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三节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微专题11.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环境污染 地形封闭,大气稳定,水域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矿物能源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重工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生态破坏 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严重,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松散 (荒漠化);植被稀少 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 资源储量小,时空分布不均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2.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主要问题 具体措施环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主要问题 具体措施生态破坏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3.环境问题举例(1)环境污染污染类型 主要原因 措施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废气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污染类型 主要原因 措施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生产垃圾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2)生态破坏问题 主要原因 措施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合理控制人口数量、调整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问题 主要原因 措施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加大保护湿地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环境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3)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森林遭到破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出现全球变暖的趋势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积极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臭氧层空洞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污染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2024·吉林长春联考)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如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市B.成都市C.杭州市D.哈尔滨市√读图可知,该城市在北京时间13时左右太阳辐射强度最强,此时为地方时12时,计算可知该地位于105°E附近,结合选项可判断,应为成都市,乌鲁木齐市、杭州市、哈尔滨市的经度与此不符,B正确,A、C、D错误。(2024·吉林长春联考)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如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2.下列应对臭氧污染措施可行的是A.限制电能汽车出行B.午后锻炼强身健体C.实行污染监测管控D.关闭所有的化肥厂√由材料可知,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实行污染监测管控可减少臭氧污染的发生,C正确。电能汽车不排放氮氧化物,午后锻炼身体会加重臭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关闭所有化肥厂不现实,会影响到生产和经济发展,A、B、D错误。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依然枝繁叶茂(如下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大片枯死。读图,完成3~4题。3.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胡杨林大片枯死是因为水源不足,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及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均会导致该区域水源减少,①②正确;胡杨林是枯死的,而不是被砍伐致死的,③错误;夏季风势力弱属于自然原因,④错误。故选A。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依然枝繁叶茂(如下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大片枯死。读图,完成3~4题。4.下列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中,合理的是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C.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该地气候干旱、蒸发强,无沼泽分布,A错误;胡杨林生长区气候干旱,应发展节水农业,B错误;胡杨林枯死是因为水源不足,再结合其生长地区的地理特征可知,最合理的措施是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C正确;禁止各项用水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错误。(2024·福建福州期末)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下表示意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据此完成5~7题。 20世纪70年代 末至90年代末 2000年至2010年 2010年至今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主要措施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 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20世纪70年代 末至90年代末 2000年至2010年 2010年至今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主要措施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 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5.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①缓解水土流失 ②拦截沟谷泥沙 ③发展梯田旅游 ④增加粮食供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①④正确;当时黄土高原“修建梯田”主要目的不是发展梯田旅游和拦截沟谷泥沙,②③错误。B正确。 20世纪70年代 末至90年代末 2000年至2010年 2010年至今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主要措施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 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6.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 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大幅减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实施治沟造地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C正确。7.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的方向转变,说明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B.生态环境恢复不应进行人工干预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措施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黄土高原存在的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治理措施,A正确,B错误;材料中反映了生物措施的变化,但不能说明生物措施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措施,C错误;气候是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短时间不会发生太大变化,D错误。故选A。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多种途径富集于湿地环境,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丰水期水域面积大约是枯水期的4倍。该湖正面临着微塑料的污染,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正是鄱阳湖水体与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下面图1示意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图2示意鄱阳湖流域各水系丰水期(7月)、枯水期(10月)水体与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1)从外力作用角度阐述鄱阳湖微塑料的主要富集途径。答案 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至湖中;地表的微塑料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鄱阳湖水中的塑料制品,受风化作用(光降解)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成微塑料。鄱阳湖中微塑料富集的直接来源是湖中人类活动使用的塑料制品,废弃到水中后,受风化作用(光降解)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破碎成微塑料;周边水系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到鄱阳湖;周边陆地上人类活动留在地表的塑料制品风化成微塑料后,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2)判断鄱阳湖丰、枯水期微塑料丰度的总体大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枯水期>丰水期。原因:因鄱阳湖丰水期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丰水期水量过大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经历较长时间沉积作用,枯水期微塑料丰度有一定的升高。从水体和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来看,除饶河、修水丰水期沉积物微塑料较多之外,水体中和其他支流的沉积物中都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总体来看,枯水期大于丰水期。因为鄱阳湖丰水期水量增加,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丰度降低;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随着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加速了微塑料在湖底的沉积,经历较长时间的沉积作用,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也会有一定的升高。(3)针对阻断微塑料迁移过程,提出减少鄱阳湖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答案 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并定期清理;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从阻断微塑料迁移的角度考虑,流水搬运的微塑料主要来自各支流向鄱阳湖中的汇入,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将各条支流中的微塑料拦截,并定期清理,可有效减少流入湖中的微塑料数量;风力搬运的微塑料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固体废弃物,因此应该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可防止微塑料在湖泊范围内的迁移。 微专题1 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环境污染 地形封闭,大气稳定,水域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矿物能源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重工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破坏 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严重,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松散(荒漠化);植被稀少 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 资源储量小,时空分布不均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2.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主要问题 具体措施环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3.环境问题举例(1)环境污染污染类型 主要原因 措施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废气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生产垃圾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2)生态破坏问题 主要原因 措施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合理控制人口数量、调整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加大保护湿地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环境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3)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森林遭到破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出现全球变暖的趋势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积极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臭氧层 空洞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污染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2024·吉林长春联考)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右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市 B.成都市C.杭州市 D.哈尔滨市2.下列应对臭氧污染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电能汽车出行 B.午后锻炼强身健体C.实行污染监测管控 D.关闭所有的化肥厂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依然枝繁叶茂(如下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大片枯死。读图,完成3~4题。3.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 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 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下列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 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C.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 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2024·福建福州期末)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下表示意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据此完成5~7题。20世纪70年代 末至90年代末 2000年至2010年 2010年至今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主要措施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 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5.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水土流失 ②拦截沟谷泥沙 ③发展梯田旅游 ④增加粮食供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 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7.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的方向转变,说明( )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B.生态环境恢复不应进行人工干预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措施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多种途径富集于湿地环境,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丰水期水域面积大约是枯水期的4倍。该湖正面临着微塑料的污染,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正是鄱阳湖水体与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下面图1示意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图2示意鄱阳湖流域各水系丰水期(7月)、枯水期(10月)水体与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 (1)从外力作用角度阐述鄱阳湖微塑料的主要富集途径。(6分)(2)判断鄱阳湖丰、枯水期微塑料丰度的总体大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3)针对阻断微塑料迁移过程,提出减少鄱阳湖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6分)答案精析落实思维方法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在北京时间13时左右太阳辐射强度最强,此时为地方时12时,计算可知该地位于105°E附近,结合选项可判断,应为成都市,乌鲁木齐市、杭州市、哈尔滨市的经度与此不符,B正确,A、C、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实行污染监测管控可减少臭氧污染的发生,C正确。电能汽车不排放氮氧化物,午后锻炼身体会加重臭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关闭所有化肥厂不现实,会影响到生产和经济发展,A、B、D错误。]3.A 4.C [第3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胡杨林大片枯死是因为水源不足,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及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均会导致该区域水源减少,①②正确;胡杨林是枯死的,而不是被砍伐致死的,③错误;夏季风势力弱属于自然原因,④错误。故选A。第4题,该地气候干旱、蒸发强,无沼泽分布,A错误;胡杨林生长区气候干旱,应发展节水农业,B错误;胡杨林枯死是因为水源不足,再结合其生长地区的地理特征可知,最合理的措施是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C正确;禁止各项用水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错误。]5.B 6.C 7.A [第5题,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①④正确;当时黄土高原“修建梯田”主要目的不是发展梯田旅游和拦截沟谷泥沙,②③错误。B正确。第6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大幅减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实施治沟造地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C正确。第7题,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黄土高原存在的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治理措施,A正确,B错误;材料中反映了生物措施的变化,但不能说明生物措施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措施,C错误;气候是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短时间不会发生太大变化,D错误。故选A。]8.(1)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至湖中;地表的微塑料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鄱阳湖水中的塑料制品,受风化作用(光降解)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成微塑料。(2)枯水期>丰水期。原因:因鄱阳湖丰水期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丰水期水量过大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经历较长时间沉积作用,枯水期微塑料丰度有一定的升高。(3)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并定期清理;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解析 (1)鄱阳湖中微塑料富集的直接来源是湖中人类活动使用的塑料制品,废弃到水中后,受风化作用(光降解)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破碎成微塑料;周边水系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到鄱阳湖;周边陆地上人类活动留在地表的塑料制品风化成微塑料后,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2)从水体和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来看,除饶河、修水丰水期沉积物微塑料较多之外,水体中和其他支流的沉积物中都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总体来看,枯水期大于丰水期。因为鄱阳湖丰水期水量增加,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丰度降低;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随着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加速了微塑料在湖底的沉积,经历较长时间的沉积作用,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也会有一定的升高。(3)从阻断微塑料迁移的角度考虑,流水搬运的微塑料主要来自各支流向鄱阳湖中的汇入,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将各条支流中的微塑料拦截,并定期清理,可有效减少流入湖中的微塑料数量;风力搬运的微塑料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固体废弃物,因此应该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可防止微塑料在湖泊范围内的迁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第三节 微专题1 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学案(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第一章 第三节 微专题1 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课件(共35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