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神经调节-第2课时——高二生物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成为新的兴奋部位,而原来的兴奋部位则恢复为静息状态,且短时间内Na+通道不能打开,称为不应期(不能对刺激作出相应)。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若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A.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MP等于OPC.MP等于或大于OP D.MP等于或小于OP3.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电流计偏转1次,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B.微电流计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微电流计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D.微电流计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4.将灵敏电位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膜电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B.兴奋传到b点时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有关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5.人体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如图所示。在图中a点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现象中会出现的是( )A.神经元A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B.神经元A膜外的钾离子多于膜内的C.神经元B膜内的钠离子多于膜外的D.神经元B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6.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在突触后膜处化学信号将转变为电信号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7.如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分泌神经递质时需①供能B.在反射弧中,④只能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C.②中的内容物可以与④上的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D.②中的内容物作用于④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8.如图为神经纤维接受适宜刺激后,某时刻测得的一段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刺激在甲处,则a段神经纤维处于去极化过程B.若刺激在甲处,则h段神经纤维处于去极化过程或极化状态C.若刺激在乙处,则b段神经纤维处于复极化过程或已恢复到极化状态D.若刺激在乙处,则a段神经纤维处于开放状态的离子通道有钾离子通道和钠离9.用图中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图甲的刺激点移到X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B.图乙中所显示的电位是神经元细胞的膜内电位C.钠离子经钠离子通道的大量内流发生在图乙中的cd段D.图乙中的ab段所表示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10.下图为甲、乙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结构。在甲神经元上两点膜的外侧连接一个带 指针的灵敏电流计,图中a、b、c、d为有效电刺激的实验位点(b位于电流计两电极所在位置的中点)。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______离子通道活跃,发生离子转运,从而引起该部位膜内电位变为______,进而引发神经冲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______特点,所以电流计指针会偏转______次。(2)图中 A.B为膜结构,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______(填“A”或者“B”)膜释放,以______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最终引起下一神经元______。(3)若刺激甲神经元膜上某点后,电流计指针依次偏转情况如下图,则刺激的位点是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错误2.答案:C解析:图中,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由于兴奋同时传导到P和Q点,电流表不偏转,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适宜的刺激,电流表也不偏转,说明P点和Q点同时兴奋,同时O点产生的兴奋与M点产生的兴奋在MP的某一段或P点相抵消,因此M点需满足的条件是:MP等于或大于PO,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若微电流计偏转1次,说明兴奋只传递到了一侧的电极,这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不符,A错误;若微电流计偏转1次,说明兴奋只传递到了一侧的电极,即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这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不符,B错误;若微电流计偏转2次,说明兴奋传递到了两侧的电极,可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D正确。故选D。4.答案:B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该不偏转,但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e点为负电位,A错误;兴奋传到b点时,和c两点均为初始状态,所以指针应向右侧偏转,B正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产生兴奋,C错误;根据刺激前后灵敏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错误。5.答案:D解析:在a点处给予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元A,A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A膜内的钾离子多于膜外的,B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B膜内的钠离子少于膜外的,C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B产生兴奋,膜内为正电位,D项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B、在突触后膜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化学信号将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 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发挥作用后,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错误;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C。7.答案:B解析:A、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分泌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需①线粒体供能,A正确;B、在反射弧中,④突触后膜一般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也可以是效应器细胞的膜,如神经肌肉接头处,B错误;C、②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可以与④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D、②中的内容物神经递质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故选B。8.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若刺激在甲处,则a段神经纤维处于去极化或复极化过程,A错误;由题图可知,若刺激在甲处,由于a段为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而b段的膜电位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可知兴奋可能未传导到b段或传导到b段但还没有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的动作电位,所以b段神经纤维处于极化或去极化状态,B正确;由题图可知,若刺激在乙处,根据a段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和b段的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可知兴奋已经传导到了a段,则b段神经纤维处于复极化过程或已恢复到极化状态,C正确;由题图可知,若刺激在乙处,则a段神经纤维处于去极化或复极化过程,故处于开放状态的离子通道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D正确。故选A。9.答案:A解析:膜电位变化幅度与刺激点无关,所以将题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不变,A正确;在受到刺激时,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负,题图乙中所显示的电位是神经元细胞的膜外电位,B错误;受刺激后,钠离子经钠离子通道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发生在题图乙中的bc段,C错误;题图乙中的b段所表示的膜电位为静息膜电位,D错误。故选A。10.答案:(1)钠(或Na+);正电位;双向性;0(2)B;扩散;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或抑制(3)c或d解析:(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钠离子通道活跃,发生离子转运,从而引起该部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化为外负内正,进而引发神经冲动0,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而电流表的指针距离b点距离相等,所以兴奋传到两点的时间相同,因此电流计指针会偏转0次。(2)图中A.B为膜结构,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B突触前膜释放,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最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若刺激甲神经元膜上某点后,电流计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则刺激的位点距离电流计的两个指针的距离不等,因此是c或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