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5.1法不可违
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Part 01
违法无小事
法律是一种怎样的行为规范呢?
·经营者可以将烟酒售卖给未成年人吗?
·道路两边绿化带上的果树结出的水果可以私自采摘吗?
·建筑工地上不用的铁管子可以捡来卖废品吗?
·遛狗必须牵绳吗?
我们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行为规范
法律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强制作用
合法的
×非法的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笔记1:法不可违的原因?
要做到不违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笔记2:所谓违法行为就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
这些违法行为都属于同一类吗?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违法行为有哪些分类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林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林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17岁的中学生秦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3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秦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小陈带着“欠条”向林某要账,但林某多次拒绝偿还之前的借款。
李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李某一怒之下,对刘某拳打脚踢,把刘某打成重伤。
赵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6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老李60岁了,老伴儿去世多年,老李想要再婚,但其子女坚决反对老李再婚。
按违反的法律
按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
行政法律
刑事法律
(轻微、小)
(最严重、大)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重难点)3、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笔记3:违法行为的种类?P48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 捡到他人手机据为己有
(财产权)
不让子女上学(人身权)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合同)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受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网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最严重 (犯罪) 刑事处罚 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
不同点: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犯罪。
共同点: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违反了法律,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笔记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P48
补充: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P46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返还钱财
(3)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Part 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想一想,自己身边的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吗?
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都是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上述行为均违法。
他们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肖像权、名誉权、
荣誉权、姓名权、智力成果权等;这些权利都受到法
律保护,侵犯这些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笔记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