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2023年,电影《孤注一掷》引发社会热议。该影片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作为揭露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的犯罪电影,影片中提到的参与网络赌博、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被骗案例不胜枚举,涉及到很多罪名。
诈骗罪
影片讲述人们如何被骗进诈骗团伙、被骗者如何一步步落入诈骗团伙的陷阱、如何求救无果、如何家破人亡,电信网络诈骗这个主线贯穿始终。
诈骗罪的入刑标准为5000元,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金额只要达到3000元就需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达到3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达到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拘役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影片开头,“码农”潘生被诈骗团伙在网上发布的高薪招聘信息吸引,前往境外公司就职,被以欺骗甚至暴力的手段掳掠至犯罪窝点,期间被非法拘禁、打断了腿。除潘生外,还有被骗者因试图向外界传递信息被残忍杀害。犯罪分子的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基本人权,触犯《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这些处罚说明了什么
给我们什么警示?
·
影片中说到“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诈骗就是“操控人心”的把戏,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在网络上从事购物、交易、资金结算等活动时,保护好个人隐私,不向他人出租、出借银行卡、微信等支付结算工具,不要因一时贪念为他人从事跑分等犯罪行为,切忌心存侥幸。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听、不信、不转账,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一、违法无小事
这些违法行为都属于同一类吗?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违法行为有哪些分类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林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林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17岁的中学生秦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3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秦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小陈带着“欠条”向林某要账,但林某多次拒绝偿还之前的借款。
李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李某一怒之下,对刘某拳打脚踢,把刘某打成重伤。
新课学习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相同点: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新课学习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撒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发生在公民之间、企业之间、公民与企业之间
发生在公民与国家之间,轻微违反国家管理规定
刑事责任:刑罚;罚金和拘役属于刑事处罚。
新课学习
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无证经营
酒驾
认识行政违法
新课学习
某 下午,某村村民朱某因砌围墙与邻居谢某某、 某某、徐某某发 争执,在争吵中双 头、砖块对砸。朱某被砸伤头部后即回家拿 菜 返回现场。到现场后并没有使 菜 ,双 仍 块对砸。但因对 多,朱某抵挡不住,即跑离现场,另三 紧追不放,并 、 棍、锄头将朱某打成轻微伤。某公安派出所根据双 殴的事实,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分别对谢某某、 某某、徐某某以及朱某作出了五百元以内不等的处罚决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 三条的规定“殴打他 的,或者故意伤害他 体的,处五 以上 以下拘留,并处 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 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公安机关对三原告作出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决定是正确的。
认识行政违法
殴打他人,行政违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遵章守法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 ?
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规。
2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3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课堂小结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
(犯罪)
怎样
遵章
守法
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规。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原因
违法行为分类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根据
情节
轻重
2.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 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A.守规则  B.不违法  C.遵纪守法  D.诚实守信
1.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B
B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律的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表现
民事违法行为表现
遵章守法
1.怎么样理解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定义以及分类。
3.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
小结:
A
1.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 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B
3.下列关于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法律就是一种限制人们行为的规范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