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日期:
课题 第 8 课 总课时 数 本课时序 数 第 课时
本课时教学内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 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2、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 而树立与价值观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 难 点 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难点: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教 具 及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师提问: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资产阶 级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他们主张什 么 结果怎么样 说明了什么 戊戌变法;改良 实行君主立宪;失败;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 一子目,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 力。
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师: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维护清王 朝所进行的改良运动都失败了,主张推翻清王朝 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今天, 我们就要来了解资产阶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 二、新课讲授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播放视频。 师讲述:孙中山,本命孙文。1866年出生在 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到檀香 山就学。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 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 了医生的职业。那么,孙中山一开始就是走革命 道路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 师:请同学们来看两段材料。材料二与材料 一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 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 立共和国) 师: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提出改
:
革建议,但是遭到拒绝。失望之余,认识到只有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拯救中国。于是,同年11 月,他在美国檀香山组建了一个革命团体——兴 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5 年,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准备发动广州起义。 但是起义的消息泄露,陆皓东等被捕牺牲,广州 起义失败,孙中山遭到通缉,流亡海外。 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师过渡:在这一时期,除了孙中山以外,还 有许多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比如说章炳 麟、邹容、陈天华,他们著书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的思想。我们来看,这些思想家著书宣传民族民 主革命思想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辛丑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 想得到迅速传播。 师:有思想,自然就要有依托。从1894年到 1905年,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影响较 大的是华兴会和光复会。但当时的革命现状却是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 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于是孙 中山将这些革命团体进行整合,建立了一个统一 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 成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已学知 识,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标注相应内 容,完成表格。 学生听讲,理解同盟会的政 治纲领和性质。 , 温故而知新。同时培养 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目 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 命组织
政治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 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 命运动的发展
师解释:关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鞑虏” 在这里指清朝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 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 家”,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 的工具——清政府。这也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在华侵略势力。“建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试图通
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 自足”,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 辟道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适应当时历史的发 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人民拥护的。 关于同盟会的性质,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统 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三 方面理解。第一,有统一的组织,在东京设总部 国内设有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分会;第二, 有领导机构,选举孙中山为总理;第三,有政治 纲领,机关刊物《民报》。 师:在《民报》的发刊词上,孙中山将同盟 会的革命纲领进一步阐述和完善,阐发为“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成“三民主义”。 “民族”对应“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指推翻 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师三民 主义的核心,对应“创立民国”,要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民生”对应“平均地权”。“三 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课堂练习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A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 2、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B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享主义 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B) A、《南风报》 B、《民报》 C、《同盟会革命纲领》 D、《中外纪闻》 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学生听讲,理解三民主义及 其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 系。 突破重难点。 当堂检测,及时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