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7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叙述不能体现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是( )A.如果转基因花粉中存在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C.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2.(2024·湛江高二月考)下列有关转基因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B.若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C.抗虫基因只要成功地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就都能正常表达D.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的作物3.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改造而产生的,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但是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4.(2024·枣庄高二月考)下列叙述中支持“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是有利的”观点的是( )A.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B.转基因农作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C.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D.转基因生物可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B.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C.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D.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研究上要谨慎,推广上要大胆,管理上要严格6.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争论的原因(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重组DNA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7.(2024·秦皇岛高二月考)基因工程技术刚兴起的时候,都以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且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实验室里操作。这里“负压”的作用主要是( )A.防止重组基因的生物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避免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B.提高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C.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D.避免其他微生物对实验材料的污染8.(2024·宜昌高二月考)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B.转基因作物不可能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C.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D.自然杂交与转基因过程没有任何区别9.转基因食品存在“是否安全”的争议,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比如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使喷洒除草剂的人患癌症。请用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古就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所以吃了转基因食品,则其中的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B.严格管理好目的基因和控制好目的基因的表达部位,则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C.若食用转基因大米,就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D.用抗除草剂植物生产的食品会导致人患癌症10.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如图是治疗性克隆的部分设计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可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B.过程②中细胞分化开始于桑葚胚早期C.胚胎干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D.过程②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11.下列有关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殖性克隆是为了获得能独立生存的个体,而治疗性克隆只是为了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或器官B.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C.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D.克隆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生殖性克隆人不会面临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严重问题12.(2024·常州高二月考)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设计需要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的支持B.培养至囊胚期,取少量的胚胎干细胞进行DNA分析鉴定C.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设计的成功率受配子、胚胎、子宫内膜的品质及胚胎植入位置的影响13.(2024·十堰高二月考)下列关于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可根据愿望设计婴儿性别B.前者多了遗传学诊断C.后者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D.后者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器官14.(2024·温州高二月考)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伴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传播而扩散。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污染”有可能会从一种生物扩散到其他多种生物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D.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不会遗传给其他生物,故不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15.有人担心重组微生物会对环境甚至人体构成威胁,下列哪项不是他们担心的原因( )A.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会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B.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时会形成有害的中间产物C.重组微生物一旦进入自然界,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重组微生物只含有一两种外源基因,原来的分类地位不会改变16.(2024·南昌高二月考)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与日俱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B.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不同见解,与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有关C.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D.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会有安全性问题17.(2024·金昌高二月考)实验人员将一段外源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与丝状支原体(一种原核生物)的DNA进行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新的生命”,该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下列有关该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某些微生物,用于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等B.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该生物进入自然界一般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转基因技术还可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D.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可以防止转基因花粉的传播18.(2024·岳阳高二月考)治疗性克隆的一般流程是把患者(供体)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构胚,再把重构胚体外培养到囊胚,然后从中分离出ES细胞,并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细胞类型用于移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需要诱导融合B.ES细胞在核遗传上和供体细胞相同C.治疗性克隆是治疗遗传病的根本措施D.治疗性克隆可解决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问题19.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能够受精的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这项技术为试管婴儿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造卵子是由健康女性的细胞核和不孕女性的去核卵母细胞构成的重组细胞B.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及无菌环境C.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桑葚胚及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D.这项技术为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希望20.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等B.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C.中美两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D.若有人以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将难以预估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21.(12分)(2024·保定高二月考)角蛋白酶能降解角蛋白,在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将角蛋白酶基因(KerA)导入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能高效表达角蛋白酶的工程菌,如图为含KerA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EcoRⅠ、BamHⅠ、SalⅠ、XhoⅠ均为限制酶,其切割位点如图所示。KanR、tetR分别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图可知,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和DNA连接酶,这些工具酶作用的化学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利用PCR技术扩增KerA基因时,需根据其两端序列设计引物。若KerA两端部分序列为5′-AATGGA……ATTCTC-3′,则需要设计的一对引物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3)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常出现三种情况:未转化的细菌、含空载体(普通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可在添加有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转基因技术除了在微生物领域取得广泛的成果,在动植物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下列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②只要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③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应理性看待该技术④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不会产生安全性问题22.(16分)一对健康夫妇生下一男婴,该男婴一岁时脑出血死亡,两年后女方怀孕6个月时,经羊水及脐带血诊断腹中胎儿为男孩且患血友病,遂引产。于是夫妇俩到医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7个活体胚胎,抽取每个胚胎1~2个细胞检查后,选两个胚胎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生出了一名健康女婴。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问题:(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B、b表示血友病基因或正常基因,则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夫妇再生一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3)(4分)医生抽取活体胚胎的1~2个细胞后,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判断早期胚胎的性别,你认为医生应选用__________性胚胎进行移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已能够选取最理想的胚胎,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自然状态下,出现这样的胚胎的概率是__________。该实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4)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请谈谈为什么要反对克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2分)(2024·邵阳高二月考)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炭疽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途径包括皮肤接触、肠道及呼吸道传播,可能引起人患败血症,常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膜炎而突然休克,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将不治而亡。因为炭疽杆菌几乎是一种永不“死亡”的病菌,所以它很容易以信件、包裹和其他邮件等方式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后果最为严重,致死率约为95%~100%,所以它也是一种生物武器。材料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畜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向实验绵羊注射毒性已削弱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向实验绵羊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1)生物武器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等特点。(2)下列有关炭疽杆菌致病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A.传染性极强B.感染者死亡率极高C.少量就能引发炭疽病D.造成人的精神失常(3)1998年6月,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________、不生产、____________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4)①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后没有发病,其原因是绵羊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这属于________免疫。②毒性极弱的炭疽芽孢杆菌进入绵羊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请写出与该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叙述不能体现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是( )A.如果转基因花粉中存在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C.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答案 C2.(2024·湛江高二月考)下列有关转基因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B.若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C.抗虫基因只要成功地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就都能正常表达D.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的作物答案 D解析 用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植物(如抗虫棉)只能抗虫,不能抗病毒,A错误;即使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也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B错误;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也不一定能正常表达,C错误;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的作物,进而使作物品种和产品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D正确。3.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改造而产生的,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但是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答案 B解析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诋毁科学创新、因噎废食,B错误。4.(2024·枣庄高二月考)下列叙述中支持“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是有利的”观点的是( )A.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B.转基因农作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C.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D.转基因生物可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C解析 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对人类有害,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农作物的花粉扩散到近缘物种,进而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使用,进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有利,也能提高经济效益,C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进而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有害,D不符合题意。5.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B.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C.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D.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研究上要谨慎,推广上要大胆,管理上要严格答案 D解析 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管理上要严格,D符合题意。6.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争论的原因(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重组DNA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答案 D解析 在重组DNA技术中使用的“分子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这不是引起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原因,D符合题意。7.(2024·秦皇岛高二月考)基因工程技术刚兴起的时候,都以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且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实验室里操作。这里“负压”的作用主要是( )A.防止重组基因的生物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避免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B.提高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C.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D.避免其他微生物对实验材料的污染答案 A解析 由于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影响的正负效应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为了安全起见,将实验材料放在“负压”条件下操作与培养,目的是防止重组基因的生物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从而避免造成基因污染,A符合题意。8.(2024·宜昌高二月考)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B.转基因作物不可能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C.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D.自然杂交与转基因过程没有任何区别答案 A解析 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野生植物中,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A正确;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因而可能会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B错误;虽然转基因作物存在危害,但我们应理性看待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不能因噎废食,C错误;自然杂交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而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即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9.转基因食品存在“是否安全”的争议,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比如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使喷洒除草剂的人患癌症。请用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古就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所以吃了转基因食品,则其中的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B.严格管理好目的基因和控制好目的基因的表达部位,则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C.若食用转基因大米,就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D.用抗除草剂植物生产的食品会导致人患癌症答案 B解析 人吃了转基因食品,会在消化道内进行消化,食品中的基因会被水解成小分子,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A错误;食用转基因大米不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C错误。10.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如图是治疗性克隆的部分设计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可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B.过程②中细胞分化开始于桑葚胚早期C.胚胎干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D.过程②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 A解析 过程②中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B错误;胚胎干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C错误。11.下列有关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殖性克隆是为了获得能独立生存的个体,而治疗性克隆只是为了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或器官B.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C.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D.克隆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生殖性克隆人不会面临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严重问题答案 D解析 克隆技术还不成熟,生殖性克隆人会面临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问题,D错误。12.(2024·常州高二月考)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设计需要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的支持B.培养至囊胚期,取少量的胚胎干细胞进行DNA分析鉴定C.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设计的成功率受配子、胚胎、子宫内膜的品质及胚胎植入位置的影响答案 B解析 应将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少量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鉴定,而不是取胚胎干细胞,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该病由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男方患者的基因型为XDY,正常女方的基因型为XdXd,可知两者后代中女性均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正常,因此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C正确。13.(2024·十堰高二月考)下列关于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可根据愿望设计婴儿性别B.前者多了遗传学诊断C.后者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D.后者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器官答案 C解析 后者可根据愿望设计婴儿性别,A错误;后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B错误;为了给已有的孩子治病而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母体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以确定这个胚胎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胚胎被植入母体并生出婴儿,取其某些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用于治疗是多数人能够接受的,C正确;设计试管婴儿中取用其器官是决不允许的,D错误。14.(2024·温州高二月考)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伴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传播而扩散。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污染”有可能会从一种生物扩散到其他多种生物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D.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不会遗传给其他生物,故不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答案 D解析 转基因生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转基因植物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D错误。15.有人担心重组微生物会对环境甚至人体构成威胁,下列哪项不是他们担心的原因( )A.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会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B.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时会形成有害的中间产物C.重组微生物一旦进入自然界,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重组微生物只含有一两种外源基因,原来的分类地位不会改变答案 D解析 重组DNA进入水体或土壤后可能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环境安全问题,A不符合题意;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B不符合题意;重组微生物只含有一两种外源基因,原来的分类地位不会改变,不是重组微生物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威胁的原因,D符合题意。16.(2024·南昌高二月考)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与日俱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B.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不同见解,与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有关C.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D.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会有安全性问题答案 D解析 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A正确;人们所生活的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B、C正确。17.(2024·金昌高二月考)实验人员将一段外源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与丝状支原体(一种原核生物)的DNA进行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新的生命”,该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下列有关该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某些微生物,用于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等B.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该生物进入自然界一般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转基因技术还可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D.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可以防止转基因花粉的传播答案 B解析 通过向微生物中导入不同的目的基因,可使其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等,A正确;“新的生命”是一个新的物种,由于其没有天敌,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破坏生物多样性,B错误;转基因技术还可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C正确;在转基因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会采取很多方法防止基因污染,例如,我国科学家将来自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由于α-淀粉酶基因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因而可以防止转基因花粉的传播,D正确。18.(2024·岳阳高二月考)治疗性克隆的一般流程是把患者(供体)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构胚,再把重构胚体外培养到囊胚,然后从中分离出ES细胞,并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细胞类型用于移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需要诱导融合B.ES细胞在核遗传上和供体细胞相同C.治疗性克隆是治疗遗传病的根本措施D.治疗性克隆可解决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问题答案 C解析 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需要通过电融合法等诱导融合,使供体核进入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A正确;治疗性克隆的ES细胞来源于供体细胞,在核遗传上和供体细胞相同,B正确;治疗遗传病的根本措施是基因治疗,C错误;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用于医学治疗的供体器官,以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D正确。19.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能够受精的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这项技术为试管婴儿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造卵子是由健康女性的细胞核和不孕女性的去核卵母细胞构成的重组细胞B.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及无菌环境C.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桑葚胚及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D.这项技术为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答案 A解析 人造卵子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不孕女性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的能够受精的卵子,A错误;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含有95%空气(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和5%CO2(维持培养液的pH)的混合气体及无菌环境,B正确。20.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等B.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C.中美两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D.若有人以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将难以预估答案 B解析 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干扰素为细胞因子,不是生物武器,B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21.(12分)(2024·保定高二月考)角蛋白酶能降解角蛋白,在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将角蛋白酶基因(KerA)导入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能高效表达角蛋白酶的工程菌,如图为含KerA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EcoRⅠ、BamHⅠ、SalⅠ、XhoⅠ均为限制酶,其切割位点如图所示。KanR、tetR分别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图可知,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和DNA连接酶,这些工具酶作用的化学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利用PCR技术扩增KerA基因时,需根据其两端序列设计引物。若KerA两端部分序列为5′-AATGGA……ATTCTC-3′,则需要设计的一对引物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3)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常出现三种情况:未转化的细菌、含空载体(普通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可在添加有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转基因技术除了在微生物领域取得广泛的成果,在动植物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下列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②只要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③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应理性看待该技术④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不会产生安全性问题答案 (1)BamHⅠ、XhoⅠ 相同 (2)引物Ⅰ5′-AATGGA-3′,引物Ⅱ5′-GAGAAT-3′ (3)四环素 含空载体(普通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 (4)①③解析 (1)据图可知,SalⅠ会破坏KerA基因,因此获取KerA基因时不能用限制酶SalⅠ进行切割。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自身环化、不定向连接,应该选用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可以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XhoⅠ或EcoRⅠ和XhoⅠ,若选择限制酶EcoRⅠ和XhoⅠ,会破坏质粒上的两个标记基因,因此不能选用该组限制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2)使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引物能与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碱基互补配对,子链延伸时是从引物的5′端向3′端延伸,若KerA两端部分序列为5′-AATGGA……ATTCTC-3′,则需要设计的一对引物序列是引物Ⅰ5′-AATGGA-3′,引物Ⅱ5′-GAGAAT-3′。(3)由于选用的限制酶是BamHⅠ、XhoⅠ,所以含有该重组质粒的细菌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而含空载体(普通质粒)的细菌也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二者都可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4)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为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①正确;对待转基因技术,我们应持有的正确做法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②错误;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应理性看待该技术,③正确;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但由于插入的位置是随机的等原因,也可能产生安全性问题,④错误。22.(16分)一对健康夫妇生下一男婴,该男婴一岁时脑出血死亡,两年后女方怀孕6个月时,经羊水及脐带血诊断腹中胎儿为男孩且患血友病,遂引产。于是夫妇俩到医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7个活体胚胎,抽取每个胚胎1~2个细胞检查后,选两个胚胎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生出了一名健康女婴。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问题:(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B、b表示血友病基因或正常基因,则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夫妇再生一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3)(4分)医生抽取活体胚胎的1~2个细胞后,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判断早期胚胎的性别,你认为医生应选用__________性胚胎进行移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已能够选取最理想的胚胎,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自然状态下,出现这样的胚胎的概率是__________。该实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4)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请谈谈为什么要反对克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双亲生殖细胞都融合为受精卵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物 (2)XBY XBXb 1/2 (3)性染色体形态 女 XBXB 1/4 (4)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了现有的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人为地制造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克隆人解析 (1)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但试管婴儿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都有双亲生殖细胞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2)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双亲(XBY、XBX-)若能生育一个患病男孩(XbY),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Y、XBXb。他们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男孩的基因型为1/2XBY、1/2XbY,即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3)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可通过观察性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性别;双亲的基因型组合为XBY×XBXb,后代中女孩均正常,而男孩有一半的概率会患血友病,因此应该选择女性胚胎进行移植;最理想的胚胎应该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XBXB,自然状态下,出现该基因型的概率为1/4。23.(12分)(2024·邵阳高二月考)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炭疽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途径包括皮肤接触、肠道及呼吸道传播,可能引起人患败血症,常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膜炎而突然休克,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将不治而亡。因为炭疽杆菌几乎是一种永不“死亡”的病菌,所以它很容易以信件、包裹和其他邮件等方式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后果最为严重,致死率约为95%~100%,所以它也是一种生物武器。材料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畜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向实验绵羊注射毒性已削弱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向实验绵羊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1)生物武器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等特点。(2)下列有关炭疽杆菌致病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A.传染性极强B.感染者死亡率极高C.少量就能引发炭疽病D.造成人的精神失常(3)1998年6月,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________、不生产、____________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4)①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后没有发病,其原因是绵羊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这属于________免疫。②毒性极弱的炭疽芽孢杆菌进入绵羊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请写出与该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有潜伏期,一般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传染途径多 (2)D (3)不发展 不储存 (4)①体液 ②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解析 (2)据题干可知,炭疽杆菌致病特点是传染性极强、毒性大,只要很少量就能引发炭疽病,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但不会造成人的精神失常,D错误。(4)①第一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后,B细胞受抗原刺激,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特异性免疫。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后,记忆B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这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②毒性极弱的炭疽芽孢杆菌进入绵羊体内后,同时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绵羊体内产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等),抗体的产生与吞噬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有关,而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