心问题——红军为什么不怕远征难。体会红军长征之“难”,既是引导学生感悟红军之“不怕”的前提,也是引导其自觉传承长征精神的关键。
学情 分析 通过对五年级1班同学的课前小调查,发现对于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都有所听闻,但学生对长征为何如此艰辛难以理解,容易将长征孤立的看做历史往事,忽略长征精神传承。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中,用勇气和意志谱写的人类史诗,其中蕴含的长征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离现在的孩子们有点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对长征的了解仅仅限于祖辈的相传以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等,他们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这是中华儿女不能忘却的历史。所以让学生们对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心里烙印下深刻的长征印象,本课的学习尤为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制定的对策是: 课堂中,学习以情感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丰富的资料链接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抓住关键事件、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获得对历史的主动感知和体悟,激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长征这段史诗的重要影响,了解其伟大意义。 4.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体验式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地图、观看视频,多角度总结出红军长征途中所面临的四大困难。 2.通过自主分析背景资料、问题探究,概括出长征的原因、历史背景、路线,明确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通过观看视频、问题探究,准确概括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树立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的爱国志向。
评价任务 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为:想赢得第9课单元子任务“红心向党”章,需要分别集齐“红船精神”章,“井岗山精神”章,“长征精神”章三个精神章。本课时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闯过三关,即可赢得本课时的“长征精神”章,同学们加油吧。 评价任务一:重温历程 追忆长征之难(对应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地图、观看视频、合作探究等方式,能准确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所面临的四大困难。小组合作,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评价任务二:谜底追踪 探寻长征原因(对应学习目标2) 通过自主分析背景资料、问题探究的方式,能说出长征的原因、历史背景、路线。小组合作,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评价任务三:薪火赓续,传承长征精神(对应学习目标3) 通过观看视频,问题探究等方式,能准确概括出长征精神的内涵。同桌合作做总结,并和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赓续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的爱国志向。
教学难点 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 教师准备:课件 视频图片 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导入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看到标题,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脑海中想起了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七侓.长征》,让我们一下来朗诵一下。 学生集体朗诵经典律诗《七律 长征》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朗诵《七律 长征》,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辉煌悲壮,感受长征的艰难和长征精神的伟大。】
活动一: 重温历程 追忆长征之难 活动一:重温历程 追忆长征之难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任务单,阅读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材料回忆、整理、分析长征之难的四个方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师:通过观看长征路线图,我们很容易发现,红军长征中面临的第一困难是什么?预设学生:路程长。 师:对,路程长,路途遥远。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主力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翻山越岭,纵横十几个省份,耗时两年的时间,1936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的结束。行程25000里。 师:25000里同学们可能没有什么概念,那我们以操场为例,操场一圈400米,请同学们算一下在操场走多少圈? 师:而且我们脚踩的是平地,红军战士们面对的却是高耸的雪山、陡峭的险峰、汹涌的江河,我们穿的是运动鞋,可是红军战士们穿的是草鞋,就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纵横十几个省份走了25000里,所以长征第一难表现在: 板书 路途遥远 师:提起长征,同学们首先会想到爬雪山、过草地这两个场景,这里的草地我们所想的内蒙古大草原吗?蓝天白云哈达美酒载歌载舞吗?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找找答案。 师:草地渺无人烟,沼泽丛生,气候极为恶劣,而且随时会吞噬人的生命。 再观看爬雪山的视频,师总结:在长征途中,共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还跨越的近百条江河,这些都足以说明,当时长征的困难之二是什么? 板书 环境恶劣 师:刚才已经有细心的同学发现,过草地时最大的敌人是“饥饿”。草原上荒无人烟,红军战士便挖野菜充饥,如果前面的部队把野菜吃完了,后面的部队就没吃,连皮带都煮着吃了,甚至要到粪便中去寻找没有消化的粮食。还有过雪山的视频中,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故事,也是因为把身上仅有的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自己却在雪地里活活冻死了。可以看出,长征面临的第三个困难是什么? 板书 生活艰苦 师:如果长征途中的困难仅仅是路途之遥远、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还不能足以证明长征是悲壮的史诗,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红军长征途中跨越的近百条江河中有一条河流--------叫湘江,当地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湘江战役后,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场惨烈的湘江战役。 湘江混战5昼夜,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历时最长,损失最惨重的战斗,长征途中不仅仅有湘江战役,还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等等的著名战役,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所以红军长征的困难更体现在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斗之中。 板书 战斗频繁 所以长征的困难总结为:路途之遥远、环境之恶劣、生活之困苦、战斗之频繁。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阅读地图,观看视频,班级交流,从路途遥远、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战争频繁四个维度认识到长征是一场历经艰险的远征。】 环节过渡语: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这么难,为什么红军还要进行长征?
活动二: 谜底追踪 探寻长征原因 活动二:谜底追踪 探寻长征的原因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30年10月开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名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在这次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一方面军分别牺牲了0.2+0.4+0.6+0.8=2(万人) 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红一方面军牺牲了3.6万人, 面对敌人连续的五次围剿,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还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吗? 学生:不能 师:所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试想一下,如果不进行战略转移,还会有第六次围剿,第七次围剿,牺牲的人数会更多。 教师:现在你们觉得有必要长征吗 学生:太有必要了! 师:加之国民党贪污腐败、罔顾民生,红军一旦放弃,人民的生活还将继续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长征,保留革命的火种。 那么,老师现在继续追问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红军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能成功,第五次反围剿牺牲的人数多达3万6千人呢 还有前面提到的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一次牺牲了2万多人,而且这两次战斗前后间隔不到2个月,再这样下去,红军会面临怎样的地步? 学生:牺牲的更多,甚至会全军覆没。 师:你觉得主要原因会出在哪里? 学生: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师:现在是不是急需扭转这种局面? 在这关键的时候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遵义会议召开了,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观看视频前请思考: 召开时间? 确定了谁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师:是啊,同学们,遵义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在确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紧接着迎来了一场激战,四渡赤水出奇兵。当时作战双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就是在这样看起来毫无胜算的情况下,毛泽东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战千里,四奔赤水,最后桥渡金沙江,成功跳出国民党40万重兵包围区,保存了中央红军的革命火种,被称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足以看出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红军长征原因,政治上面临的困难和以及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长征是为了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计划,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两万五千里长征,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为革命的胜利保留了最坚实的力量。 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所以说长征是伟大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 过渡语:红军不怕远征难,那红军为什么不怕?是怎样坚强的信念和怎样的长征精神,支撑着战士们完成这伟大的征程。让我们进行第三部分……
活动三: 薪火赓续, 传承长征精神 活动三:薪火赓续,传承长征精神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哪位同学起来概括一下?长征精神是什么? 生预设:板书:不怕牺牲、百折不挠 浴血奋战、勇往直前 观看视频:2016年十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习总书记总结长征精神的发言。 师:那请同学们思考,长征已经快90年,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还需要传承长征精神吗? 请学生们分享新时代的长征精神的例子。 新时代,你在哪些人身上感受到了长征精神? 师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行中的医务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一线,展现着长征精神的无畏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一线教师张桂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教育,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点亮大山里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还有航天领域的长征精神:他们克服了无数困难,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的尝试与失败,坚持研究。让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瞩目的成就。 师:所以说,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 师:今天的你们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呢? 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长征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一直在一代代人身上传承着。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又该如何在生活中学习长征精神。】 师总结:过去,老一辈革命家用脚步丈量着2万5千里长征,书写了长征的不朽传奇。现在,新时代的奋斗者用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长征路。未来将是你们用实际行动继续赓续着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师: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长征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希望你们勇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以永不懈怠的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课堂小结 总结收获: 1.相信会学习的你们,一定收获满满,来和大家分享吧。 2.师根据学生任务单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学习小组。
拓展延伸 阅读《说不尽的长征故事》,并讲述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