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水盐平衡的调节(含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水盐平衡的调节(含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资源简介

2.3水盐平衡的调节——高二生物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1.当你宅在家里吃完一大包咸味薯片,在未及时饮水的情况下,机体最可能出现的反应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下丘脑产生渴觉 D.肾上腺皮质分泌无变化
2.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下列关于此过程内环境发生变化及调节的推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 B.出汗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口渴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骑行者长距离骑行时,往往会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呼吸加快。下列关于骑行者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弱碱性的血浆pH会一直降低
B.大量出汗有利于维持体温的稳定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D.醛固酮的分泌减少,促进Na+的重吸收
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不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5.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和食物过咸均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是非条件反射
D.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6.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往往是由吃了过咸的食物、缺乏饮水或体内失水过多造成的
B.下丘脑细胞既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也能分泌多种激素
C.摄水主要是通过饮水实现的,排水主要是通过尿液和汗液的形式实现的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7.抗利尿激素(ADH)在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
B.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
C.当给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降低
8.居住在空间站的航天员由于人体处于失重状态,大量血液由下肢流到上半身,头部血量会增加,机体会误认为体内水量过多而多排尿,从而造成身体脱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控排尿行为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航天员排尿增多,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关
C.脱水会导致航天员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D.航天员需要增加水、盐的摄入量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9.某研究小组欲研究X神经元对水平衡调节的作用,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X神经元的小鼠模型,采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开始光刺激后,分别测量15 min内的饮水量,结果如图所示(“+”表示进行相应处理;“-”表示未进行相应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1组48 h限水处理会增大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B.推测给予M1组光刺激后小鼠的水摄入量会增加
C.M3组小鼠摄入大量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
D.光刺激X神经元有利于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形成渴觉
10.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请回答以下问题。
(1)抗利尿激素在____________(器官)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某实验小组欲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注射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____________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残余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吃的食物过咸并且未饮水的情况下,血浆渗透压升高,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误;C、大脑皮层是产生渴觉的中枢,C错误;D、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调节水盐平衡,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运动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A正确;
B、出汗时,大量水分流失,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口渴时,大脑皮层兴奋,使人产生渴觉,C正确;
D、饮水后,细胞外液中水分增加,渗透压下降,D正确。故选B。
3.答案:B
解析:A、骑行者长距离骑行时,肌肉酸痛产生乳酸,但人体内的缓冲物质可中和多余的乳酸,因此呈弱碱性的血浆pH略有降低,但依然维持正常范围,A错误;
B、大量出汗有利于增加散热,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
C、骑行者长距离骑行时,往往会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C错误;
D、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促进Na+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不符合题意;
B、脱水使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B不符合题意;
C、脱水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起到保水的作用,C符合题意;
D、脱水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大量失水和食物过咸均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B错误; C、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不属于反射,C错误; D、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减少或无机盐增多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下丘脑既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也能分泌多种激素,B正确;体内水分的主要来源是饮水,排水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C正确;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减少尿量,它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分泌增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后分泌减少,D错误。
7.答案:C
解析: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但是由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A错误;
B、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错误;
C、当给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导致机体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升高,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控制,A正确;
B、航天员排尿增多是由于身体在失重状态下的错误判断引起,且在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尿量减少,与事实不相符合,B错误;
C、人体的稳态是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和组成成分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身体脱水会使航天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受到破坏,C正确;
D、排尿会带走身体过多的水分和盐分,因此航天员需要增加水、盐的摄入量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渴觉形成于大脑皮层,D错误。
10.答案:(1)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②等量的生理盐水;③尿量;A组尿量比B组多(或A组尿量明显增多,B组尿量基本不变)
(3)神经递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储存在垂体后叶;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
(2)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若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则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尿量变化。实验结果预测:由于乙醇溶液会抑制ADH的分泌,导致尿量增加,因此A组尿量比B组多。
(3)根据题意分析,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神经递质也能调节尿量,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尿量的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