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教案)上课日期:课 题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总课时 数 1 本课时序 数 第 1 课 时本课时教学内容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前后知识比较的能力;简析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 3、了解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 族气节和斗争精神。重 难 点 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教 具 及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师: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 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记实性的长篇 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 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她一 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 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甲午战争究竟是一场 怎样的战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 、新课讲授 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24页,完整幻灯 片上的导学案。 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 侵略中 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年,朝鲜 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 兵帮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 争。7月,日本袭击牙山口外丰岛海面清军运兵 船,清政府被迫对 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 中日战争。 师提问、解释:①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即 一场农民起义,为什么清政府会派兵镇压 清政 府和朝鲜是什么关系 是像今天的中国和朝鲜 一样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吗 (引导:当时朝鲜是 大清的附属国,清廷派兵理所当然。)②日本也 出兵,这是因为当时日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占领了朝鲜的几个港口,日本此时借口保护侨民 和大使馆,趁机出兵。③清廷当时派李鸿章在朝 学生阅读教材,填空。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述。 为本课创设一个严肃、 悲怆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 信息的能力。鲜,当时清廷并不打算和日本发生冲突,小事则 忍,但是日本蓄意挑起战端,清廷避无可避,只 好被迫迎战。④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这 是因为战争发生的1894是农历甲午年。 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是海战,这就涉 及到了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三支新式海军,尤其是 北洋舰队。美国海军年鉴将北洋舰队评为东亚第 一、世界第九,那么,面对如此强大的北洋海军 日本为什么还要侵略 还敢侵略 我们来看两 则材料。 师讲解:日本和中国的境遇非常的像。中国 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被迫打开大门,遭遇列国欺压,决定要雄起,这 才有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而日本原来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美国通过 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这之后日本就开始 全方位的向西方学习,包括制度,这就是我们以 后在世界史中会提到的明治维新。我们看这两则 材料,大清开展洋务运动不过守疆土、饱和局, 但是日本就不一样了,它的野心非常大,它在明 治维新之后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 个时候,它制定了一个政策,叫大陆政策,先征 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然后在征服亚洲,最后 征服世界。那么问题来了,要征服中国,得要找 个理由,什么事件成为了导火线 (东学党起义 ) 师提问:东学党起义不过是日本要侵略中国 的借口,其实日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出台“大 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场战争的进程如何。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涉及了五个战役,幻灯片上这 些战役的顺序被我不小心打乱了,请同学们根据 书本第一子目的内容,了解战争进程,来帮我排 排序。(①丰岛战役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海战④辽 东战役⑤威海卫战役) 师逐一讲解: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 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标志着 战争的爆发。9月,日本围攻平壤。在平壤战役 中,涌现了一个英雄人物,谁 (左宝贵)请同 学们阅读24页人物扫描,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英 雄。左宝贵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牺牲,与之形 成鲜明对比的,谁 (叶志超)叶志超作为统帅, 但弃城逃跑,平壤陷落。除了陆地战,清军和日 军也展开了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中日两 国就国家发展目标上的差 异。 学生听教师讲述,理解东学 党起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 关系。 学生根据材料和教师讲解 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理清五 场战役的时间顺序。 学生听教师讲述,并及时回 答问题,做好相关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 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牺 牲的英雄人物,进而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海海面展开激战,在这场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个 英雄人物,叫邓世昌,他带着将士驾驶致远舰冲 向敌舰,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 击中,全舰将士英勇牺牲。这场海战,北洋舰队 虽然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不过李鸿章不许舰 队出海迎敌,日本趁机夺去了黄海制海权。之后, 日军一路直逼辽阳,一路登陆辽东半岛,在辽东 半岛发生的这一系列战争,我们统称为辽东战役。 在旅顺,日本展开了连续四天的大屠杀。这期间 也有一位英雄无畏牺牲,英勇抵抗,谁 (徐邦 道)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清军援兵无望,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也标志 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思考: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 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 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 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清政府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我们来阅读两则材料,思考清政府战败 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 师:战败了,我们又要签条约了。1895年, 李鸿章和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 《马关条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马关条 约》有哪些内容 (允设厂;增口岸;赔二亿: 割三地)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各个内容有什么 影响和危害 (抢夺中国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 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略势力深 入到中国腹地;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中国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师: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你 能得到哪些有效信息 (割地面积增加;赔款数 额倍增;侵略深入腹地;经济侵略加剧) 师总结:在马关条约的这几项内容中,对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 华设厂。原来日本是在自己的岛国生产商品,拿 到中国来销售,现在日本在中国设厂,运用中国 的人力、土地、资源,这就从原来的商品输出变 成了资本输出。可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师提问:日本要割三地,哪些地日本拿走了, 哪些地日本没有拿走 (辽东半岛) 师总结、提问:《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 法国、德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清政府 战败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熟记《马关 条约》内容。 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 关条约》的内容,理解《马 关条约》的影响。 学生了解三国干涉还辽事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 力。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 能力。岛,日本当然不会白放弃,就向清政府要钱,索 取了三千万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 涉还辽事件。以此事件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我们来看时局图。北极熊, 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 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图的东南部有 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迟到了,不着急, 想办法,于是美国提出了一个政策,是什么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门户开放” 政策的内容。 师总结:这项政策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 围和既得特权,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 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 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三 、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过程和结果。从甲午战争战败的结果中,我们能 得到哪些启示呢 (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 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 件和门户开放政策。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问 题。 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战 败的启示,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 吸取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