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一、课程标准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工艺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助力非遗传承,文化振兴。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特色。大屏幕展示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着重掌握泥塑和布偶的特点,学会一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加深对民间工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成立民间非遗工作坊的活动,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以及手工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民间工艺的独到魅力,体会乡土文化蕴含的艺术气息,养成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泥玩具和布玩具的审美情趣,学会蚕猫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制作的民间工艺玩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掌握至少两种民间工艺玩具的制作方法。四、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解旅游文化和民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二)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分组讨论不同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分组完成民间工艺的赏析与制作体验。(三)小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村或文化博物馆,亲身体验民俗文化。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陶泥、水粉颜料与绘画工具、清漆等。六、教学过程活动一:玩具对比,导入新课四驱赛车等现代玩具,询问学生这些玩具的玩法,然后提问学生知道哪些传统玩具,然后大屏幕展示坐虎、泥泥狗、兔儿爷、布老虎等民间工艺,再次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民间工艺玩具该怎么玩。教师总结:民间工艺一向以特有的风姿招人喜爱,憨态可掬的造型、鲜亮绚丽的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都显示着民间美术蓬勃的生命力,这节课就通过亲手制作一件泥玩具,共同体会民间工艺的乐趣,从而导入课题。活动二:启发思考,引导分析(一)泥玩具欣赏多媒体展示《母子猴》《穆桂英挂帅》,请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件泥塑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母子猴》塑造了抽象的猴子形象,造型夸张,全身以黑色为底,用红绿黄白等民间配色的线条大胆描绘,对比强烈,整体呈现出古拙、神秘的韵味。而《穆桂英挂帅》则利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穆桂英手托令旗,挂帅出征的场景,造型生动细致,色彩借鉴戏曲形象,细腻精致,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二)布玩具欣赏多媒体展示《堆花猴》《挂饰》,请学生仔细观察,再思考这两件布玩具又有哪些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堆花猴》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一只头戴帽子,身披彩花的小猴子,正在咧嘴盯着手里的桃子,一副馋涎欲滴又机警可爱的模样。《挂饰》用蓝印花布和红色搭配,呈现单纯质朴的风格,寓意吉庆富裕,别有一番江南韵致。(三)总结特点请学生结合刚才欣赏泥玩具和布玩具的过程,讨论总结泥玩具和布玩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泥玩具带着泥土味道的芬芳,蕴含着劳动人民对土地的深深依恋,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纯度高、对比强的用色和淳朴率真的造型,造就出异常动人的视觉效果;布玩具则更多地体现出民间妇女的审美情趣,在布料上加缀许多装饰来增加布玩具的美,常用手法有补花、盘花、刺绣、缝缀纽扣、珠子、铃铛等。(四)联系家乡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典型的民间工艺玩具作品,结合这节课欣赏的内容,看看这些民间工艺又体现出怎样的艺术特色。活动三:示范制作,创意设计(一)教师选取泥塑蚕猫示范1.用加工好的泥巴捏塑出蚕猫的基本形。2.捏塑出蚕猫的脸部基本特征。3.用砂纸打磨后,用白色水粉将全身涂抹均匀,干后用中黄色水粉均匀涂底色。4.完成通身纹样的绘制,颜色干后,用清漆或鸡蛋清为作品上光。5.向学生展示作品,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二)设计制作请学生四人为一组,成立自己的民俗工作室,设计制作一组泥塑蚕猫。(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活动四:自主展示,师生评议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作品的主要特色。2.其他学生欣赏交流,从造型、色彩、乡土气息等角度,畅谈自己对于这些蚕猫的感受。3.教师总结评议。活动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一)学生汇报总结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民间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和乡土情怀,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二)开放实践作业请学生课后查阅更多的民间工艺的资料,并尝试制作其他种类的民间玩具,如陀螺、水枪等。七、教学评估(一)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二)作业评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三)实地考察评估根据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评估其对彭水民间工艺的理解和感受。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