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日期:
课 题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总课 时数 1 本课时序 数 第 1 课 时
本课时教学内容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东 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与 局限性。 2、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剖析太平 天国运动不断发展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颁布的历史意 义和局限,培养辩证分析史实的能力。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通过对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学习,认识《天朝田亩制度》把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要求废 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高到了单纯的农民运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重 难 点 重点:了解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分析比较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 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异同点。 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及局限性。
教 具 及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史上 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 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 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 走下灭亡的:秦等。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 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他 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 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 、新课讲授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师提问: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 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请同学 们阅读教材,思考: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 因有哪些 师总结: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 的矛盾日益尖锐。 师过渡并提问: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 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 洪秀全。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 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 联系中国古代史。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提高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
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师过渡并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 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 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 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请同学们 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 所作的努力 (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 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定都天京 师:请同学们根据《天平天国运动示意图》 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 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 京)) 师总结并过渡: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 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 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我们常说,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 己的半壁江山 (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对外:北伐西征。) 师:《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 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 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 又该如何评 价这一种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示意图和教材描 述,简单整理进军路线。 学生根据教材讨论回答《天 朝田亩制度》的分配方式、 分配原则及其评价。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做出简 单的示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力。 意在培养学生提取信 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分配 方式 规定部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 配土地
分配 原则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评价 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 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 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 盛时期。) 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 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 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 开始。 3、天京陷落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 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洪 ①逼 ⑤疑 ④杀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比较两个纲领性文 件,小组讨论其相同点和不 同点。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力。
杨 ②杀 韦 ③责 ⑥走 石
师过渡: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 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为了重振国政,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 施重振国政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 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 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师总结:《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 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 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为了打破敌 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 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 ——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师:太平天国颁布了两个纲领性的文件。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找一找太平天国 两个文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前后左右四个人 为一个小组,小组探究。【小组探究一】 相同点:①二者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 ②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③都没有能够实 行。 不同点:①《天朝田亩制度》违背了社会发展的 规律;②《资政新篇》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 不可能真正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师: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 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 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 倒塌,其原因是什么 我们来看材料,请同学
们前后左右分组讨论。【小组探究二】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 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 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 结 )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 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 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 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 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 力。 三 、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 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 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 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 的一页。
教学反思 (含听同题 课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篇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在 此课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 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通过导学、分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各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 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 活等,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从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 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