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教案)上课日期:课题 第1课鸦片战争 总课时 数 1 本课时序 数 第 1 课 时本课时教学内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虎门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 京条约》的签订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重 难 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教 具 及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 展示鲜花与罂粟的图片。 师:鲜花是美好的代名词,但有一种花却是 与罪恶联系在一起。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 爆发的鸦片战争与这种花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英 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 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 它 对中国社会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让我们一 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一起走进那段硝烟弥漫 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前中英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正文第一自然段内 容,并结合ppt上的材料,来看一看在鸦片战争 之前,中英两国的情况如何 师总结: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 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是当时世界上 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 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成为 它的对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扭 转贸易逆差。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工业 品在中国没有市场,而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英国特别畅销,英国的白银不断流向中国。 师:想一想,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 状况的 2、鸦片的危害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材料研读,讨 论分析一下,鸦片走私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 学生阅读课本和ppt材 料后,讨论解决。联系上学 期所学清朝的政治和对外 关系。 生:走私鸦片。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 读,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 培养学生的史料探究能 力,实现以历史核心素 养为课程教育的奠基 石。 培养学生的史料探究能 力,实现以历史核心素(白银外流、财政危机、摧残体质、军队战斗力 弱……) 虎门销烟 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应 对的呢 (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鸦片)林 则徐成为钦差达成后,引起弛烟派和满洲贵族的 不满,但是碍于道光帝的反对,不敢公开反对。 当时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龚自珍 担心林则徐的安危,提议林则徐带上重病巧匠, 一旦发生战争,就可以立即还击。但是林则徐不 愿他卷入政治漩涡,婉拒了龚自珍的好意。 4、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归纳“虎 门销烟”的过程和重要历史意义。 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公 然支持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有人说:是因 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 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 战争。因此是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你认为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当时世界资本主 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 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 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日趋没落的中 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之间在鸦片 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 火线,即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 而发生。) 2、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 讲述鸦片战争经过。 师:1840年6月至1841年5月,英军攻 广州,攻厦门,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惊慌失 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 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 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 为“替罪羊”。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 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 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 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 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 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被撤 职查办,被流放至伊犁。 到1841年6月,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 香港、厦门、定海、宁波,进吴淞,到南京,清 政府战败。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师:请同学们参考材料,思考一下,我们有 中国带来哪些危害,体会其 与其后进行的“虎门销烟” 的因果递进关系。 学生自学后简述“虎门销 烟”的过程,记住时间。理 解“虎门销烟”的意义。 学生结合所学进行交流讨 论,明确“虎门销烟”是英 国蓄谋的。 学生结合示意图,找出英军 的行军路线,了解鸦片战争 的过程。 学生根据补充材料及教材 内容体会清朝战败的原因。 养为课程教育的奠基 石。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提高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提高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 装,却为何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 军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 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制度先 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 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准备不足,仓促应战。 ③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先 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四、《南京条约》的签订 师:战争的失败不是结束,鸦片战争的战败带 给中国还有更深重——《南京条约》的签订。请 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页,找一找《南京条约》签 订的时间、内容,思考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侵犯领土主权、增加百姓负担、侵犯贸易主权、 关税自主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 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 权就落入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 中。) 师:侵略者的野心是很难满足的,在《南京 条约》签订以后,英、美、法等国又分别与清政 府签订了哪些后续的条约,又攫取了哪些特权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 约》 师: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 响 ①中国历史进程的变化。 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 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 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 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 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 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 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南 京条约的内容》,思考《南 京条约》的影响。 学生自学课本,分析鸦片战 争带来影响。 根据结构示意图,请学生总 结,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提高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提高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