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35张PPT)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35张PPT)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区域的降水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3.认识到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等方式亲身体验降水的变化过程。
重 点 降水变化特点;降水分布规律
学 习 目 标
目录
Part One.
降水的变化
Part Two.
降水的分布
Part One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变化
春雨贵如油
降水的变化
瑞雪兆丰年
降水的变化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和降雪是主要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的变化
降雨的类型
(1)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降水。
降水的变化
降雨的类型
(2)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
降水的变化
降雨的类型
(3)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而产生降水。
降水的变化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筒。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降水的变化
日降水量
当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日降水量。
描述一个地区的降水量,通常用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
月降水量
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
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的变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横坐标表示月份
柱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多少
降水的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1)看“总量”,说“多少”
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或“较多”或“较少”或“少”。
(2)看“差值”,说“变化”
①看“极值”,对月份: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出现的月份。
②算“差值”,说变化: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降水的变化
多雨
湿润
>100㎜
50㎜-100㎜
<50㎜
100㎜
50㎜
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
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6、7、8月
12、1月、2月
745mm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少雨
降水的变化
读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以下地点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
全年少雨型
全年多雨型
全年湿润型
冬季多雨型
夏季多雨型
我国古代的降水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古代降水记载中,科学价值较高的是清代的《晴雨录》,它是有组织的、连续的天气记录《晴雨录》记载的内容通常包括阴晴、雨雪、雷电、风等,其中关于雨雪的记载还特别注明下雨、下雪的起止时间,并用大、小、细、微等标量雨雪程度。
此外,清代还用“雨雪分寸”衡量雨雪的大小程度。所谓“雨雪分寸”,就是用尺寸(市尺)记录每次下雨后雨水渗入土壤的深度,或者每次下雪的积雪厚度。“雨雪分寸”可以反映土壤含水状况。
古人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Part Two
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分布
观察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
规律一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降水的分布
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规律?
规律二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降水的分布
观察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沿海到内陆的年降水量,有什么规律?
规律三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降水的分布
观察右图中,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量,有什么规律?
规律四
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的分布
地区 降水量多少 影响因素
赤道地区 多 纬度位置
两极地区 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多 海陆位置
大陆西岸多 中纬度地区 沿海多 内陆少 山地 迎风坡多 地形地势
背风坡少 怎样判断降水的影响因素
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表示降水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表示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大
表示降水受地形影响显著
课后练习
读下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 )
A.30°N附近 B.赤道附近
C.回归线大陆东岸 D.沿海地区
读图可知,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B正确;30°N附近、回归线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赤道附近,A、C、D错误。故选B。
B
读下图,据此完成1~2小题。
读图可知,a点位于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D正确;图中陆地区域主要是北美洲和南美洲,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南极地区降水少,乞拉朋齐位于亚洲,A、B、C错误。故选D。
2.图中a点曾经91年未下过雨,a点位于( )
A.撒哈拉沙漠 B.南极地区
C.乞拉朋齐 D.阿塔卡马沙漠
D
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南段两侧景观差异明显。山脉西侧植被繁茂,河流众多,东侧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读安第斯山脉南段降水量分布图及东西两侧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根据景观图,推测安第斯山脉南段( )
A.东侧降水量大,为背风坡
B.东侧降水量小,为迎风坡
C.西侧降水量大,为迎风坡
D.西侧降水量小,为背风坡
山脉对低层空气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产生差异。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C正确。故选C。
C
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南段两侧景观差异明显。山脉西侧植被繁茂,河流众多,东侧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读安第斯山脉南段降水量分布图及东西两侧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3~4小题。
结合上题分析,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其南段西侧年降水量分布沿山脉呈南北狭长走向,A正确;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4.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年降水量分布呈南北狭长走向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A
5.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而形成的降水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我们把降水大体分为几种类型: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的降水是对流雨,A正确;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是地形雨,B错误;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是锋面雨,C错误;由于台风活动引起的降水是台风雨,D错误。故选A。
A
6.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在 (纬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
(1)赤道附近地区终年气温高,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
赤道
南极洲
6.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A地与B地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但B地比A地降水_____(填“多”或“少”)。
(2)读图可知,A地与B地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但B地比A地降水少,A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B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气流下沉或干燥不容易形成降水。

6.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3)CDE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地,影响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读图可知,降水最少的是D地,D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远,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而C、E都位于沿海地区,因此导致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D
海陆位置
课堂小结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的概念和形式
降水的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降水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