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单元质检卷(A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A.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C.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3.当年红军野外行军时,常会有人员和马匹陷入沼泽中。你认为这是红军经过下列哪种生态系统时发生的?(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4.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因而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5.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海口“地球之肺”的是( )A.火山口森林公园 B.永庄水库 C.骑楼老街 D.东寨港红树林6.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A. B.C. D.7.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不变B.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也能维持生态平衡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D.益鸟能维持生态平衡,害鸟则破坏生态平衡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越稳定C.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不会被破坏D.生物限定在食物网中固定的营养级9.在“稻田养鱼”这一农业模式中,“稻花鱼”以田中的水生昆虫、稻花等为食,产出的鱼粪给水稻提供养分,实现稻田资源的最大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水生昆虫、稻花鱼等生物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B.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弱C.水稻和稻花鱼都属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稻10.如图为一个常见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B.其中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水稻→牛→人C.粪便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被农作物利用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都能循环利用11.茶园养鸡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害虫,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蚯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茶树利用B.“杂草→害虫→蚯蚓→鸡”构成一条食物链C.茶园中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了茶和鸡D.鸡粪能为茶树生长提供所需的无机盐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1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分 C.岩石圈的表面 D.地壳1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这个“薄层”就是生物圈,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的下层 C.整个水圈 D.大气圈的上层15.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 (1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位于我国大别山山区的某森林生态系统,曾经林木茂盛,鸟兽繁多。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破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使林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1)在上述列举的生态系统中,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牧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3)生态系统中,鸟类和哺乳动物死亡以后,__________能将它们的遗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重新被植物吸收和利用。(4)从资料事例可知,该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所以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5)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7. (12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国南方多地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获得水稻、蚕丝、鱼大丰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桑树与蚕是____________关系。(2)通过建立沼气池,利用甲烷菌分解蚕粪,促进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一些有毒物质,如铅、汞等一旦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的不断积累,在___________体内含量最多。(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8. (8分)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如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能实现人类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在利用鸡鸭粪便、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_________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促进物质循环。(4)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调节能力较强。(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19. (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一)选择两个同样大小的无色塑料或玻璃容器标为A和B。(二)根据下图分别添加等量的土壤,在低洼处添加等量的河水,再分别加入小乌龟一只、蜗牛两只,两个容器内只有杂草的数量不相同。(1)设置A、B两个容器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方案,推测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中的氧气来自杂草的____________。20. (13分)如图所示是生物圈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_]圈的大部和[_________]圈的表面。(2)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模拟生物圈进行了“生物圈Ⅱ号”实验,但最终因“生物圈Ⅱ号”中[_________]含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碳等含量猛增,导致靠昆虫传粉的植物枯萎,粮食大幅减产,科学家们无法继续生活而提前结束。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故选:C。2.答案:C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稳定性最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故选:C。3.答案:C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所以红军经过的是湿地生态系统。故选:C。4.答案: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多分布在湿润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5.答案:A解析:A.火山口森林公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A符合题意。B.永庄水库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能够灌溉农田,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等,没有“地球之肺”之称,故B不符合题意。C.骑楼老街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最容易产生环境问题,没有“地球之肺”之称,故C不符合题意。D.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C解析: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7.答案:C解析: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恒定不变,A错误。B.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但是会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C.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D.动物在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益鸟还是害鸟都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A、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少,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A正确;B、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强,反之,就越弱,而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B错误;C、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但也会被破坏,C错误;D、并不是生态系统的每种生物都限定在某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营养级上,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有其他生物来代替,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A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水稻是生产者,水生昆虫、稻花鱼是消费者,因此,它们不能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错误;B、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等级弱,自动调节能力弱,正确;D、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错误;故选:B。10.答案:D解析:A. 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农作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可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A正确。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结合题图可知,其中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水稻一牛一人,B正确。C.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该生态系统中,粪便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被农作物利用,C正确。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是不能循环利用的,D错误。故选:D。11.答案:B解析:A.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茶树利用,A正确。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可见,“杂草→害虫→蚯蚓→鸡”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B错误。C.茶园养鸡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由于人类的合理调配,使得茶园中的能量能够持续高效的流向了茶和鸡,C正确。D.植株生长需要肥料,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可见,鸡粪能为茶树生长提供所需的无机盐,D正确。故选B。12.答案:D解析:AB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BC正确。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错误。故选:D。13.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地壳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故选:D。14.答案:D解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15.答案:A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6.答案:(1)湿地生态系统(2)生产者(3)分解者(4)有限(5)生物圈解析:(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早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可见,在上述列举的生态系统中,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可见,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牧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3)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生态系统中,鸟类和哺乳动物死亡以后,分解者能将它们的遗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重新被植物吸收和利用。(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可见,从资料事例可知,该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生物圈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7.答案:(1)桑树、水稻;捕食(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3)人(4)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解析:(1)桑树、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蚕以桑树的叶为食,二者之间形成捕食关系。(2)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建立沼气池,利用甲烷菌分解蚕粪,促进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消费者级别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是人,所以人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18.答案:(1)农作物;捕食(2)太阳能(3)分解者;无机物(4)繁多(或较多);复杂(5)生物圈解析:(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鸡鸭吃蚯蚓,二者之间属于捕食关系。(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态农业能实现人类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在利用鸡鸭粪便、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4)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与该生态农场相比,自我调节能力较强。(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9.答案:(1)对照(2)杂草的数量(3)小型生态系统中杂草的数量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4)光合作用解析:(1)在本探究活动中,设置A、B两个容器,目的是进行对照。(2) A、B中除了杂草数量不一样外,其余条件均保持一致,因而该实验的变量是杂草的数量。(3)根据实验设计和图示,我们推测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小型生态系统中杂草的数量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4)该生态系统中的氧气来自杂草的光合作用。20.答案:(1)大气;水;岩石(2)氧气;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共同家园,我们要保护生物圈解析:(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美国科学家模拟生物圈进行的“生物圈Ⅱ号”实验最终因氧气含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猛增,导致靠昆虫传粉的植物死亡,粮食大量减产,科学家无法继续生活而提前结束,“生物圈Ⅱ号”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要保护生物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