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动机》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磁学知识,如电流产生磁场等。他们可能对电动机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其工作原理和具体构造可能还不够清晰。学生对于实验和动手操作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学生可能会对电动机的复杂性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逐步引导和具体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认识电动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应用。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 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电动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1. 理解电动机中电流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2. 掌握换向器的作用和原理。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电动机模型、电源、导线、磁铁、电池、开关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1. 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动机的设备图片,如电风扇、洗衣机等。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吗?它们的核心部件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入电动机的概念。4. 简述电动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5.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知识讲解 1. 详细讲解电动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2. 利用课本图20.41和20.42,解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3. 讲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转子和定子。4. 通过图20.4-2和20.4-3,解释线圈在磁场中的扭转和转动原理。5. 强调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对导线受力的影响。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引导观察图示,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系统讲解电动机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互动讨论 1. 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2.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知识讲解进行思考和讨论。3.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4. 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换向器的作用。5. 通过图20.4-6和20.4-7,详细讲解换向器的构造和功能。 积极参与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电动机的持续转动原理。 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实验演示 1. 准备一个小型电动机模型,现场演示电动机的转动。2. 引导学生观察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3. 提问:“你们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吗?”4. 邀请学生上台操作,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观察电动机的反应。5. 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与理论的结合。 认真观察实验,尝试操作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加深理解和记忆。知识应用 1. 提出问题:“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哪些设备使用了电动机吗?”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实例。3. 讨论这些设备中电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4.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5.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积极思考并列举生活中的电动机应用实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回顾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电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应用。2. 强调电动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3. 提出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积极参与回顾,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布置作业 1. 布置课后习题,如计算电动机的功率、解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2. 鼓励学生查阅更多关于电动机的资料,拓宽知识面。3.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完成作业。 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基础题 1. 解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描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电动机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什么?提高题 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 2. 计算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55kW的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并计算连续工作2小时的耗电量。板书设计电动机工作原理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的关系 电动机结构 转子:能够转动的线圈 定子:固定不动的磁体 换向器作用 保证线圈连续转动 改变电流方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有了直观的理解。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电动机的结构和换向器的作用有了深入的认识。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计算电动机工作电流和耗电量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物理的结合教学。 2. 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展开对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